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也要講誠信

周 元 桂

這個世界,最難說服的,是我們自己。這是因為人容易自以為是,原諒自己,常表現在自己對自己也說話不算話。人,之所以會自我原諒,是因為固有著“責人嚴而責己寬”的先天劣根性。責己寬,是不思進取,不重修為的禍因。其負面驅動力又乃對自己不講誠信所致。

通常,在別人身上,我們有大眼界,大通達,回到自己,便陡然變得識淺,量小,看不開。有些人,只有他人羨尊與仰慕才愜愜然,只有他人敬畏和膜拜才心意滿足。惡習在身還不以為然。對此,我們首先要深悟其弊端所在,進而上升到價值理念的高度認識——當價值觀嚴重扭曲,理性的光輝便蕩然無存了。無論是誰,心若著了魔,便很難從不講品味不講道義的心靈夢魘中醒來。在如此夢魘中難醒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自己沒有執著的追求精神而不講誠信也!

所謂誠信,是指:重承諾,重道義,講誠實,守信用——不僅對別人如此,對自己也要如此。然而,大多數時候,我們總愛計較別人是否誠信,而忽略了對自己的誠信,甚至寬容自己到沒有誠信可言。理由很簡單,因為無人知道。總認為,自欺,不足於為羞,也沒產生不良影響,就心安理得起來。殊不知,這卻紮紮實實地影響著自己的品質修煉也!

比如,你早晨就計劃今晚去看望一位長輩,忙了一天後,晚上覺得有點累了,於是便決定不去了。如此意念上的更改,是因為你事先沒有跟那位長輩談及過此事。既然沒有向對方做出口頭承諾,也就沒有恪守承諾的理由。殊不知,“內心獨白”之心願承諾,是一種相信自己的承諾。你沒有失信於那位長輩,但卻失信於自己。而這種失信又是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的成因。不明乎此,必然會深陷“自我原諒”中,不能自拔。這種“自以為是”的心靈弊端,必然會於不知不覺中,萌萌勃勃地滋長。

再比如,年初,你計劃做一件大事。這一設想沒向他人講過,只是篤守著這一內心 “秘密”而奮奮然。後來,或因工作或因家庭瑣事,你最終沒做成這件事情。其原因,不僅是因為成事有難度,更因為你的懶惰和內心毅力的匱乏。這種以不經意間暗自潰退,就是你對自己失去了誠信。更可怕的是,還往往對這一“痼疾”不以為然,或雖慮到卻不驚心,因為無人知道。總之,向別人許諾過尤其是信誓旦旦地當眾許諾過的事,不能兌現,是對他人的不誠信;暗下決心要實現的事,沒有特殊原因,僅因一念之懈而未去實現,則屬於對自己不誠信。

有句名言,謂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同理,對自己不講誠信的人,又怎能對他人講誠信?此謂之自欺欺人也。誠信雖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品素,不可等閒視之。講誠信,需要有內動力,當你屢屢對自己失去誠信的時候,也就距離你對他人不講誠信不遠了!

一個人對自己要講誠信,不僅是對你的事業負責,更是對你的人品負責。試想,要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站穩併成就一番大事(或最起碼是力所能及的事),什麼最重要?答案不是勤奮,也非人際脈絡,而應是講誠信。誠信是人際關係的黏合劑,是維繫他人乃至社會秩序可持續發展之非常重要的條件。

社會學中有一個“歸因理論”,是說一個人常常把自己的成功歸為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運氣不好。其實,成敗都隱含著對人對己是否講誠信這一要素。當一顆心擺脫了世俗的滋擾,當安妥了的靈魂回到精神的故鄉,那一刻,這個生命,一定是內蓄著對人對己都講誠信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