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長大就成了客人”,父母聽了很傷心,但要明白這是真的

在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孩子大了,就成了客人”。雖然很多時候家長不願意承認,但是孩子長大之後,能夠自己追求幸福和生活,父母能夠不斷的放手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擁有幸福。

也只有懂得了這樣的道理,家長的心態才會變得更加的開明,晚年的生活也更愉快。

“兒子長大就成了客人”,父母聽了很傷心,但要明白這是真的

曾有人表示,自己的孩子不要太有出息,這樣能讓孩子留在自己的身邊,有出息的孩子會會離父母越來越遠。對於大部分家長而言,依舊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成就,看著孩子能夠自己過得好,就是對家長最大的安慰。

1、王女士,退休,孩子在國外

王女士只有一個孩子,作為獨生子的孩子,十分有出息,在大學畢業之後,聯繫了國外的學校,進行了考研,順利到了外國攻讀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間跟著導師做實驗做調查,並且因為成績出色,還拿到了獎學金,孩子用著這筆獎學金進行著興趣好愛,後來在研究生畢業之後,拿到了該學校的博士名額,繼續研讀。

“兒子長大就成了客人”,父母聽了很傷心,但要明白這是真的

孩子在國外一呆就是6年的時間,博士畢業的孩子留在了國外工作,每個月的工資是國內的好幾倍,日子過得好不愜意,王女士的朋友們看著王女士的孩子遠在他鄉,沒有在身邊陪伴,問起王女士的情況,王女士只是回答說“兒子長大就成了客人”。因為她明白孩子有自己的事業,不能強行的留在身邊,自己也可以做更多屬於自己的事情。

“兒子長大就成了客人”,父母聽了很傷心,但要明白這是真的

2、許先生,退休,孩子遠嫁他鄉

許先生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兒子在一線城市工作,在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在城市中站穩了腳跟,平常只有過年期間才會回來看看,一般情況下極少返回。女兒在大學畢業之後,留在了學校的城市,那是一座沿海城市,有著豐富的水土,工作機會比較多,因為也沒有返回老家。

許先生的晚年生活,便是養了一條大狗,每天在遛狗中度過,日常和自己的老友們打牌聊天,拿著不多的退休金,卻也清閒享樂。許先生看著身邊的老友兒孫環繞,內心也有著說不出的羨慕,但是孩子的生活沒有辦法強迫,他說著“兒孫自有兒孫福”。

“兒子長大就成了客人”,父母聽了很傷心,但要明白這是真的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自從孩子出生離開了媽媽的身體,便開始了不斷的放手和分離,孩子第一次離開家長牽的手,學會自己走路,第一次背起書包離開家上學,第一次去到外省求學工作,家長在不斷目送著孩子遠行中逐漸變老。

後來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脫離了原有的家庭,開始了新的生活,這一切在不斷的分離中進行。家長的放手過程,會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兒子長大就成了客人”,父母聽了很傷心,但要明白這是真的

第一:懂得放手的家長,會讓孩子飛得更高

動物界存在了放手的過程,狐狸在長大之後,會被媽媽趕出巢穴,讓它獨立的生活;獵豹長大後,會離開自己成長的地方很遠進行生活;老鷹在媽媽的推助下,從懸崖上學會飛翔。

有時候,家長狠心的愛,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家長放手了,孩子會更好的獨立生存和適應社會,但是很多家長不明白,放手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家長不懂得分離,經常本著“我是你爸(媽)”,干擾著已經成年的孩子生活,最終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逐漸遠離。

有著很多“中國式父母”不捨得放手,不願意退出孩子的生活,經常以愛之名,對孩子戴上沉重的枷鎖,以愛之名綁架孩子人生。

“兒子長大就成了客人”,父母聽了很傷心,但要明白這是真的

第二:懂得放手的家長,會讓孩子更獨立

人生的酸甜苦辣,要自己品嚐,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孩子在家長放手之後,會更好的認識社會,認識時代。

家長在具有一定的眼界侷限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會變得落後,孩子在家長放手之後,才能見識到更加廣闊的天空,擁有更高、更大的格局。

不讓家長的格侷限制住孩子的格局,不讓家長的高度就限制住孩子的高度,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雨雷電。

一個對孩子擁有真正愛的家長,是把孩子養育成人之後,推著孩子到更加寬廣的世界,讓孩子去過獨立而自主的生活。

所以,父母在適當時候的退出,會讓孩子獨立成才,學會放手,不得不說是每位家長的必修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