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如曾國藩也難逃皇帝猜忌,他上疏咸豐真的做錯了麼?

他出身不高,祖上多為平民百姓;智力平常,連考了7次才中得秀才;身體極差,常年與病魔相伴。即便如此,他最後還是通過不懈的個人努力,遠超同時代的各路精英。沒錯,他就是晚清第一“笨拙”大師——曾國藩。

在一個幽寂的深夜,曾國藩躊躇滿志的同友人述說著近日京城的動盪。道光皇帝的身故,讓不久前還萌生退意的他決意留下觀望。他寄希望這位榮登大寶的咸豐皇帝能夠履行他剛繼位時許下的承諾。可如今,他怎麼也想不明白,之前還雄心萬丈推陳出新的年輕皇帝怎麼開始剛愎自用起來?他本期待著這位年少的皇帝能為這早已腐朽至極的中華帝國帶來曙光,可惜事事往往不遂人心願。

睿智如曾國藩也難逃皇帝猜忌,他上疏咸豐真的做錯了麼?

關於咸豐皇帝的繼位,最令人津津稱道的就是那個“藏拙示仁”的傳說,因為它不光出現在野史,更出現在《清史稿·杜受田傳》裡。說是咸豐皇帝奕詝自小就沒有弟弟奕明敏能幹,所以選誰做繼承人,道光皇帝可真犯了難。為了進一步考察他們,道光決意讓他們到南苑騎射。咸豐的老師杜受田知道這是一個關鍵時刻,就對弟子講,說你騎射遠不及你弟弟,我們只能另闢蹊徑。

睿智如曾國藩也難逃皇帝猜忌,他上疏咸豐真的做錯了麼?

到了獵場不久,咸豐就按照老師的教導,既不上馬,也不射箭,見他父親時也是兩手空空。道光就很納悶,說你是怎麼回事?咸豐聽後馬上跪地,說阿瑪教導我們要仁慈,現在正值初春母獸懷孕時節,如若將它射殺,那豈不是連它還未出生的孩子也跟著一起殞命?未免太過殘忍。道光一聽就覺得這是個仁慈的孩子,心中也有了答案。

睿智如曾國藩也難逃皇帝猜忌,他上疏咸豐真的做錯了麼?

這個故事實在過於傳奇,即便收錄在《清史稿》裡也不能證實其事,不過從中也不難看出,與聰明伶俐、外向活潑的弟弟奕比起來,咸豐可以說得上是笨拙、安靜、少有寡言。咸豐的最後勝出,完全與道光皇帝的偏好有關,他之所以選擇咸豐,是因為他的一生都在以務實為本,喜歡安靜聽話之人,咸豐比起弟弟更穩重,更聽話。讓他當皇帝,更利於守成,風險比較小。可惜,大清早已不是守成之世,咸豐也缺乏當皇帝的才能。

睿智如曾國藩也難逃皇帝猜忌,他上疏咸豐真的做錯了麼?

早在咸豐登基之初,他就雷厲風行地處置了當時的軍機大臣穆彰阿,使還在猶豫中的曾國藩看見了希望,於是他連夜奮筆寫下《應詔陳言疏》。在這份上疏中,他大膽地指出,道光皇帝的循規蹈矩只利於守成,並不適用於解決大清的實質問題。在收到奏摺後,咸豐皇帝認為曾國藩的見解獨特,對他大家讚譽,更是委任曾國藩一人身兼五部的殊榮。得到新皇帝肯定的曾國藩大受鼓舞,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接連給皇帝上了好幾道摺子,給皇帝提了諸多建議。然而,他有點天真了。

睿智如曾國藩也難逃皇帝猜忌,他上疏咸豐真的做錯了麼?

雖然口頭上對他大加讚賞,可他的摺子卻如石沉大海,咸豐皇帝往往只是草草地讀一遍,之後就扔進廢紙簍裡,沒了下文。他開始發現他看錯了人,新皇帝並不是他想象中的明君,而難成大器。在草草燒完他的“三把火”之後,便顯示出剛愎自用的性格。對於大臣們的意見,也常常被他當場駁回。陷入痛苦的曾國藩便上了一道驚世駭俗的《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這是自乾隆初年孫嘉淦的《三習一弊疏》之後,大清王朝一百多年間從未有過敢如此言辭犀利地批評皇帝的奏疏,他在奏疏中直指咸豐皇帝的全部缺點,希望藉此可以好好敲打下這位剛愎自用的新皇帝。

睿智如曾國藩也難逃皇帝猜忌,他上疏咸豐真的做錯了麼?

可惜,咸豐不用於一般的皇帝,他是個特別自卑、敏感的人,最在乎的就是你看得起看不起我。我們從後來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他那麼糾結於中外禮儀之爭中不難看出端倪。這樣一位皇帝看見奏摺的反應可想而知,他對曾國藩的印象立馬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從此,小心眼的咸豐就開始不斷地給曾國藩小鞋穿。乃至後來到了國家危亡,太平天國爆發,咸豐皇帝也處處提防猜忌他,從不肯給他信任。

睿智如曾國藩也難逃皇帝猜忌,他上疏咸豐真的做錯了麼?

就這樣,精神十分痛苦的曾國藩深感國事荒唐,縱他百計奮鬥,也絲毫不補。再次萌生退意的曾國藩於咸豐二年(1852)六月,迴歸故里,結束了十來年的京官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