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佔假期,不增加難度,北京的學生幸福指數為何那麼高?

消除地域差異,實現高考平等,也許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所向往的春天。

4月4日,北京市教委發佈中小學春季教學安排,明確從4月13日開始,中小學將結合實際實現“線上線下”無縫銜接,保障新學期教學“不加課,不佔週末、不佔暑假”。

通知要求,期末考試由各區統一指導學校組織實施,內容以基礎、主幹和核心知識為主,各校不得額外擴大考試範圍和增加考試難度。

看了這則通知,我非常贊成北京市教委所作出的英明決策,在這特殊時期,落實教育部減負的精神,很有指導意義。

不佔假期,不增加難度,北京的學生幸福指數為何那麼高?

不過,也生出一番感慨。首先是北京的學生比外省的同學過得容易。

都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皇城底下與窮鄉僻壤還是有差別的。

記得2001年,高考還是全國一張卷,分省錄取。當年北京文科重點本科錄取分數線為454分,一般本科429分,專科360分。

然而其他各省分數線則普遍高於北京,尤其是山東,文科重點本科錄取分數線為580分,一般本科539分,專科為509分。與北京分差竟然到達近130分,山東的專科分數線都比北京重點本科高55分。

北京理科重點線是488分,而山東則高達607分!

不佔假期,不增加難度,北京的學生幸福指數為何那麼高?

同一份試卷,同為中國考生,差距如此之大,以至於山東青島三名考生——一位理科高考成績522分、兩位文科457和506分向最高人民法院狀告教育部,因為他們考分在北京算高分,但在山東甚至連專科也錄不起。

這事後來以三位考生撤訴不了了之。但是,第二年高考開始取消全國統一命卷,實行分省自主命題。

從此外省再也無法指責北京高考錄取分數線低了——試題不同,比什麼比?

分省命題造成了一些弊端。以湖北省為例,分省命題之前,黃岡中學的高考成績聞名全國,分省命題之後,黃岡的高考成績被武漢市全面超越。

好在現在又開始走向統一,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不佔假期,不增加難度,北京的學生幸福指數為何那麼高?

另外,北京高考試題難易度也沒法橫向比較。我如果說北京的高考題容易,北京人肯定不高興。

但這個是事實:北京的同學考北大清華比全國其它省市要容易得多。

當然,外國留學生可能跟北京人有得一比,據新聞裡透露,很多留學生包括外籍的僑胞可以“保送”或者說“免試攻讀”清華北大本科、碩士學位,甚至博士學位。

單說國內。以河南為例,2019年參加高考100多萬人,清華北大錄取122人,北京參加高考5.9萬人,清華北大錄取300多人。

也就是說,河南人要考取北大清華,必須萬里挑一,而北京只需兩千裡挑一。

比河南錄取比率更低的省份還有云南、貴州、廣東和廣西(以2017年數據為依據)。

不佔假期,不增加難度,北京的學生幸福指數為何那麼高?

當河南、湖北等省份的考生為北大清華擠破了頭,浴血奮戰的時候,也許北京的考生卻在悠閒地度假——

我沒有瞎說,有一年暑假,一個北京某中學的湖北籍學生回到老家度假,北京不補課,他的父母把他送到我們學校補習,聲稱是該校考北大清華的苗子。

然而,在暑期結業考試中,他竟然名列我們班第52名,我都不好意思告訴他父母排名,只說他考了520多分。

終於明白“不怕生壞了命,就怕落壞了根”是什麼意思了。

不佔假期,不增加難度,北京的學生幸福指數為何那麼高?


同樣是國人,地域差異還是很大。

最後,儘管北上廣高大上,希望其他地方的人也不必那麼妄自菲薄,能不能也像北京市教委要求的那樣,縮小考試的範圍,降低考試的難度,讓學生學得輕鬆一點,不要在窩裡搞肉搏仗?

當外地人在爭論週末和暑假要不要補課、不多久的時候,北京市教委已經明確:不加課、不佔週末、不佔暑假。這氣度,你汗顏麼?

不佔假期,不增加難度,北京的學生幸福指數為何那麼高?

☀本文由大希教育園地/ 原創,歡迎留言,謝謝支持,回訪每一位關注我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