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任俠”:班超收復西域,為何在日本小說卻變成俠客?

提到中國的文學著作,首先想到的是四大名著《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這四本書,提到日本,近代日本作家以中國歷史為素材創作小說,這這種創作在日本文壇上不罕見。

“異域”、“任俠”:班超收復西域,為何在日本小說卻變成俠客?

從二戰前的中島敦,武田泰淳到戰後出現的井上靖,陳舜臣,宮城谷昌光,家本青史等作家均以創作中國歷史小說著稱,有題目我們可得一個重點人物——班超。為什麼班超都形象在變化,讓我們一起去探討吧!

(一)班超的變化

1.少年時期的變化

提前班超就不得不提四個字——收復西域,這是他的主要成就,班超,字仲升,今陝西咸陽人,他是東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和妹妹班昭均為著名史學家。

班超他為人有大志,不拘小節,但班超卻變得孝敬恭敬,審查事理,他的口齒伶俐善於辯解,讀書超群,口才很好,經常拿著一本《公羊春秋》進行閱讀。

2.出使西域時的變化

永平十六年的時候,車都尉和竇固奉命帶兵去攻打北匈奴,班超也被任命隨軍北征,在軍中任代理司馬一職,以恢復與西域斷絕六十五年的關係為目的,永和十四年,班超從西域返回洛陽。

成年的班超出使西域,這段經歷讓班超變得越來越能言善辯,也為他的一生畫上了絢麗的一筆。這一次使班超名聲大噪讓後人可以去銘記他。

3.日本作品中的變化

班超在中國西域歷史上是一個功不可沒的偉大人物,因為他的努力使得漢朝在西域的統治得以恢復,並得到加固在他身上發生的傳奇故事傳誦至今。折射出二戰後日本經歷美國文化輸入時國民困惑不安的心態。

“異域”、“任俠”:班超收復西域,為何在日本小說卻變成俠客?

這本書沿用了班超兩度出使西域的事蹟,描寫了班超建功立業的後半生,但是與明確提出創作目的的是為政治服務,因而詳盡敘述經營西漢策略的後漢書不同,《異域人》將種種事蹟作為背景,粗略描寫班超的人物形象更重點描寫人物內心世界的展開。因為日本作者的寫法與中國作者的寫法不同。

所以班超的人物開始了變化,他的形象按照日本作者想要的形象開始慢慢轉變。

4.《異域人》書中的變化

對班超人物形象做出了比較大的改變,他把他描述為身材高大,相貌敦厚但目光銳利帶有一種異彩。而且開口之前有用這雙眼睛凝視對方的習慣,被凝視者的對方無一例外都感到害怕。

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點是後漢書說班超有能言善辯的形象,然而《異域人》說他生來的時候就少言寡語。這本書突出表現了班超的沉鬱的形象,人物形象比較灰暗,讓人感覺一種壓抑,並且他為人嚴肅。

關於班超在他的身上發生了很多傳奇值得傳頌的故事,還有一些成語是以他的故事為原型的,例如“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足以看出班超的地位,他不僅僅在文學常識方面有了影響在歷史方面影響也是不容小估的。

(二)班超形象為何會發生變化

1.歷史導致的變化

陳舜臣是一個在日本長大的日籍華人,他是一名作家,他想把中國的歷史偉人介紹給日本讀者,讓他們也懂中國的歷史,認識中國歷史的偉人,那個時候還是中日兩國的邦交,《不入虎穴》是《中國任俠傳》的一個短篇文章。

“異域”、“任俠”:班超收復西域,為何在日本小說卻變成俠客?

在《中國任俠傳》中陳舜臣寫道:隨著明治時代的遠去,日本的讀書人對中國英雄豪傑的名字越來越陌生,這也就導致了陳舜臣寫班超等歷史人物的原因。是班超值得被讚揚,值得被後人所知。隨著時代的變化,歷史人物逐漸被後人所遺忘,只有把他們寫下來,才能讓歷史被記住,才能讓他們被後人銘記。

2.形象寫向的變化

任俠一詞在日語中是“鋤強扶弱,講義氣甚至不惜可以犧牲自己的性命”,班超在四十二歲時放下手中安定安穩的工作,投筆從戎奔赴了大漠的西域,這在正常人看來是很瘋狂的舉動,但是作者發揮了出色的想象力,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班超出行前家人的種種態度。

