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巫族—十二祖巫上

大家好,本期“玄靈其說”,給大家帶來的是盤古開天闢地之後,一部分精血所化,成為了傳說中的“十二祖巫“,也叫“十二魔神”。小編最早了解到其實是從網絡文學作者夢入神機的《佛本是道》中瞭解的“十二祖巫”,後面翻閱資料在《山海經》、《海外東經》等中也有相關記載,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相傳盤古以盤古斧劈開混沌,以混沌鼎定地火風水,分清濁乾坤,開闢洪荒世界,演變洪荒世界,生生不息。盤古無力支撐開天地力量而薨,元神分化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開天闢地,身體精血大部分演變世間萬物,還有一小部分化為十二祖巫。十二祖巫與盤古為借屍還魂新生體關係,也非父母子女關係,即以盤古屍首變化而來的新的人事物。祖巫雖為盤古正宗(並非後裔),但不為盤古,所以不享開天精義與開天三寶,徒位居女媧太一之下,為師妹師弟。
巫族相信萬物有靈,而且可以通過精神感召祖巫降臨,並能召喚各種生靈助戰,修行傳說中的通靈術,不需具備強橫的力量,講求一種精神信仰和精神力修為,成效極快。《說文》:"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也。"又《漢書.效祀志》:"民之精爽不貳,齊蕭聰明者,神或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使制神之處位,為之牲器,能知四時犧牲,壇場上下,氏姓所出者以為宗。"

正所謂:神魔鬼怪妖佛仙,天心修為我為前。

十二祖巫在天佑,三界神通舞中詮。

上古巫族—十二祖巫上

一、帝江

《山海經》 第二卷《西山經》雲:"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渾敦即渾沌,渾沌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有的本子為"有神焉",繁體的"鳥"與"焉"寫法相近,傳抄中可能有差錯,但都講得通。顯然,這裡"渾敦"指太陽。即原意為:像太陽一樣平坦渾圓,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在《佛本是道》中帝江為空間速度之祖巫。是我們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鳥。
顓頊朝,帝江為共工氏首領。

16世411年(公元前3790年--公元前3380年),顓頊朝進行曆法改革,將祭天地之神權收歸中央王族,用重,黎二氏族祭天地,統一曆法,宗伏羲、建寅,頒顓頊歷。取消各城邦,各氏族的本來歷法,文化及祭天地的神權,以絕天地通,加強中央王族政權的統治力量。引起其他氏族不滿,使夷夏聯盟開始趨於解體。

顓頊任命少昊四裔叔重為木正、該為金正、以修熙為水正、黎為火正、四叔世不失職。重和黎族獨司天地鬼神以來又被稱為"祝融"。不僅顓頊用之,其後裔直至夏、商世司天地。周時,程伯、休父為其後。其疆土北至漠北,東至黑龍江東北,西至崑崙流沙弱水,南至交趾,皆為顓頊之天下。

此時的共工氏首領帝江,稱涅(涅為共工自立的天表之地名涅丘),和顓頊數次大戰之後失敗。末代共工被迫率部眾北遷黑龍江及其以北地區,建都北維,領有遼河流域以北直至北極諸地。獨稱霸北方,又因其頭戴干戈、尚武,又名玄武,北方玄武大帝的雛形。後因陷於洪水,半身癱瘓,死後與九嬪同葬於扶余山(今吉林省境內)。帝俊承襲帝位,成為與中原王族統治地區並立與北方的政權。

上古巫族—十二祖巫上

二、東方木之祖巫句芒
句(gōu)芒,中國古代民間神話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輔佐東方上帝青帝太皞。 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神樹扶桑歸句芒管,太陽昇起的那片地方也歸句芒管。

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它的本來面目是鳥,它鳥身人面,乘兩龍,後來竟一點影響也沒有了。不過我們可以在祭祀儀式和年畫中見到它:它變成了春天騎牛的牧童,頭有雙髻,手執柳鞭,亦稱芒童
呂氏春秋·孟春》:"其帝太白皋,其神句芒。"高誘注:"太白皋,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號,死祀於東方,為木德之帝。句芒,少白皋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為木官之神。"

