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夏都""鈞都""藥都"三都之地,如今又添新“都”

"粉都"禹州

我的家鄉禹州是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物華天寶,素有"夏都""鈞都""藥都"三都之稱,時值己亥陽春,我莊重地為禹州寫下第四都——"粉都"。

素有

禹州地處伏牛山餘脈與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潁河水自西向東貫穿全境,地理氣候都很適宜紅薯種植.禹州紅薯不但產量高,而且品質優良,吃起來香甜可口,用紅薯澱粉製成的禹州粉條久負盛名 ,被乾隆皇帝欽定為"素魚翅",禹州粉條自此成為貢品,在宮廷菜中佔有一席之地,也因此名揚天下,銷往全國各地,被譽為"華夏第一粉"。現在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中餐館裡就有和粉條相關的美食。聽朋友們說,粉條在東南亞各國都有銷售,韓國人最熱衷禹州粉條,盛田農業的禹州粉條還遠銷到歐洲和澳洲,逐步走向全世界。

素有

每個地區都有與眾不同的飲食習慣和味覺傾向,我國的飲食文化以素食為主,重視進補、養生、保健。據《本草綱目》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在農耕時代,勤勞智慧的禹州人,把紅薯的加工演繹到了極致,生產加工出了各類紅薯粉製品。紅薯粉製品保留了紅薯的特質,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具有清熱解毒,防癌抗癌,軟化血管,增強免疫力,抗衰老的功效, 被譽為綠色健康食品。 上世紀,在禹州農村,呈現出家家種紅薯、家家磨粉面、家家下粉條的盛況,粉條產業已然成為禹州農村家庭的經濟支柱產業。在禹州的傳統飲食文化中,人們愛吃的"禹粉"食品有粉面、粉條、粉皮,以及由他們衍生出的涼粉、燜子等……有無"粉"不歡,無"粉"不成席之說,現在"禹粉"已形成產業集群化經營, 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省級紅薯製品產業集群"。

素有

盛田農業是紅薯製品產業集群的龍頭企業,一直堅持用傳統工藝製作純紅薯粉條。盛田農業的前身是"盛田百年粉坊",已有百年曆史,是河南省第五批"河南老字號"生產企業。多年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盛田農業不忘初心,傳承製作粉條的十八道傳統工藝,一直用禹州本土鮮紅薯澱粉製作粉條,堅守了禹州粉條的文化傳統。盛田農業的掌門人孫繼周先生也被評為粉條製作工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禹州人親切地稱孫繼周——"粉"哥孫大盛。

素有

近年來,在"粉"哥孫大盛的帶領下,盛田農業依靠科技創新求發展,採用了國內最先進的第六代保鮮粉全自動智能化生產線,將先進的生產方式融入到紅薯鮮粉加工和綠色保鮮技術中,實現了封閉式、自動化運行。公司通過了美國HACCP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美國FDA食品安全認證,保證了產品安全,重塑禹州粉條百年品牌,體現了用匠心和科技復興傳統的深厚文化內涵,為禹州粉條走向世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春節,盛田農業走進故宮,參加了"中華老字號企業故宮過大年"活動,我們的粉哥在央視《新聞直播間》向全球華人講"禹粉"傳統文化,講禹州粉條被乾隆皇帝欽封為"素魚翅"的故事,讓世界瞭解"禹粉"。

素有

在禹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宣傳部、市人才辦、新聞中心在"禹粉"發展振興的過程中,深挖"禹粉"傳統文化、人文歷史資源的文化內涵,使"禹粉"增加了厚重感、歷史感、價值感,使"粉都"人增加了責任感、使命感、時代感,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樹立了"禹粉"自身的文化自信,提高了"禹粉"的文化品位,創造了"禹粉"的文化資本。禹州在秉持傳統技藝的基礎上, 繼往開來,創新發展,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為"非遺"文化產品的發展與傳承鋪就了一條康莊大道。

"禹粉"文化是禹州優秀傳統文化資源 之一,準確把握"禹粉"文化特點,從塑造"禹粉"文化之眼,到塑造"禹粉"文化之線,再到塑造"禹粉"文化之面,形成文化經濟,在今後的發展中,必將為禹州經濟振興帶來巨大的文化精神力量,為宣傳禹州、樹立文化自信提供支撐,為禹州實現文化強市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

在新時代的偉大征途中,"粉都"禹州人肩負傳承發揚"禹粉"文化的使命,意氣風發、銳意進取,振興民族精神,致力於讓"禹粉" 香飄寰宇,讓" 素魚翅" 聞名

遐邇,為世界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增滋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