那如兄長班固的極力勸阻,不讓他奔赴大漠西域,到小妹班昭,贊同同意他奔赴大漠西域,這一段的描寫成為文章中非常出色的這一段。班超的英雄氣概感化了當時的人民也感化了各個作者,他的變化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具有色彩,這種色彩是他獨有的也是最具有魅力的。

3.班超本人的變化

班超是一個西域風雲的傳奇人物,他值得被世人所知道,在那個時候正是兩國的邦交,中國的文化傳入了日本,班超是一個口才好,善於動腦去思考問題,不主張用軍人,不主張用打打殺殺,更主張於用謀略。他出使西域了三年,這三年中有很多的困難。

但是他都一一的克服了,在作者的筆下他既不是傀儡也不是道具,而是一個活活生生的人物,有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他自己獨特的語言和行動,人都想要去探尋真相。

“異域”、“任俠”:班超收復西域,為何在日本小說卻變成俠客?

作者通過其他描寫班超的書籍去想班超的真實想法,加上自己的開拓思維,融合出一個不一樣的班超,這個班超與原本的班超有了明顯變化但是他內心世界的獨白卻越來越讓人理解。

4.作者的不同導致班超的形象不同

班超的形象千變萬化,在中國的形象與日本不同,在日本人的眼中,班超是值得日本讀者認識的人,日本寫者想向日本讀者介紹不同尋常的班超,不把班超的形象定格於中國的固定形象而是發生改變,這是不同的班超,不同的形象。

為何班超的人物形象會發生巨大變化?因為隨著時代潮流的改變,作者心中的那個班超形象越來越清晰,他們會把它寫下來,讓後人而銘記於心。

5.日本作家寫法塑造的不同

這種形象的塑造與作者他身邊的環境有一致的。班超命挺苦的,他遭受故國人心的不信任,也遭遇親信部下,以及自己盟友的背叛,他也經歷了妻子兄長和支持者埂中的生離死別這些負面情節。表現了西域事業充滿艱難困苦,也是為班超苦心孤詣和難以言表的苦悶情緒做出了烘托與渲染。

“異域”、“任俠”:班超收復西域,為何在日本小說卻變成俠客?

這本書是班超形象變化的最突出點,他不像中國作者那麼傳統描寫,不像日本作者那樣結合自己想法而改變,他是通過別人寫的班超去透過而寫,這種寫法令人耳目一新。

班超之後再無班超,班超的千變萬化

任俠在日本的意思就是俠客也就是一個抑強扶弱的人,班超雖然沒有抑強扶弱。但是他以疏散國家為據點,採取了,以戰養戰,以夷制夷的戰略方針,不停地遊鬥魚西域諸國之間時西域諸國紛紛歸順,雖然這其中有幾個西域小國搖擺不定,

但最終被班超以一波又一波的神操作穩住的局面。班超之後再無班超。

君不見,漢中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這首詩是中國遠征軍的軍歌,第二句寫的就是班超的故事。單超投筆從戎的故事,他以一己之力平定西域的工業,激勵了一代代中國人為祖國的強大而奮鬥。

我在評論區域的過程中面臨了很多艱難險阻,他不僅僅面臨了外敵的威脅,更是受到了漢朝朝廷某些大臣的脅迫,也受到了漢朝朝廷的委託,在種種不利的情況下,三超仍然能立工於絕遠他真的是我們中國的好男兒。

“異域”、“任俠”:班超收復西域,為何在日本小說卻變成俠客?

不僅僅在中國人的眼裡是一個好男兒,在日本人的眼裡他仍然是中國的一個歷史的傳奇人物,他也是一位好男兒。班超為平定西域貢獻了一生,在大漠絲路上留下了一代雄風,同張騫一樣,班超的業績影響甚遠。

經常會有人拿班超與張騫來相對比,在我的心中和我的看法中,張騫,他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也就是先驅,而班超是在他之後好幾代的繼承者,班超和張騫一樣,為了平定西域而付出了自己的很多。

都無謂風險,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他們沒有辜負朝廷的重託。在西域這條路上走越遠越走越好,本超為收復西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班超的形象千變萬化,在中國的形象與日本不同,在日本人的眼中,班超是值得日本讀者認識的人,日本寫者想向日本讀者介紹不同尋常的班超,不把班超的形象定格於中國的固定形象而是發生改變,這是不同的班超,不同的形象。

什麼班超的人物形象會發生巨大變化?因為隨著時代潮流的改變,作者心中的那個班超形象越來越清晰,他們會把它寫下來,讓後人而銘記於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