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知識管理

1

今天跟著印象筆記的印象大使何洋,學習了有關知識管理的一些東西。關於知識管理這個詞,最早是在我的榜樣蕭秋水那裡瞭解到,因為其本人就是一個知識管理專家,就像時間需要管理一樣,我們的知識一樣需要管理,特別是在現在信息氾濫的時代。

如何通過過建立知識之間的鏈接,來轉化為我們個人的資源,從而提高個人的實踐技能,隨著學習的知識範疇的不斷增加,我覺得這是一項自己非常有必要習得的技能。

我們學習知識管理的目的,首先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並不擅長記憶,所以我們需要藉助外力來減輕大腦的負擔,從而讓大腦更專注於它最擅長的思考與創作,也就是說知識管理的目的就是建立我們的第二大腦和個人資料庫。

2

從而幫助我們達到如下幾個目的:第一,建立思維和信息的秩序;第二建立知識之間的關聯;第三,在需要的時候快速找到;第四,通過實踐,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智慧。

在學習知識管理之前,我們首先要對知識管理和知識管理的概念有清晰準確的認識。知識是通過實踐證明的,可以用來指導行動和決策的信息。

一個單純的數據或者一條不能指引結果的信息,都不能算作知識。而知識又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知識管理可以幫助我們將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相互轉化。

在對知識這個概念的理解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這樣定義知識管理,知識管理就是通過對外部信息進行加工,提高我們改變認知或行動的速度。

3

接下來聊聊知識管理的第一步收集,每天我們都被大量的想法和靈光乍現的靈感充滿了大腦,混亂而又無序,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釋放我們的大腦,建立思維的秩序。

通過時間管理的方法,把自己即將要做的事情和將來要做的事情,及大腦的一切想法,用一個本子記錄下來,我個人的習慣就是在效率手冊上進行記錄,或者利用便利貼先把想法記錄下來,再在特定的時間裡進行批量處理,保證時間的連續性。

可以進行電子化隨身記錄的工具在這裡也推薦給大家:一個是奇妙清單,另外一個是有道雲筆記或者印象筆記,目前我個人用著的是有道雲筆記。

4

除了這些由我們個人內部產生的信息需要收集之外,很多時候還有來自外部的信息需要被記錄,老闆的工作要求,開會紀要,閱讀時或者各平臺裡瞭解到的信息,如果想要把這些信息統統轉化為個人的實踐,那麼就要去到第二步,建立知識之間的關聯。

我們一天裡,收穫到的成千上萬的信息,有些不一定是有用的,當下覺得有用的,等我們冷靜下來之後可能發覺,那不過是一時衝動收集而來的,沒用的信息應該要即刻從我們收集到的信息框裡刪除掉,避免帶來思維的混亂和腦子的冗餘。

之後,要對這些信息進行分類處理,和我們當下的目標和長遠的規劃進行對標和歸類,讓每一條信息都找到自己的知識體系,實現從信息轉化為知識的過程。通過建立知識體系,藉助各種存儲、加工的技巧,實現聚沙成塔式的知識積累。

首先我們要明確我們的知識體系是什麼,知識體系相當於骨架,有了這個架構,學習了新知識,就知道應該放在哪個位置,萬物各得其所。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我們需要用到的時候,能夠快速的找到。

5

那麼如何建立個人知識體系呢:

1首先建一個收集箱,這個箱就是我們承載信息的一切工具,可以是一個本,或者一個滿足我們即時記錄的APP。不管最後用的是什麼,都一定要彙總到同一個地方。

2為關注的領域建立筆記本,就是你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而收集,然後為你收集到的信息建立一個專屬的資料庫。

3定期整理和加工,其中關注的層面可以分為四類:當前任務、長短期目標、角色與責任以及興趣愛好。在進行信息的歸類時,不要建立過多的信息分支,兩到三級就好了,不然會降低我們往後的打開率。

知識管理的第三部就是應用和分享,知識管理是一種學習手段,而判斷學習效果的標準是:學習之後你的行為和認知是否發生了改變,或者說你解決問題的思路或方法是否得到了改變。因此,知識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應用和實踐。

6

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操作系統,底層是各種概念及其關聯,中間是價值觀和方法論,最上層是踐行。只有不斷地實踐,操作系統才能不斷升級。通過知識管理建立的知識及其關聯是對這個操作系統的補充,可以讓我們的操作系統更加強大,更快地迭代、升級。

知識管理的另一種應用就是分享,通過分享可以幫助我們加深理解、建立個人品牌、鏈接同類圈子與人脈。

而寫作與演講,是我對知識進行實踐的一個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