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龍山系為何在梁山靠邊站,真相令人吃驚

水滸第五十八回"三山聚義打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裡,魯智深帶著二龍山的人馬上了梁山,頭領一共七個,分別是魯智深、武松、楊志、施恩、張青、孫二孃、曹正,形成梁山上的二龍山系。

如果眼光放寬些,把少華山、桃花山、白虎山的好漢也編入二龍山系,史進、朱武、陳達、楊春、李忠、周通、孔明、孔亮算入的話,二龍山系一共15位頭領,約佔梁山頭領的七分之一。

梁山上除了二龍山系,還有晁蓋系、宋江系、登州系、芒碭山系、黃門山系等,其中宋江系最大,晁蓋系次之,二龍山系排在第三位。

晁蓋死後,其成員大多數和二龍山系搞在一塊,與宋江系對壘。

當初魯智深等人傾家蕩產上梁山,真心誠意。誰知宋江老是念招安的經,冷了弟兄們的心!

宋江不傻,知道魯智深、武松為代表的二龍山系在梁山各山頭中的影響力不低,遂利用一切場合,宣傳招安思想,強力灌輸,你暈他還灌。

因為二龍山系為代表的好漢,不願意招安!

招安招安,招甚鳥安!

二龍山系為何在梁山靠邊站,真相令人吃驚

宋江系並非鐵板一塊,像李逵、楊雄、石秀等人,不喜歡招安,想法和二龍山系好漢接近。聚在一起喝酒,言語間諷刺挖苦宋廷,拿宋廷開刷,那是家常便飯。

宋江無奈,只得把李逵等人當成出氣筒,口口聲聲要割李逵舌頭,甚至割李逵的黑頭。

招安玩到這一步,連保鏢也開刷,真難為宋押司了。

小編分析至此,書友們應該有這個感覺:宋江系和二龍山系水火不容

二龍山系為何在梁山靠邊站,真相令人吃驚

怎麼辦呢?

宋江很會動腦子,每次出征,讓晁蓋守寨,自己親自上陣,竭盡全力拉攏降將,增加招安粉絲,為打好招安牌做好充分準備,有備無患。

盧俊義、關勝、呼延灼、董平等牛人被宋江成功說服拉攏,就連晁蓋系的鐵粉吳用,也成了招安的支持者。可見宋江的公關能力,實在太強了,強得可怕!

玩來玩去,宋江如願以償,招安成功。

阮小七換御酒沒用,魯智深、武松、李逵等人反對招安,也沒卵用。

宋江鐵了心招安,要讓梁山好漢個個當官,封妻廕子,青史留名。

施耐庵這樣寫,並非春秋筆法,而是總結歷代農民起義的規律,得出的正確結論。

在封建社會里,農民起義不管成功與否,不可能建立一個嶄新的為百姓謀福祉的政權。也就是說,換湯不換藥,一個樣!

二龍山系為何在梁山靠邊站,真相令人吃驚

從秦始皇建立秦朝開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模式,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二千多年時間裡,中國的政權模式,就是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模式。

其間發生大大小小數千次農民起義,除了劉邦、朱元璋等少數農民起義成功外,其餘均失敗了。

施耐庵自然看清了這一點,只得把招安當成梁山起義的歸宿。

因為遲早會被朝廷鎮壓,失敗是必然的,不如歸順朝廷,留條活路。

可歷代封建統治者,會給歸順的農民軍將士活路嗎?

歷史的事實在於:基本不給歸順的農民軍將士活路,大多被羅織罪名殺害,絕少數人僥倖活了下來。

招安後的農民軍將士,要在黑暗腐朽的封建王朝大廈裡生存下來,須步步小心,處事圓通,才有一線生機。

因為在封建權貴們看來,招安後的農民軍將士,始終是另類,不是王朝核心圈的人。

不願招安的二龍山系為何鬥不過主張招安的宋江系,原因就在這裡,因為農民起義註定會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