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一、村落概況

周家大院村位於北緯N26°13′3.02″,東經E111°21′10.00″,橫塘鎮位於東安縣南部。東部與石期市鎮毗鄰,東南部與零陵區相接,西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交界,北與紫溪市鎮、大江口鄉相連,距縣城42公里。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圖1周家大院正入口

村落前臨湘江支流茶香河,背倚宏偉雄峰金雞嶺;小河潺潺滋潤千畝良田。整個周家大院院落呈長方形,坐西向東,佔地面積4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到22000平方米,俯視大院,重樓疊蓋,斗拱屋簷,十分壯觀。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圖2村落環境

兩對高達丈餘的青石拴馬柱,據說古時武官在這裡要下馬,文官要下轎,回鄉省親的百官也得下轎拴馬步行進村。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圖3拴馬樁

二、歷史沿革

周氏族人自元末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圍城建都,周氏始祖百二郎由南京城馬船鋪搬遷至橫塘村。初來時幫一大戶人家做工、管賬,贏得了僱主的信任和愛護。後來他看中了一塊“風水寶地”,就向僱主提出買地建房,僱主便無償的提供了這塊“風水寶地”。周氏始組百二郎拿出積蓄大興土木建房。相傳有9棟房屋,同一時間開工、同一時間上樑。隨後,先後建起9棟正屋,18棟橫屋,俗稱“九縱十八橫”周家大院。自此,周氏族人始定居橫塘村,世代繁衍,延續至今20多代,歷經700多年。

居委會現有居民220戶,人口780人,均為周姓族人,無一雜姓。整個周家大院院落呈長方形,坐西朝東,佔地面積4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到22000平方米。改革開放以來,依山傍水的周氏村民日益富庶,特別是1995年將原獅子鋪鄉、高峰鄉合併成立了橫塘鎮,鎮政府選址文堂村,隨著小城鎮建設快速發展,周家大院95%的農戶在街道建起了帶有門面的樓房和異地購買商品房。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圖4周家大院屋簷

三、建築特色

八條青石板大道自東向西深入,每棟房屋由天井、照牆、門樓、廂房、側房、正廳、伙房、水井等組成。院外每棟房屋之間有小巷,每條小巷都鋪有石板路縱橫全院,使棟棟房屋緊密相連,可以腳不沾泥往來於每棟房屋之間,而初來乍到的人卻又像走迷宮一樣,摸不清方向。房屋外牆全部用規格一致青燒磚、石灰砂漿砌成,砌牆線路細少清晰平行。其中有一天井處,平日雖不顯山露水,但每逢遇水,便內顯乾坤——含一條魚穿過水草,在其中游曳,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圖5天井(遇水顯魚)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圖6周家大院大堂處

每棟房屋大門均是用長方形的大青石柱做門框,門棚上刻有獸麒麟等瑞物,非常氣派。屋內牆全是木質材料,房屋門窗、牆壁、棟樑等上刻有福、祿、壽、八仙、花鳥、龍鳳等各種不同的圖案,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屋內最寬敞的地方是堂屋,地面是用三合泥鋪成,堂屋前持天井,照牆和門樓,兩側用木壁分成臥房和廂房。天井全是用青石板鋪蓋,看不見明顯的下水道,卻從不存水,排水系統安排得十分巧妙科學。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圖7內部建築

周家大院的石刻、木雕、彩繪更是具有其獨特的一面。窗欞上的八仙,天井一整塊青石上的鯉魚圖案、照壁上的“福”字,以及馬頭牆上的彩繪等,實在是惟妙惟肖,工匠技藝之深令人讚不絕口。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圖8木雕、石雕、彩繪

四、特色景觀

這是一塊紅色基因的熱土,這裡的人民曾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湘江戰役》期間,1934年12月初,紅軍在廣西黃沙河一帶突圍時,受傷的戰士為了躲避國民黨部隊的追剿,一路向西北方向行至橫塘村,在這裡治療養傷。在此期間,紅軍紀律嚴明,堅持“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邊養傷,一邊宣講革命的道理,並帶領當地老百姓開展農業生產,打土豪,分土地,還開展了一批武裝鬥爭,為當地培養了一些先進分子。他們在橫塘村待了七八個月時間,當時的地下工作場地就設在周氏祠堂最裡層一棟屋裡。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圖9紅軍名言

白天,他們帶領群眾發展農業生產,晚上到群眾中去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播撒革命種子,開展一些地方武裝鬥爭。為了隱蔽,防止國民黨發現。該村在2016年12月被住建部列為全國第四批傳統村落保護單位、2017年12月被湖南省列為全省第五批歷史文化名村,更是紅軍當年的革命根據地,至今,在周氏宗祠的樑架上書寫的“蘇維埃政府、工農紅軍老鄉”宣傳標語仍保存完好。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東安縣橫塘鎮橫塘村周家大院簡述

圖10宣傳標語

在橫塘村這塊土地上,孕育出一些傑出人物,如民國期間有威震一方的護國將軍周冶夫;近代清正廉明,造富一方之民國江永縣縣長周晉鈞等。這裡的人民為保護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物王首道同志作出了重大貢獻。在1927年,王首道(解放後曾任廣東省省委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由於零陵駐軍團長王德光發動了“宥日事變”,不得不從祁陽轉移,輾轉來到橫塘村,被當地群眾保護,安排住在一個隱蔽的田莊屋裡,居住將近一年。在此期間,王首道首次教會這裡的農民種植雙季稻,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利用晚上時間,到周氏祠堂召集進步農民宣講馬列主義等革命道理,講農民為什麼受窮,中國人為什麼受洋人壓迫,宣講“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宣講蘇聯十月革命等,還培養了一批革命幹部,深受當地農民的擁戴。解放後,王首道同志進駐北京後,還專門把掩護他的那位農民請到北京去做客,以示答謝。

改革開放以來,依山傍水的周氏村民日益富庶,特別是1995年將原獅子鋪鄉、高峰鄉合併成立了橫塘鎮,鎮政府選址文堂村,隨著小城鎮建設快速發展,周家大院95%的農戶在街道建起了帶有門面的樓房和異地購買商品房。

本文由永州市科學技術協會贊助支持創作,感謝東安縣科協的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