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你太努力,所以事情才做不好

我是一名大一新生,前一段時間可能和大多數剛踏入大學校園的小夥伴們一樣,有一顆強烈的想要把所有科目都學好的心,所以我每天都會想著在課餘時間把很多科目上自己缺乏的知識和老師分配的任務都完成。

正是因為你太努力,所以事情才做不好

但事實上,因為我太想要急著做完所有的事情,給自己安排的任務量是如此之多,以至於我根本完不成。甚至可能由於太貪,學著碗裡的,還想著鍋裡沒學的的,總是不能集中於一個項目,最終導致一個科目都做不好。

這樣真的很別憋屈,我相信有很多小夥伴跟我一樣,覺得自己心力憔悴,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學習中,卻見不到什麼效果。

其實,是我們太急於求成了,哪有一天吃成胖子的事情呀?況且,你也不是超人,一天給自己太多的學習量,心也許挺大,覺得沒問題,但這時候精力跳出來抗議了呀,講真的,你為何覺得自己能吃得消呢?還是要實事求是,不要過高估計自己的專注力。況且大學課程相對初、高中跨度大,所以一天時間,只需選擇最重要、緊急的一兩個科目並專心做好即可,每天做不同的科目,既符合自己的學習效率,時間久了,便會發現自己真的實打實的學習了東西。

自從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我及時改變學習策略,雖然一天學的東西可能不多,但這個程度確實是我能夠接受的,並且每個時間段我做了什麼我是很清楚的,學的很有質量,很踏實,很真實。時間長了,我是切實的感受到了自己在學東西,在進步。

不僅在學習上,平時生活事務的安排也是要做到精簡主義,先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挑出要當天完成事務,接著根據重要、緊急程度將其排列,然後我們就可以按照自己明朗、舒服的安排井然有序並且可以保持高度專注力地一點點完成每一項。

不管學習、生活、工作,這樣做可以讓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前進,每件事花了時間,保證了質量,好的效果會讓自己富有成就感,而超出自己極限的量只會徒增自己的受挫感,做事的動力也只會越來越少,最後也許還會成為自己變得很喪、很頹廢的導火索,所以倘若有同學有過這樣的情況的話一定對自己的日程進行改動,讓自己可以更加有彈性地學習、生活,不至於被自己想的任務量壓搞崩心態。

正是因為你太努力,所以事情才做不好

好了,既然我們能夠做到合理控制任務量,那麼接下來“如何保證每一個任務量都高效、專注地完成”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別怕,我還是有方法。聽過一句話:沒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都是逆風。學習、生活也是一樣,倘若沒有目標,我們這裡抓一把,那裡捉一下,任務能完成才怪呢,因為關於要做的事,你連要朝什麼方向著手、達到什麼標準即可都沒有確立清楚,那還談什麼高效玩成任務呢?恐怕花再多時間也不夠你走迷宮吧。所以,對於高效做事,確立具體的目標是關鍵,它會如同燈塔一般,儘管你是在黑夜裡再怎麼艱難前行,只要你緊盯住它,你永遠有方向,一直在路上。

舉個簡單的例子,課堂上,老師讓同學們做一篇英語閱讀,小明一會兒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找書查一下;一會兒遇到看不懂的句子結構,翻書查一下;一會兒又……,同學都做完了,老師也開始講解了,他還在書中苦苦搜索某一個知識點。而小強呢?他也是一樣,有很多不清楚的點,但他知道自己做這件事的目標是什麼:在一定時間內做完這篇閱讀,不會的暫且圈出,先根據自己的認知,將題做完,等待老師講解疑惑。

大家看到了嗎,小明的做法是錯的嗎,單看他遇見疑惑、立馬查書的學習態度,沒有問題吧,但是在課堂上這種情境下,不就產生問題了嗎,因為他不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從而導致他被在不必要的點無限糾纏,葬送了大局。而小強呢,他在明確的目的導向下,十分清晰地瞭解自己應該怎麼做,很清楚哪些不必要的事得避免,從而保障自己“唯一目的”的高效完成。

為什麼說是唯一目的?魚和熊掌兼得的事可不好找吧?想要光速完成工作,還要保證百分百的質量;想要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還要同時找出所有疑惑並解決;想要做好公眾號,還不想要麻煩……這等便宜事,有的等呀!

成長路上,怎能無荊棘。讓我們一起從今天開始,合理的規劃每一天,充分、真切的學習、生活,不管做什麼,確立一個目標,然後就勇敢的向前衝吧。讓我們一同主宰生活,主宰我們的美麗人生!

正是因為你太努力,所以事情才做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