《禮記·月令》:"其帝大白皋,其神句芒。"鄭玄注曰:"句芒,少白皋氏之子,曰重,為木官。"朱熹注曰:"大白皋伏犧,木德之君。句芒,少白皋氏之子,曰重,木官之臣。聖神繼天立極,先有功德於民,故后王於春祀之。"

古詩贈句

佳期不定春期賒,春物夭閼興諮嗟。

願得句芒索青女,不教容易損年華。
還有相傳,句芒和古代的扶桑國有一定的聯繫對。於扶桑國究竟深處何地至今仍是一個謎團,但是有人認為墨西哥的可能性更高,而在南美洲圭亞那附近曾有一個落後的母系氏族社會--亞馬遜。而這個國家恰恰是在墨西哥的東南方,與《梁書》所記載一致。當時的美洲居民是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的服飾重要裝飾正是鳥的羽毛。所以,句芒可能是上古時代遷徙的一支,詳見印第安人種說。

上古巫族—十二祖巫上

三、蓐收
在夢入神機《佛本是道》一書中被稱之為西方金之祖巫。
蓐收,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西方的秋神(金神),左耳有蛇,乘兩條龍。傳說蓐收是白帝少昊的輔佐神,有人說蓐收為白帝之子。還有說他是古代傳說中的西方神明,司秋。

據《淮南子·天文篇》記載:"蓐收民曲尺掌管秋天……"。也就是說他分管的主要是秋收科藏的事,所以望河樓前有"蓐收之府"牌坊。少昊與蓐收,既是父子又是君臣,故兩座牌坊同時在西嶽廟出現。

山海經·海經新釋卷二·山海經第七·海外西經》裡記載:
蓐收住在泑山,這山南面多美玉,北面多雄黃。在山上可以望見太陽落下的地方,管太陽下去的神叫紅光,也就是蓐收。

虢公住在宗廟裡做了一個夢,夢見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手執大斧,立在西邊的屋角。虢公嚇得要逃跑。神道說:"不要走!天帝有命令,要晉國來襲擊你的國家。"虢拜到在地上叩頭,於是醒了,就召來史囂來詳夢。史囂說:"這個神是蓐收,是天上的刑神。天上的事由神來執行。"虢公認為史囂說了不吉利的說話,把他囚起來,反而使國人慶賀他做了個好夢。過了六年,晉國就滅了虢國。

上古巫族—十二祖巫上

四、水神共工
共工和祝融兩位大神就比較瞭解啦,在神話故事中或者影視劇中經常都會有他們兩個,都是上古大神級別的,因為他們也是“十二祖巫”中的兩位。
在夢入神機《佛本是道》中被稱之為北方水之祖巫。

水神蟒頭人身,踏黑龍,纏青蛇;善操縱洪荒水勢,號稱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古代奇書《山海經》中記載,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沒有成功而憤怒的撞向天柱不周之山。

與驩兜、三苗、鯀並稱"四凶",被堯流放於幽州。
顓頊與共工氏原本應該是可以和睦相處的。但是由於少昊統治後期少昊族的衰落,加上共工一族的崛起。原本江水流域的統治者少昊已經沒有能力約束崛起的共工,共工因此向少昊的統治權發起了挑戰。這正是《國語·楚語》裡面記載的: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亂德,其後三苗復九黎之德的事件。歷史上,共工也稱帝江,就是江水之帝的含義。面對共工的崛起,少昊指定的繼承人顓頊自然不服氣,於是乃命重黎對抗共工。重黎即重部落和黎部落。重是少昊之子,也在江水流域;黎部落是顓頊妻子女祿的孃家部落,女祿的祿是黎字的通假。女祿所在的部落也叫滕濆氏,是祝融離朱後代的一支。滕濆氏也叫滕奔氏,奔是濆的通假。濆字就是噴泉的意思,滕濆即滕湧的噴泉。滕濆氏在今.天的山東滕州,滕州就是因滕湧的噴泉而得名。黎(祿)姓滕濆氏地理位置在今.天滕州一帶,與他祖先祝融所在的邾婁很近,女祿與顓頊的後代也有一部分稱祝融的。滕濆氏本和共工同族,但因兄弟分家不愉快所以也出來支持顓頊攻打共工。

