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忙,獨立,且焦慮

25歲:忙,獨立,且焦慮

北京最近太冷了。從夏天到深秋幾乎無縫銜接,上一週還穿著七分袖,這兩天出門已經開始穿夾克和風衣了。

昨晚跟朋友約在了後海附近的一家餐廳。晚上七點鐘,你們的小八迷失在北京的衚衕裡,黑壓壓真特麼嚇人。感謝手機,感謝導航,感謝移動電源。

是我大學為數不多聊得來的男生朋友。這些年認識的男生女生都不少,但可以進行深層次交流的真心不多。且不說走出社會以後人情世故多繁瑣,就算真心實意相處,成長環境、受教育程度、各方面觀念差異過大,也很難溝通。

算下來足足兩年沒見了,畢業以後他休息了一年,然後來北京唸了研究生。歲月沒有抹平我們的意志,他還是像大學時候那樣,每天忙來忙去,為自己的新聞理想奮鬥。

提煉了三個小片段,只是我自己的一些觀點。想寫給弟弟妹妹們看,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幫助,對我而言都是充實有意義的。

1. 獨立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課。

這句話是我朋友說的。

他的原話是:剛開始覺得生活費完全可以讓自己等到畢業再去考慮收入問題,但現實擺在眼前,在北京沒有額外的收入,支撐不起來日常的社交和興趣拓展。

從我剛開始寫公眾號的時候,就有不少情感雞湯在寫女孩應該獨立。其實男生也一樣,在工作和賺錢這件事情上,不分男女。

以前我說,重要的不是賺錢,而是你有沒有賺錢的能力。現在我覺得說這些都太飄了,你賺到多少錢,你的收入能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這才是真正的痛點。

想起前兩天男朋友跟我聊到的他的某個朋友。年齡比我們大幾歲,夫妻兩個的金錢觀特別灑脫,有多少花多少,錢多了就多花,錢少了就少花。

當時問他,那他倆怎麼掙錢呢?他說家裡有錢啊,以前我還吐槽他倆不正幹,結果人家開了實體店一年300萬利潤,天天笑話我累死累活不賺錢。

這個真的,羨慕不來。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一路順風順水,有些人什麼都沒有,全靠自己打拼。可能最後的結果都差不多,目標總能實現,但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確實差了太多。

咱們沒有彎道超車的資格,那就只能實實在在去拼。別總說自己才25歲就感覺沒了希望,一眼望到了盡頭。這個鍋年齡不背、生活不背。

2. 討好型人格沒必要改。

忘了我朋友是什麼星座,但我倆性格里有很多相似的成分,比如討好型人格。他跟我開玩笑,這個東西說得通俗點,不就是舔狗嗎。

所謂百無一用是深情。

我倒覺得不一定,作為付出型選手我簡直太有發言權了。我喜歡一個人的首要特徵就是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對方,只要我有的,都想給他。

簡單說,其實很被動。當你付出真心的那一刻,相當於把全部身家都壓在了這段感情上,全看對方能不能回應給你對等的真心和愛意了。

但其實還是值得的。如果ta不愛你,頂多就是難過一陣子,然後等下一個相互喜歡的人出現。如果ta愛你,那你們的愛情會是加倍、甚至加十倍的甜蜜。

不是深情沒用,是你給錯了人。

3. 適當焦慮使人進步。

雖然我總說自己焦慮,但其實我心態還是挺好的。整個2019年雖然劇情跌宕起伏,時不時就過一把偶像劇女主角的癮,好在關關難過關關過,大方向還是穩的。

我認真反思過,我的焦慮主要在於我的好強。從小到大,我都是一路跟周圍人比著過來的,唸書的時候是,工作的時候也是。

比如我兩個發小的學習成績都比我好,本科和研究生都在國內頂尖的大學,未來的工作發展也相當不錯。至少聽起來比我這種自由職業給人的安全感更高,也更符合上一輩人所謂的“體面”。

比如我男朋友,不僅家庭條件比我好,公司也在上升期。說是沒有比較的必要,但我還是會暗搓搓地給自己加油鼓勁兒,要跟上他的腳步,至少不能差他太多。

其實焦慮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好事情,說明還有進步的空間,而不是一眼望到了天花板。我朋友也安慰我說,忙點好,焦慮點好,總比得過且過混吃等死強吧。

都說北京是個幸福感很低的城市。該怎麼講,其實幸福感和各方面慾望並沒有因果關係,更多的可能還是心態和能力的差別。

你想要的沒那麼容易得到,自然幸福指數就會低一些。可換個角度,一旦下狠心努努力得到了,興奮程度不亞於小學時候考了全年級前三名。

算起來這是我畢業的第三年,也是來北京的第二年了。沒存下多少錢,也沒置換到多麼牛逼的資源,但一步步走的很安心也很踏實。

最後想給大傢伙鼓鼓勁兒:

日子還長,幹就完了。

25岁:忙,独立,且焦虑

今日作者

八命

25岁:忙,独立,且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