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是小人,智过君子,清代三个案例让你看清这句话的可怕真相

古史新谈/文

中国有句话,叫贼是小人,智过君子,意思是盗贼之辈,虽然不务正业,干的是偷鸡摸狗的勾当,但是智计百出,手段多样,正人君子也是万万不及的。我们不妨看看清代时发生在北京的几件事。

第一个案例:戏馆巧盗钱

有一个姓董的富商在戏馆看戏,他占了一个桌子在等朋友,把2000钱顺手放在桌子上,自己在旁边,也就没在意。

过了一会,从外边进来三个人,其中一个人看到董富商,立马脸带微笑,朝他走过来,作揖问好,董富商立刻站起来作揖回礼。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清代三个案例让你看清这句话的可怕真相

行过礼董富商一看这人好像不认识呀,问他“您是那位”,此人回答,“你真是贵人多忘事呀,张老板”。董富商说“我姓董,你是不是认错人了”,此人连忙道歉说自己认错人了。

董富商回头一看,桌子上的钱不见了。

三人中的一人说,“岂有此理,戏馆人多手杂,钱怎么能放到桌子上,你像我搭到肩膀上不就丢不了吗”,说完扬长而去。

反咎之曰:“戏馆中有钱,岂可横于案。如我之挂于肩,斯可耳。”实则挂肩之钱,即其钱也。

董富商一想有道理呀,最后反应过来不对呀,他搭在肩膀上的钱不就是自己的吗。等到反应过来追出去,这三个人已经不知去向。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清代三个案例让你看清这句话的可怕真相

第二个案例:假装亲属抢钱

有一个富家公子拿着银子在市面换铜钱,正在谈价格,突然从后面来了一个老头用拐杖猛打他的头部,嘴里说着“不孝子,有银子换钱,没银子给我喝酒”。

他打的很重,小伙子没有防备一下子被打晕了,老头拿着小伙子的银子扬长而去,大家都以为是父子纷争,没有人制止。

忽一老者从后击而仆之,且骂曰:“父穷至此,儿有银乃私易钱,不孝孰甚!”遂夺银去,旁观者谓是父责子也。

等到好一会小伙子醒来,大家一说。小伙子大叫我父亲早逝,哪里来的父亲。大家才明白原来是骗子的手段,但是人已经找不到了。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清代三个案例让你看清这句话的可怕真相

第三个案例:疯狂的报复

下面这件事反映了小偷的残暴,清代小偷行窃,如果被抓,被打都认为自己手艺不行,不会报复,但是如果是不相干的人出手,则会遭到残酷的报复。

有一个少女,乘车出游,一个书生心生爱慕,跟在马车旁边,小姑娘情窦初开,对书生颇有好感觉,两人眉目传情。一个小偷看此良机,就去偷书生的钱包,书生不觉,马车里的少女看到了,不便明言,就用手势暗示书生,身后有人。书生察觉,结果小偷自然偷窃未成。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清代三个案例让你看清这句话的可怕真相

但是小偷认为这两个人本不相识,这个少女是多管闲事,等到了少女的马车到了一个小巷子,尾随的小偷突然出手,用刀片划破了她的嘴。

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窃贼之辈,确实诡计多端,防不胜防,甚至有时手段残酷,令人发指。“贼是小人,智过君子”此言不虚,但是这种“智慧”,是不务正业,歪门邪道,越聪明危害越大,最后势必会反噬自身。有几个贼可得善终,不可不戒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