就這樣得到了江水流域重和黎部落的支持,顓頊實力大增,把共工逼走。《文子》曰:"共工為水害,故顓頊誅之。"此時共工依然強大,為了取得長久的和平,顓頊與共工還搞了聯姻關係,顓頊和女祿的後代老童娶了共工大臣根水氏和竭水氏為妻。

《山海經》中也有記載:"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

傳說中的共工在帝顓頊時期(約公元前25世紀),顓頊部落聯盟與共工部落聯盟在中原地區(今河南北部)作戰。原始社會晚期,相傳黃帝之孫顓頊號高陽氏,繼黃帝為該部落聯盟首領。他生於若水而居帝丘(今河南濮陽東南),正處黃河(約當今衛河)東岸附近。炎帝共工的後裔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聯盟的首領,居住在九州黃河中游河西地區(約在今河南輝縣境),在顓頊部落聯盟的上流。在顓頊高陽氏政權取得黃帝(黃帝並非一人,為一個時期的政權領導統稱)之位時,顓頊以藉口帶領軍隊南征北戰,降服各路諸侯,共工氏為其中之一。
怒觸不周山: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之後,宇宙間發生了一場戰爭。水神共工一向與火神祝融不合,他率領蝦兵蟹將,向火神發動進攻。擔當先鋒的大將相柳、浮游,猛撲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宮,把光明宮四周長年不熄的神火弄滅了。大地頓時一片漆黑。火神祝融駕著遍身冒著烈焰的火龍出來迎戰。所到之處,雲霧廓清,雨水齊收;黑暗悄悄退去,大地重現光明。水神共工惱羞成怒,命令相柳和浮游將三江五海的水汲上來,往祝融他們那裡傾去。剎時間長空中濁浪飛瀉,黑濤翻騰,白雲被淹沒,神火又被澆熄了。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燒了起來,加上祝融請來風神幫忙,風助火威,火乘風勢,熾熾烈烈地直撲共工。共工他們想留住大水來御火,可是水瀉千里,哪裡留得住。火焰又長舌般地捲來,共工他們被燒得焦頭爛額,東倒西歪。共工率領水軍且戰且退,逃回大海。他滿以為祝融遇到大水,肯定會知難而退。因此立在水宮,得意起來。不料祝融這次下了必勝的決心,他全速追擊。火龍所到之處,海水不由滾滾向兩旁翻轉,讓開了一條大路。祝融直逼水宮,水神共工他們只好硬著頭皮出來迎戰。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獲得了全勝。浮游活活氣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無法再戰,狼狽地向天邊逃去。共工一直逃到 不周山,回頭一看,追兵已近。共工又羞又憤,就一頭向山腰撞去,"嘩啦啦"一聲巨響,不周山竟給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災難降臨了。原來不周山是根撐天的大柱,柱子一斷,半邊天空就坍塌下來,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頓時天河傾瀉,洪水氾濫 。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於這場大戰。後來才有了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的事蹟,大地重回正常。

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的這場大戰,皆因"水火不相容"而發生,一方面說明了水火相剋的原理,即水火天生不慕;另一方面說明了有些事物是自然界的基本本能,非人力所能干擾。縱觀遠古時代水神和火神的這場驚天動地的大戰,沒有什麼所謂正義和公理,只有大自然的力量在搏擊。這樣看來,火還是比水有優勢的,不然火神不會勝出,傳說中的項羽火燒阿房宮,不是足足燒了三個月。而敗陣的水神共工因惱怒去撞不周山,他的舉動又破壞了自然世界,女媧補天算是拯救了自然世界,一切皆源於神聖而偉大又平凡的自然。

上古巫族—十二祖巫上

五、火神祝融
在夢入神機《佛本是道》中稱之為南方火之祖巫。
祝融以火施化,號赤帝,後尊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時三皇五

