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則天稱帝之路,奇女子人生逆襲的同時是唐王朝與門閥的戰爭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女子,同時也是我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女皇,武則天憑藉個人卓越的能力成為“開天闢地”的歷史第一人,這個過程實屬不易。過程的艱難不僅在於她身處封建禮教嚴重束縛婦女權利的時代,同時,初唐時期的政治生態對她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個挑戰就在於唐朝時期的門閥制度殘餘對於出身庶族地主階層的武則天的排斥。

武則天想要成為古往今來的第一個女皇,不僅要挑戰“父權社會”的倫理綱常,同時還要挑戰關隴貴族主導的舊時代階層桎梏,而此時以關隴貴族為代表的門閥對政治的壟斷也嚴重製約了皇權的獨尊。

因此,女皇武則天的稱帝之路,對一個個體來說是一個奇女子的人生逆襲,從天下大勢來看是唐王朝與門閥貴族之間的戰爭。作為一個傑出的女性,武則天披荊斬棘最終登上了皇位實現了人生的逆襲,更代表大唐王朝打贏了與門閥貴族之間的戰爭。

女皇武則天稱帝之路,奇女子人生逆襲的同時是唐王朝與門閥的戰爭

女皇武則天稱帝之路,奇女子人生逆襲的同時是唐王朝與門閥的戰爭

文水武氏:被輕視的新貴

在經歷了分裂混亂的南北朝之後,中國大地終於在隋唐時期重回久違的大一統。而建立這個新的“大一統”時代的隋唐兩大王朝的建立,離不開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的支持,那就是“關隴集團”。

女皇武則天稱帝之路,奇女子人生逆襲的同時是唐王朝與門閥的戰爭

關隴集團這一概念是以陳寅恪為代表的一批近代歷史學家提出的,其指的是自西魏以來在關隴地區形成的一個豪門士族集團。陳寅恪先生曾說:“李氏據帝位,主其軸心,其他諸族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而將相大臣與皇室亦為同類之人。”這一集團以其強大的武力與雄厚的經濟實力先後支持楊氏、李氏兩大家族建立了隋朝和唐朝兩大王朝。

有關隋朝的滅亡,其中的一個說法就是隋煬帝推行的“科舉制”損害了關隴集團的政治利益,因此造成關隴集團與楊隋皇室的決裂,關隴集團轉而支持了李虎家族建立了唐朝。

有關關隴集團,其本身就是魏晉以來的門閥士族的殘餘,固守著魏晉以來的門閥觀念,重視血統品第。也因此只在內部聯姻,從不與其他士族通婚。至於對低級的庶族地主的態度更是十分輕視,更不要說與其通婚。

接下來我們說武則天。武則天出生于山西文水,其家族為文水武氏。文水武氏只是一個出身平平的小姓,雖然比一般百姓要強不少,但卻入不了那些高門士族的眼。武則天的父親名為武士彠,早年從商,並因為隋煬帝時期大興土木,靠買賣木材發了大財。

但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歷來是“重農抑商”,商人的社會地位比農民還要卑賤,因此武士彠雖然有錢卻不被主流社會所看重,甚至會遭到人們的鄙視。

女皇武則天稱帝之路,奇女子人生逆襲的同時是唐王朝與門閥的戰爭

古代象徵豪門顯貴的“朱門”

不僅武氏如此,中國古代的商人的境遇都大同小異。在這一情況下,大量的商人在發家致富後都會選擇尋找機會進入仕途,完成階層跨越。

武士彠也不例外,而且他的運氣很不錯。時值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四方兵亂蜂起。武士彠乘此機會傾盡家財支持李淵的反隋戰爭,並因此在唐朝建立後被擢升為三品工部尚書。但進入仕途的武士彠並沒有直觀的感受到自己的聲望因官身而有提升,他的同僚還是因為他的出身商人的履歷瞧不起他。

後來在唐高祖李淵的主持下,武士彠得以攀附權貴“隋朝四貴”之一的楊雄家族,娶了他的侄女,這是武氏家族向大族靠攏的重要一步。後來武士彠官運亨通,還被封為應國公,其家族地位不斷提高,但距離成為真正的顯赫世家還差得很遠。


女皇武則天稱帝之路,奇女子人生逆襲的同時是唐王朝與門閥的戰爭

女皇武則天:改變大唐政局的奇女子

女皇武則天稱帝之路,奇女子人生逆襲的同時是唐王朝與門閥的戰爭

家族振興的使命來到了武則天的肩上。武則天於唐太宗時期入宮為才人,後來又被唐高宗李治屬意,納入後宮。此時的武則天深受唐高宗李治的喜愛,但唐高宗早已經有了皇后。唐高宗的皇后王氏,出身唐朝名門望族,顯赫一時的“五姓七望”之一的王氏。

王氏與李氏的聯姻本來就是李唐皇室與世家大族之間的一場政治聯姻,是李唐皇室獲取世族支持的重要方式,而世族也需要通過聯姻來保證自身的顯貴。因此,唐高宗即使再喜歡武則天也不敢輕易動廢后的念頭。

但是,一方面正由於世家大族對李唐皇室穩固政權的作用非常重要,使得獨尊的皇權感受到了被人卡脖子的束縛感;一方面武則天本人也是一個十分具有野心的人,這就使得雙方在廢立皇后這一問題上起碼有了動機。於是,在唐高宗永徽六年就發生了著名的“廢王立武”事件。

