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 16 年,中國養老基金可能就用完了

2050 年養老金缺口可能擴大至 11.28 萬億元。

人口結構轉變過程不可逆。

處在人口紅利中後期的中國,正經歷著老齡化加速、出生率下降的情況。越來越多人進入退休年齡,需要社會供養,相應的,參加工作提供經濟支持的勞動者逐年減少。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 年年末中國勞動人口( 16-59 歲年齡段)首次跌破 9 億。

這種變化不單對投資、消費等經濟活動有直接影響,在中國“現收現付”的養老金體制下,它將加速養老金賬戶虧空。

再有 16 年,中國養老基金可能就用完了

中國社科院在近期發佈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裡提到,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養老金 )在 2028 年之後將收不抵支,年度缺口將達到 1181.3 億元,並在 2050 年擴大近 100 倍至 11.28 萬億元。

而養老基金累計存餘情況也不容樂觀,它在 2027 年累計達到峰值 6.99 萬億元,隨後逐年減少,可能在 2035 年消耗殆盡。

這是社科院基於企業繳費率為 16% 以及當下人口結構變化所做的預測,並且包含了財政補貼。如果剔除補貼,養老基金可能更快用完。

再有 16 年,中國養老基金可能就用完了

人社部數據顯示,剔除財政補貼後,2014 年開始,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大於收入,當期缺口 1321 億元,並且逐年擴大。社科院社保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盈華去年 5 月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表示,養老基金支出增速明顯快於收入,2013 年累計結餘可支付超過 18 個月,到 2017 年已經不足 14 個月。

名義上我們(個人+企業)每個月繳納的養老基金是自己退休後的一個養老保障,但從操作上它是當下退休的人每個月領取的養老金來源。而我們退休時的養老金,則取決於下一代每月繳納的養老金。

人社部的數據顯示,2000 年中國老年扶養比約為 9.92%——也即是約 10 名繳費者贍養 1 名老人,到了 2017 年時這一數字升為 15.9%,約 6 名繳費者贍養 1 名老人。而社科院去年發佈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認為,贍養老齡化壓力會更高,根據它的測算,2018 年全國超過 2 名繳費者贍養 1 名退休者,而到 2022 年則不到 2 名繳費者贍養 1 名退休者。

再有 16 年,中國養老基金可能就用完了

中金公司、國泰君安等投行同樣測算過養老金“耗盡”的時間,得到的結論與社科院相似——2022 年或 2023 年。如果不考慮財政補貼,中金公司預計今年養老基金就將用完。

這是全國整體的情況,一些地區的養老基金缺口則更大。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2014 年僅河北、黑龍江、寧夏 3 省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了當期收不抵支,但到了 2015 年這一情況擴大至 6 省、2017 年為 7 個省份,到現在全國已有 20 多個省(區、市)出現了當期資金缺口。

《新京報》報道稱,2016 年有 13 個統計地區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的可支付月數已不足 12 個月,其中黑龍江省的累計結餘早已為負數,赤字 232 億元。

如果疊加政府下調養老保險費率的影響,基金收支壓力可能更大。從今年 5 月 1 日,城鎮養老基金繳費比例可從原來的 19%-21% 降至 16%,這將直接減少養老基金的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預計養老基金將減少約 3700 億元。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四部門相關負責人對此回應稱,目前養老保險基金整體收大於支,滾存結餘不斷增加,總體上不會造成養老金支付風險,也不會影響養老金按時發放。不過社保部門將社保徵收權移交給徵繳剛性更強的稅務部門,被視作是減稅降費之後的一種對沖手段。

中央政府層面是通過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來儘量平衡不同地區間的社保壓力。

2018 年 7 月中國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即各地按比例上繳資金形成中央調劑基金,再按離退休人數全部向各地定額撥付。同花順 iFinD 數據顯示,2018 年中央對地方基本養老金的轉移支付為 6696.56 億元,比 2010 年時增長了 365.35%。

最新一期的中央養老金調劑數據顯示,廣東、北京、浙江、江蘇、上海為去年上繳養老金繳撥差額最多的五個省份城市,貢獻了 1055.4 億元,而遼寧、黑龍江等 22 個地區則為“受益”省份。

再有 16 年,中國養老基金可能就用完了

另外,如其他人口紅利消退、已經進入老齡社會的國家的做法,中國也試圖通過延遲退休年齡、養老金投入股市等方式儘可能拖慢養老金穿底的時間。2018 年中國首批約 3700 億元養老金“入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