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再來一波的可能性增大

4月10日,央行發佈了2020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08.09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個和1.5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57.51萬億元,同比增長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個和0.4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8.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一季度淨投放現金5833億元。


房子再來一波的可能性增大

這裡解釋一下M1、M2是什麼含義?

M0:流通中現金

狹義貨幣(M1):M0 + 可開支票進行支付的單位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 + 居民儲蓄存款 + 單位定期存款 + 單位其他存款 + 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3月份M2增速達10.1%,大家如此緊張主要是之前特別是前幾年,M2達百分之十以上的時候房價都出現了爆漲。如今M2又到了這個坎了媒體的推波助瀾也不無道理的。以後我們還得持續關注,如果連續三個月都高達百分之十以後那麼我估計房價肯定就會再來一波了。從上個月的百分之八到這一個月10.1%其實增速有點過快了。確實有繼續刺激房價的風險,但央行召開新聞發佈會,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對比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傳導效率,從規模看,一季度,美聯儲投放1.6萬億美元流動性,同期貸款新增5000億美元,即1美元流動性投放支持0.3美元貸款增長,也就是說,從數量看,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是美聯儲的10倍;從價格看,美國貸款利率下降幅度遠小於美聯儲降息幅度。因此,國際對比看,中國央行的傳導效率較高,不存在流動性淤積現象。阮健弘表示,M2增速上升比較多,說明貨幣政策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一季度是經濟增長受疫情影響的承壓期,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同期,在政策的引導下,銀行信貸投放較多,推動M2增速大幅回升,全社會流動性持續保持在合理充裕狀態。

數據顯示,一季度,住戶部門存款新增6.47萬億,同比多增4012億元,老百姓保有的積蓄比較厚實;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86萬億元,同比多增1.53萬億,為復工復產順利推進儲備良好資金;財政存款減少3143億,同比多減少4795億元。3月社融增量5.1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19萬億元,大超市場此前預期。一季度,社融增量11.0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47萬億元。

針對以上官方數據和官方語言我用白話文解釋一下:他們是說M2放出來的水目前還沒有進入樓市,目前在銀行體系和企業裡面沉澱了下來。我研究的數據:一季度新增住戶貸款1.21萬億,同比少增6022億元,這是因為受疫情影響,個人消費和購房需求大幅減少;但這一趨勢在3月發生變化,當月住戶貸款明顯好轉,3月新增貸款9865億元,同比多增961億元。也就是說央行的解釋並沒有避嫌說的也是實情,但這只是一季度的情況,二季度我們還需要觀察,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企業受疫情影響,很多生意突然中斷,因此不管需不需要融資他們都會申請貸款補充流動性。但他們現在還不敢滿負荷開機都處於觀望狀態。一旦形勢有變他們會選擇關門還掉債務或者拿著低利率的資金玩轉套利遊戲。因此這是金融部門需要多注意的方向,避免資金進入了實體但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二, M2增速遠超M1,說明很多錢又流回到了銀行體系,從餘額寶的收益跌破2%可以看出,銀行並不缺錢。但他們就是不敢往外貸款。小微企業很少有固定資產可以抵押,因此還是房產居有吸引力,他們可能會覺得央行發出幾乎免費的流動性轉手做個5%的房貸收益非常可觀。另外他們往外發放貸款也會選擇國企或央企,這樣更有保障即使出現壞賬也能說得過去。而國企拿著低息的貸款轉手做一些金融類的活動就會容易出現拿著國家的錢在玩資金空轉的遊戲,類似於計劃經濟的時候國企是有原料配額的。

第三, 我們再來看看PPI數據:


房子再來一波的可能性增大

PPI已經跌落到負值區間,同比下降1.5%,這說明去年買的材料放在倉庫今年不生產就全都虧錢了。如果持續下去那麼大家會選擇紛紛關閉工廠。因為不幹活不生產最起碼還不虧,只要開始生產開始採購就要計提損失了。這是一個很不好的預期。

綜上所述,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嚴控救命錢流入房地產,要嚴控好房貸政策,儘量不要再搞貨幣化安置了,儘量拆遷給房而不是給錢炒高當地的房價。另一方面一定要增加大家的消費,扭轉通縮的預期,提高大家的消費水平,想辦法降低消費稅多發消費補貼券。特別是一些可選消費如汽車、家電能降低購置稅的就降低能取消印花稅的就取消。總之是想辦法讓老百姓的錢快速的流轉起來這樣上、中游的企業端才能盤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