女皇武則天稱帝之路,奇女子人生逆襲的同時是唐王朝與門閥的戰爭

而這場事件對李唐王朝的影響不僅僅是皇帝換了一個枕邊人那麼簡單,這同時也是整個李唐王朝與世家大族拉開激烈對抗的開始。李治想要廢黜王皇后的想法一經拋出就引發軒然大波,以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為首的關隴勳貴激烈反對。由此,當時的唐王朝的官員紛紛開始站隊,除了反對派,還有支持派和中間派。長孫無忌等人的政敵成了武則天的支持者,而以徐茂公、李勣等人為首的軍方人物則選擇中立。

李治與武則天一方面利用支持者打擊反對派,一方面積極拉攏中間派,不斷擴大優勢。在長期被關隴貴族等士族壓制的山東豪強與庶族地主的支持下,這場鬥爭以李治和武則天的勝利而告終。而這場勝利同時也嚴重打擊了關隴貴族等世家大族的勢力,一方面擴張了皇權,另一方面刺激了庶族地主力量的興起。而這場政治運動僅僅因廢立皇后而開始,武則天在後期不斷增強其在政治方面的影響力,打擊報復關隴貴族。

女皇武則天稱帝之路,奇女子人生逆襲的同時是唐王朝與門閥的戰爭

武則天先後唆使唐高宗罷黜褚遂良、韓瑗、來濟等關隴勢力的中堅人物,隨後又羅織罪名陷害長孫無忌,使其闔族誅滅或流放,其本人被迫自殺。胡戟先生曾說:“武后之立以及王皇后——長孫無忌集團被摧垮,標誌著一個多世紀以來關隴集團把持中央政權局面的終結。”而陳寅恪先生則認為:“此集團至西魏迄武昭,歷時即經一百五十年之久,自身本已逐漸衰腐,武氏更加以破壞,遂至分崩墮落不可救止。”可見,武則天對關隴集團的打擊對大唐王朝政治影響之大。


女皇武則天稱帝之路,奇女子人生逆襲的同時是唐王朝與門閥的戰爭

武則天的勝利,門閥時代的真正終結

唐朝是真正意義上士族時代的終結,其中的關隴集團的消亡是代表性事件,而武則天無疑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事實上,武則天不只會用“陰謀”,其“陽謀”也十分厲害。

女皇武則天稱帝之路,奇女子人生逆襲的同時是唐王朝與門閥的戰爭

武則天打壓關隴勳貴,並不止步於短期奪取政治大權,更是刨了世族力量的“根”。武則天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大力啟用寒門士族子弟,使得一大批具有真才實學但出身卑微的士人進入中央政權。而她做到這一步主要依靠的就是科舉制。

我們之前說過,關隴集團之所以拋棄楊隋政權就是因為隋煬帝推行科舉制觸犯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士族之所以長期把持中央政權,就是因為士族依靠九品中正製取得政治特權,使得高門子弟可以世代為官。牟潤孫先生在其《唐初南北學人論學之異趣及其影響》一書中就說:“門人中有統計唐開國功臣之籍貫者,據其所得結果,唐初掌兵權人士,在比例上,出身關隴與李氏宗親佔多數,其他地區出身者則居於少數。”

而科舉制度的出現破壞了士族的特權,因此遭到牴觸。武則天為了進一步打擊世家大族,提拔和自己同出身寒門子弟作為自己的政治基石,因而大力推行科舉制。雖然科舉制不是一出現就改變了當時的政治局面,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在武則天的大力推廣後,對於唐朝的政治局面的改觀作用確實越來越大。

女皇武則天稱帝之路,奇女子人生逆襲的同時是唐王朝與門閥的戰爭

除開科舉制度,武則天還做了一些舉措來服務於自己的政治目的。比如改修《氏族志》為《姓氏錄》,就是為了進一步打破高門士族與寒門士族的界限。這些政治舉措一方面為武則天打擊了關隴集團,另一方面又為武則天贏得了社會認同,為她後來的改朝換代奠定了社會基礎。而武則天后來遷都洛陽,也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長安地區已經無法滿足一個有著龐大規模的都城的物資供應,另一個原因則是為了擺脫在關中地區根基深厚的關隴貴族的影響。


女皇武則天稱帝之路,奇女子人生逆襲的同時是唐王朝與門閥的戰爭

關隴集團在隋唐之際作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左右天下政局,這一狀況勢必不能為獨尊的皇權所容忍。因此,我們可以說,武則天的這場政治運動其實是封建皇權發展的必然,武則天稱帝的成功,唐王朝也正式戰勝了門閥貴族。而李唐王室之所以能擺脫自身所依賴的關隴集團的影響和唐朝的政治變局是分不開的,主要是以軍事力量為依靠的關隴貴族不斷進入中央政權而遠離了軍事統帥的地位,使得李唐皇室所要冒的政治風險降低。

而武則天的出現既順應了李唐王朝打擊高門士族的趨勢,又對寒門士族的崛起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可謂是改變歷史的一代奇女子。她走出閨門初入皇城的時候雖然金釵玉飾,卻只是一個身份低微的才人,誰又能料想,不甘認命的她最終會大步地跨入大明宮。那一幕,她鳳冠霞帔,人生實現逆襲;那一刻,她皇冠龍袍,大唐宣示勝利。

《初唐時期關隴集團興衰探究》 ; 《從武則天的崛起看關隴集團的榮與衰》



青花瓷一般製作精美卻又色澤淡雅,青銅器一樣體量厚重而又造型獨特,這是我看到的歷史,願與你一起共賞。

女皇武則天稱帝之路,奇女子人生逆襲的同時是唐王朝與門閥的戰爭

認準飛揚的專屬logo,點關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