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京劇演唱的“腦後摘筋”

什麼是京劇演唱的“腦後摘筋”

張再峰


◆ ◆ ◆ ◆


什麼是京劇演唱的“腦後摘筋”

京劇業內有“腦後摘筋”一說。從字面看,因不足用具體、準確的語言來解釋,所以很難理解,摘哪根筋?怎樣摘法?

由於其說法意義不明,所以對究竟怎麼唱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如歌唱家郭蘭英(原來是唱山西梆子的)認為,“腦後摘筋”是把聲音繞到腦後去唱。

範石人先生認為“腦後摘筋是指頸後由天柱穴經過地池穴\\',通過玉枕穴的兩根脊柱大筋。“摘”字作上提解,上提時使用內勁,下巴微向裡收,梗脖子,使勁時大筋左右肌肉微酸脹,習慣後即消失。”

盧文勤先生認為:“腦後摘節是指氣息把聲音送到蝶竇等高部位的空隙裡去振動,聲音是明亮的,也是能穿出來的。” “餘叔巖所演唱的腦後音,用“腦後摘筋”來說明都嫌不夠。簡直使你感到在後腦勺的枕骨上振動, 骨骼也是可以引起共鳴的。”


以上說法都未必說得清並使人理解和信服。筆者認為,也不必過分糾纏。總之“腦後摘筋”是屬頭腔共鳴之範疇,是唱高音的方法,“腦後摘筋”起碼可以說明, “腦”是頭部,位置很高, “後”是腦後, 不是“前”。而“摘筋”,應該不是指具體去摘哪根筋,而是指要在這個地方取得好的共鳴、金子般的聲音。如同“丹田”其實不能產生氣息,但要人為地、意念是在丹田產生的氣息一樣。因此,“腦後摘筋”這個術語,可能就是“腦後音”同一個術語的另一種說法,或另一種感覺的形象比喻。甚至可能與“腦後音”就是同一個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