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永遠有扇窗

兒子出差十幾天了,剛才打來電話,說坐今天的火車回來,但到家得後半夜一兩點鐘。兒子告訴我,他帶了家裡鑰匙,到時候他會自己開門,讓我踏實睡覺,不用等他。

可是,這都半夜了,我卻怎麼也睡不著。看看前後樓,幾乎所有人家的窗都是黑的,如果這時候在小區裡轉一圈,可能只有我家的窗是亮著燈光吧!我躺在床上,並不需要開燈,我只想兒子走進小區就能看到自家的窗,知道家人在等他。

心中永遠有扇窗

不知從什麼時候,我養成個習慣,每當從外邊回來,不管白天黑夜,走到樓下,總要情不自禁的仰頭看看自家的窗。

還記得小學時的一堂語文課。老師讓我到黑板上聽寫,窗戶的“窗”字我寫錯了,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寫錯這個字了。老師就告訴我們,窗字是一個“穴”字下邊一個“囪”字,“穴”是動物的窩,“囪”是煙囪,古時候,煙囪不僅有散煙通風的功能,也有采光的功能。“穴”字加“囪”字,是“窗”,意思就是房子上通風透光的裝置。我這才算記住了這個字。但印象更深的是老師的一句話:記住,動物的窩是穴,穴是沒有窗戶的,只有家,才有窗。

心中永遠有扇窗

小時候,家裡的房子都很狹小,窗戶上掛著半截花布窗簾。每天早上,我們兄妹幾個就像一群小鳥,呼啦啦的飛出小院,當我們放學或者玩耍回來,還沒進院子,就能聽到花布窗簾後面的家裡,姥姥在乒乒乓乓剁菜餡,要麼就是她一邊做針線活一邊哼唱著什麼歌謠。天黑了,我們玩累了,就像一群飛倦的小鳥回到巢裡,花布窗簾裡面的小屋就會傳出來我們嘰嘰喳喳的吵鬧聲。

心中永遠有扇窗

長大後,我們一個個的就像羽翼豐滿的鳥,飛離了花布窗簾後面的家。記得哥哥下鄉後,每當過年過節,估計他要回來了,媽媽總是很晚了也不關燈,她對爸爸說:“開著燈,孩子哪怕半夜到家,也能看到個亮兒。”第二年,我也下了鄉,後來上了大學,再後來參加了工作,人離家越來越遠,但掛著花布窗簾的那扇窗卻越來越清晰,總在夢裡聽到已經故去的姥姥哼唱的歌謠,也常常夢到媽媽在燈下為我們縫製過冬的棉衣,那掛著花布窗簾的小窗,成了夢裡最美的風景。

心中永遠有扇窗

當我一個人在異地他鄉工作的時候,那城市的萬家燈火曾讓我無比感動,更是讓我滿心的懷念,懷念我的那扇掛著花布窗簾的小窗,懷念小窗後邊的家。記得一年春節,我頂風冒雪幾經輾轉,終於在年三十趕回了家,當我看到那掛著花布窗簾的小窗後暖暖的燈光,風塵僕僕的我,竟然滿心委屈,流出了眼淚。那一刻,我才意識到,無論我走了多遠,魂牽夢繞的,永遠是心裡的那扇窗。

心中永遠有扇窗

我自己成家後,屢次搬遷,房子越來越大,越來越好。每到一處新房,我都格外重視窗戶的裝飾。選擇漂亮的窗簾,窗臺上擺放幾盆我喜歡的花,玻璃擦的錚明瓦亮,我想讓家裡的每一個人,進到小區就看到家裡的窗。無論回來多麼晚,只要看到百合花圖案的窗簾後邊暖暖的燈光,就知道:家,在等他。

窗,就是家。窗外雖然有看不完的風景,窗內,卻是說不盡的溫馨。

真的,永遠忘不了那扇窗。

心中永遠有扇窗

謝謝閱讀,請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