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隋唐科舉到今日高考,千年不變的傳承是——知識改變命運

從隋唐科舉到今日高考,千年不變的傳承是——知識改變命運

2019年6月7日至6月9日,是全國恢復高考後的第42個年頭,無數莘莘學子將通過高考這道獨木橋改變命運,走上實現人生價值、改變家庭命運、建設國家並報效社會的人生道路。

其實,從隋唐科舉到今日高考,千年不變的傳承是知識改變命運。高考(科舉)保障了社會階層的上升通道,保障了西部西藏的牧民子弟、中部河南農民工的子弟與東部富貴企業主的子女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公平競爭。

高考(科舉)是社會階層躍遷,改變人生命運最公平的機會;從此之後,社會對於底層社會再無高考這樣的公平,達到同樣的改變需要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

從隋唐科舉到今日高考,千年不變的傳承是——知識改變命運

高考改革

一、科舉誕生的歷史背景與誕生髮展

中華民族在隋唐時期最終創造性的建立了科舉制度,成為知識改變命運、保障階層流動、維護皇權的最重要制度之一。

從隋唐科舉到今日高考,千年不變的傳承是——知識改變命運

隋唐科舉示意圖

秦代以前,人才選拔採用採用"世卿世祿"制度,後來逐步引入軍功爵制。也就是公侯伯子男那一套制度,子承父業是最大的特徵,社會階層的流動機會很少,也遠遠談不上社會公平。

三國時期,曹丕執掌天下後為了維護統治,由陳群創立了九品中正制度,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

魏晉時代,士族勢力過於強大,影響中正官考核人才不在話下;發展到後來甚至所憑準則僅限於門第出身。"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不但堵塞了社會階層的流動,而且使底層社會改變命運更為艱難。

自魏晉九品中正制度以來,官員大多是世襲,中央或者地方任用高官都從全國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擁有官職;而這些權貴子弟無論有沒有才華,都可以做官。

同時,九品中正制度其實也造成了皇帝過於依靠當時的士族大家,變相削弱了皇權;最終曹魏也是被司馬家族所取代。

隋唐時期,隋煬帝發現了九品中正制度的種種弊端,於是創立了科舉制度:不考慮門第出身,僅僅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由於它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作"科舉"。

①科舉大大促進了社會公平,魏晉時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現象從此銷聲匿跡,很多人靠科舉改變了命運。

最為著名的故事是"范進中舉",可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②通過科舉形成的士大夫階層,間接維護了皇帝權威,擺脫了皇權對世家大族的依靠,保障了皇權的傳承。

從此,歷代王朝出現危機時,士大夫階層都是皇帝的衷心擁護者,世家大族因此想把持朝綱、控制皇帝的難度大大增加。這大大延長了封建王朝的傳承時間。

③明清科舉,以八股文為代表的科舉大行其道,逐漸控制了人的思想,牢籠人才,阻礙了社會進步。

從隋唐科舉到今日高考,千年不變的傳承是——知識改變命運

明清的科舉制度變得非常呆板,科舉制對讀書人的戕害達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這嚴重限制了讀書人的思想。

清末的文字獄登峰造極,在統治階層感覺必要的時候,就會發動"文字獄",鎮壓不利於自身統治的言論和思想,達到思想專制的目的。清朝的"明史案",開創中國"文字獄"盛行之鼎盛時期, "明史案"的出現,並沒有強化清廷思想統治,卻被無恥之人效法,專門從別人著作中故意斷章取義、牽強附會地羅織罪名,以此達到敲詐勒索的目的,助長了文字獄興起之風。"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成為後世譴責清朝文字獄鼎盛的經典。

二、現今高考是隋唐科舉制度安排的影子——知識改變命運

現代高考與隋唐科舉,變革的只是形式,不變的是知識改變命運,保障階層流動、維護社會公平的重要制度形式。

首先,高考到現在42年,其間對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產生了比較深的影響。其存在有利有弊,但相對於世襲、舉薦等選才制度,現今的高考制度算是一種相對公平、公開及公正的制度。

另外,科舉制度對近代英國的文官制度改革乃至整個西方國家的職官制度都起到一種示範的作用,也是對中國可以領先歐洲黑暗的中世紀的制度保障。

新中國鄧小平恢復高考,被史學界稱為"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拐點"當然,它更是許多個人的人生拐點。

1977年5月,鄧小平發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講話,讓當年冬日文革後那場改變歷史的考試成為現實。特殊年代給了77、78、79級大學生歷史性的磨難與後來者再難享受的厚遇,他們中的許多人從田間地頭走出來,走到了今天執掌中國命運的位置上。

恢復高考改變的遠不止是那一代人的命運,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悄然擔當起改變當代中國命運的重任。高考以來培養的一批批人才,逐漸成為中華民族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也漸漸在時間的加持下改變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悄然間慢慢幫助中國實現趕英超美的現代化夢想。

而這短短42年間,高考改變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命運,更改變了一個民族的命運,一個國家的命運。

回覆高考後,高考改革的呼聲不止,但是高考成為知識改變命運、保障階層流動、維護社會公平的制度安排不能變也不會變。

高考隨著21世紀的到來,高考時間調整、科目減少、自主招生、網上錄取、自主命題、課程新改革等高考新名詞的出現,為人們呈現出更加複雜化的高考制度。

截止現階段來講,高考還是中國最為公平的一個制度安排,目前還沒有一個更為公平合理的制度來代替它。

高考隨著時代的發展必須要改,但是如何改、怎麼改,要積極慎重的看待。如果改革不當,丟失了

知識改變命運、保障階層流動、維護社會公平的制度安排初衷,會影響一屆、甚至幾屆人的利益或者部分人的前途命運。高考發展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

最後,祝2019年參加高考1031萬的考生順利參考,祝今年的招生考試工作安全、平穩進行;祝閱讀到這篇文章的考生們或者家長們點贊後能金榜題名,夢想成真;高考制度繼續履行知識改變命運、保障階層流動、維護社會公平的歷史使命。

從隋唐科舉到今日高考,千年不變的傳承是——知識改變命運

祝考生們金榜題名,前程似錦

附:你是哪一年參加的高考,高考是否改變了你的命運?你認為高考應當如何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