帝中五帝之一,葬衡陽市南嶽區祝融峰。

祝融,本名重黎,中國上古神話人物,號赤帝,後人尊為火神。有人說祝融是古時三皇五帝三皇之一。據山海經記載,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盡頭,是它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另一說祝融為顓頊帝孫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黃帝賜它姓"祝融氏"。在日常用語中,"祝融"是火的代名詞;一些報紙的新聞標題經常把"祝融"作為火災的代稱,儘管這是一種誤解(祝融所司的是有利於原始初民生產活動的火,而古神話中火災往往被歸結為特定的怪鳥和怪獸,如畢方)。

祝融氏是西皇所在的氏族,祝融氏即西皇氏。祝融氏是一個古老的氏族,融是熒火蟲,像星星一樣閃光,在黑夜裡明亮;祝是祭祀,祭火,祭光明,祭祀天帝。


祝融八姓:己、董、彭、禿、妘、曹、斟、羋。(有這些姓氏的就是祝融的後裔啦)。

句芒、祝融、蓐收、玄冥本為春夏秋冬四官官名。後演變為春夏秋冬四季神名。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其帝太暤,其神句芒,餘春月皆然;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餘夏月皆然;孟秋之月其帝少暤,其神蓐收,餘秋月皆然;孟冬之月其帝顓頊,其神玄冥,餘冬月皆然。同神名不同神很常見。祝融神有祝融容光,祝融黎,祝融吳回。玄冥神有修和熙《左傳》修及熙為玄冥。類似的還有《左傳》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稷神也有周棄和烈山氏之子柱之分。 同神名不同神。

"春夏秋冬"四官與"東南西北"四方的關係

中國大部分地方屬於季風氣候。春天東風,夏天南風,秋天西風,冬天北風。之所以《山海經》裡春官句芒是東方神。夏官祝融是南方神。秋官蓐收是西方神。冬官玄冥是北方神。就是與中國的季風氣候有關。

南海之神火神 祝融的由來

南海神廟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惟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模最大建築群。該廟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以後歷代有重修擴建。現存的是清代建築,但仍保留隋唐時代的規模和建制。1988年起,政府也曾對南海神廟作過三次較大的修復,現已基本恢復了廟宇的

修復前大殿僅存殿堂,如今廟宇規模宏大,佔地面積達3萬平方米。其主體建築是一座五進的殿堂,由南至北依次為頭門、儀門及復廊、禮亭、大殿和昭靈宮。南海神廟門前有石牌坊,額題"海不揚波"。廟中保存有歷代的許多石刻。還有華表、石獅、韓愈碑亭、開寶碑亭、洪武碑亭、康熙萬里彼澄碑亭等附屬建築,構成一組頗具規模的古建築群。廟中還保存漢代和明代的銅鼓和制鐘,以及南海神玉印等重要的文物。還有木棉樹、相思樹等古樹名木。這裡存放的漢代銅鼓是中國現存三大銅鼓之一。廟西一小山崗上有"浴日亭",宋元時羊城八景之一的"扶胥浴日"即指此處。

從唐朝開始,南海神廟便香火日盛,各朝代政府也派人前往管理廟事。事實上它已成為四海神廟中香客最多、地位最高的一個,這主要是由廣州海上貿易日益發達的地位決定的。

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從西漢時就已經開始形成,到了隋唐時期達到了鼎盛階段。尤其是唐代,從廣州出發的貿易船隊,經過南亞各國,越印度洋,抵達西亞及波斯灣,最西可到達非洲的東海岸。明清之後更遠至歐美了。這條航線長達1萬多公里,溝通了東、西方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擴大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處於這條航線重要位置上的南海神廟,在古代有碼頭,碼頭外面又是茫茫的大海--南海,南海實際是太平洋靠近東南亞大陸部分,大海又緊連著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出海航船或來自遠方的航船,都須經過坐落在南海神廟的這個古碼頭。於是眾多的商船順路經過這裡均停下來上廟祭祀,以祈求航路平安、生意順利。於是,神廟附近的扶胥鎮便商旅雲集,民間廟會交易頻繁。南海神廟之興旺,成為廣州海上貿易繁榮的歷史見證,遺留下許許多多珍貴歷史文物,包括皇帝御賜的碑文、題字等,是一點也不奇怪的。當然百姓們更多的還是感恩於庇佑他們一帆風順、平安大吉的南海神的。

