大學生虐貓,不能停留在“批評”“道歉”的表象上

近日,網友爆料山東理工大學一名大四學生虐待流浪貓。在貓還存活的情況下,用剝皮、掏腸、火燒、電擊等殘忍的方式虐待,並拍攝視頻通過網絡宣傳販賣。慘遭毒手的大部分為學校內的流浪貓,兩個月內已有80只被虐至死。

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竟然做出這等野蠻之事,網友們紛紛呼籲要對該學生嚴懲。

4月9日晚,山東理工大學官方微博發佈聲明稱,經核實,該事件中所涉當事人範某為該校數學與統計學院2016級學生。校方已對該生進行嚴肅批評教育,並責令其對本事件造成的不良影響向廣大網友致歉。學校將進一步調查研究,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同日晚,當事人範某在微博上發佈致歉書。

大学生虐猫,不能停留在“批评”“道歉”的表象上

對於學校的處理和範某的道歉,網友們似乎並不買賬,“做出如此令人髮指的事情,不能僅僅批評和道歉了事。”

公眾的不滿,值得好好掂量。在缺乏相關明確法規的情形下,虐貓虐狗等行為很難給予嚴厲的法律懲罰。相對來說,作惡的代價並不高,也難以杜絕有人效仿。事實上,大學生虐貓也並非第一次發生。幾年前,廣東財經大學三水校區一名大二學生虐貓的事件就曾引爆網絡。希望經歷過這一次教訓範某會有所改變,但誰能保證不出現下一個“範某”?

有人說,施虐者受教育程度越高,野蠻與文明的反差越令人震驚。的確,相比於其他人虐貓,公眾對“大學生”的虐待動物事件尤為敏感。不僅對其個人進行道德譴責,同時也指責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力。在譴責和尋求立法懲治之餘,如何從教育層面反省並開展相應引導,實乃刻不容緩之事。

有心理研究人員指出,虐待動物事件屢屢發生的原因是施虐者自身人格上有缺陷,或者說是一種心理畸形。大部分施虐者在成長期過程中,由於愛心和德育教育缺失,成年後往往會導致畸形心理產生。

家長、學校不妨反思一下,日常的生活和學習教育中有沒有無形中給孩子們灌輸了不恰當的價值觀。比如,讓孩子們從小感受到成人世界充斥著“弱肉強食”“你爭我奪”的世界觀,並且不斷傳遞給天真的孩子。長大後,他們會如何面對強者,又會如何對待弱小?

同樣,學校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與自然、人及社會和諧相處,而虐貓事件讓人看到學校教育在培養“人”方面的缺陷。事件發生後,校方的態度和做法,仍會對當事人及全校學生產生後續的影響和示範意義。

學校和家長需要考慮的是,在“批評”“道歉”這些表象之外,當事人內心是否真的有所觸動、其後續行為是否有所改變,這同樣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紅星新聞簽約作者胡欣紅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

大学生虐猫,不能停留在“批评”“道歉”的表象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