南海神廟坐北向南,佔地3萬平方米,是明代建築風格,恢宏壯觀且古樸大方。

廟外有"海不揚波"的石牌坊。廟宇的主體建築沿著中軸線從南到北依次為頭門、儀門、禮亭、大殿、昭靈宮共五進,一進高於一進。其他附屬建築均以五進為中心,左右對稱。這是較典型的中國傳統廟宇建築。

上古巫族—十二祖巫上

六、玄冥
這位就是冬天的掌管著玄冥了,在夢入神機《佛本是道》一書中稱之為

雨之祖巫。
最著名的四時、四方之神之中的冬天之神北方玄冥。玄冥,表示冬天光照不足、天氣晦暗的特點。禺強(玄冥)是傳說中的海神、風神和瘟神,也作"禺疆"、"禺京",據傳為黃帝之孫。在中國神話體系中禺強(玄冥)被認為是人面鳥身,兩邊的耳朵上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亦有說法其坐騎為一條雙頭龍),形象頗為怪異。據說禺強的風能夠傳播瘟疫,如果遇上它颳起的西北風,將會受傷,所以西北風也被古人稱為"厲風"。
漢族神話體系中玄冥被認為是人面鳥身,兩邊的耳朵上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亦有說法其坐騎為一條雙頭龍),形象頗為怪異。
《左傳·昭公十八年》:"禳火於玄冥 、回祿 。"杜預 注:" 玄冥,水神。" 漢張衡《思玄賦》:"前長離使拂羽兮,委水衡乎玄冥 。"一說為雨師。見漢應劭《風俗通·祀典·雨師》。

《漢書揚雄傳上》:"帝將惟田於靈之囿,開北垠,受不周之制,以終始顓頊 、 玄冥之統。" 顏師古 注引劭曰:" 顓頊、玄冥,皆北方之神,主殺戮也。" 清徐昂發《雁門關》詩:" 玄冥操斗柄,制此天北戒。"


上古巫族—十二祖巫上

網文設定

人物背景

上古巫族,盤古涅盤,元神分化三清,是為太清道德天尊(老子)、玉清元始天尊(元始)、上清靈寶天尊(通天);身體血脈化為十二祖巫,是以三清皆乃盤古,祖巫為衍生新生體

(比喻:三清類似於一棵樹砍伐後的樹根分成三份嫁接移植,祖巫是一棵樹砍伐後的樹身長出來的變異植物,是樹木的衍生新生體,但不是樹木。之後嫁接植物和變異植物得到更好的培育,遠遠長得比最初的那棵樹要高大茂盛得多--這就是三清、祖巫與盤古的關係)

十二祖巫,外界亦稱十二魔神,天生肉身強橫無匹,吞噬天地,操縱風水雷電,填海移山、改天換地。為洪荒神話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當十二祖巫一個不差聚集在一起使用十二都天神魔大陣的時候,可凝聚出盤古真身,開天闢地,毀天滅地,聖人之下鮮有其匹。
帝江: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空間速度之祖巫。

句芒:青若翠竹,鳥身人面,足乘兩龍,東方木之祖巫。

祝融:獸頭人身,身披紅鱗,耳穿火蛇,腳踏火龍,南方火之祖巫。

蓐收:人面虎身,身披金鱗,胛生雙翼,左耳穿蛇,足乘兩龍,西方金之祖巫。

共工:蟒頭人身,身披黑鱗,腳踏黑龍,手纏青蟒,北方水之祖巫。

玄冥:乃一猙獰巨獸,全身生有骨刺,雨之祖巫。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下夢入神機的《佛本是道》。這是小編還滿喜歡的一本小說,內容很精彩,其中有很多中國古代神話中千奇百怪的故事和人物,不是打廣告哦,純屬興趣。
下期給大家帶來剩下的的“六大祖巫”大家可以猜猜下面還有誰呢?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感謝大家的品讀!

上古巫族—十二祖巫上

p.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