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一、村落概況

琵琶崗村位於北緯N25°37′54.60″、東經E112°4′50.85″,位於禾亭鎮,下設琵琶崗、石山寮、沙子嶺3個自然村,13個村民組。戶籍人口1250人,常住人口800多人。琵琶崗村的產業以水稻、烤煙、大豆、花生為主,近年來逐步開發旅遊項目,以農家樂,土特產售賣為主。

二、歷史沿革

琵琶崗蕭氏祖籍江西省泰和縣鵝頸塘村人,漢代先祖蕭何從江西鵝頸塘遷徙到新田坊(今嘉禾縣)。公元1585年,蕭義堂公由新田坊遷居到寧遠縣小桃源村。公元1716年,蕭氏第十八世祖蕭起發公從小桃源村趕著兩群鴨子遷居到琵琶崗村立業。

琵琶崗劉氏祖仕高公從冷水洞遷居馮石,又遷居琵琶崗村。仕高公與一位蕭氏的結拜義兄共同建村,於1858年共建了公廳,從此琵琶崗村劉、蕭兩姓異姓聯宗,共同建村的歷史由此開始。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圖1蕭氏家譜

三、建築特色

琵琶崗2019年正式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全村依山臨水而建,成山環水抱之勢,後龍山鬱鬱蔥蔥,馬山薈翠,坦水流祥,村前村後古木參天,風景秀美,自然環境保持了歷史風貌,古建築群依山勢親水淵,是古村人追求“天人合一”理念的具體體現,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一致。琵琶崗村因地形如琴身,道路如琴絃,整體形似“琵琶”而得名。山野颳風,透過環抱村莊的密林,發出的音響,好像撥動琵琶之旋的典韻、悅耳動聽,令人神往。琵琶崗村街巷四通八達,以東西向四條中心街巷為主要縱線,它們連接村子前後村道,南北方向的小巷道則根據房屋排列的實際出入需要加以設計。琵琶崗村民居建築分佈整體以鹽糧古道為主線,蕭氏族人兩兄弟譜林公和譜相公膝下各四個兒子形成八大家族,其修建的院落分佈於鹽糧古道兩側。西側為譜林公族人聚居地,譜相公族人分佈在東側。沿鹽糧古道兩側分佈有天梯、客棧、茶樓、酒米鋪、藥鋪、雜貨鋪等商鋪。宗祠位於入村口處,是村民舉辦活動的重要場所。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圖2古祠堂

琵琶崗古祠堂建於1858年,依地勢而建,分為上、中、下三個不同的功能廳。進入祠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門上懸掛的“異源同流”牌匾(文革時被毀)。進入大門即是下廳,下廳為“水月鏡花”古戲臺。穿過戲臺是祠堂中廳,中廳供奉著蕭、劉兩姓先祖牌位。排位順序是左邊為劉氏先祖神龕,右邊為蕭氏先祖神龕。蕭氏先祖神龕居中寫著“河南郡蕭氏歷代先祖考妣之神位”,右下方供奉著該村蕭氏開基始祖起發公的神位牌,左右兩邊的對聯為“頌先祖有豐功偉績,啟後裔能壯志雄心”。劉氏先祖神龕居中寫著“彭城郡劉氏歷代先祖考妣之神位”,右下方供奉著該村劉氏開基始祖宿仲公的神位牌,左右兩邊書寫的對聯與蕭氏神龕對聯相同。在講究姓氏宗族的中國社會里,同一祠堂裡同時供奉著兩個不同姓氏的祖先牌位是極為罕見的,這充分體現了琵琶崗村人平等、和諧、包容的立村之本。雖然蕭、劉二姓來自不同的發源地,但是他們於此處互相融合、不分彼此,共同守護立身的美麗家園,這便是“異源同流”牌匾的來歷。上廳供有“關公”塑像(也在文革時被毀)。在南方地區關公是“財神”的化身,琵琶崗村先人以經商致富發家,故每年的正月初二會舉行隆重的儀式祭拜關公,以求“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同時關公也是“信義”的化身,蕭劉兩姓開基始祖義結金蘭共同建村的豪義之舉和信義精神至今仍然在村民之間口耳相傳,生生不息。水月鏡花古戲臺建於明末清初時期,最初隸屬於山陝會館,是本村以及附近地區重要的文化娛樂場所。宗祠與戲樓共同形成了琵琶崗村的鄉村公共空間,構建了蕭氏及劉氏共同的儀式空間、娛樂空間及日常生活空間。定期在祠堂舉辦的祭祖儀式,是蕭氏及劉氏共同的儀式空間,關乎著整個家族血緣的綿續、情誼的維繫以及後嗣的繁衍;戲樓每晚進行的祁戲公演,是蕭氏及劉氏共同享有的娛樂空間,承載著家族之間共同的娛樂和消遣,是融洽家族、鄰里關係的難得機遇。平日,宗祠及戲樓也為蕭氏及劉氏族人提供日常說話聊天的休憩之所,這成為蕭氏及劉氏共同的生活空間,是傳統和諧融洽的家族之間關係的延續。在獨立、快速的現代生活模式中,在人人都拋棄集體主義、共同信仰而追逐個人利益的時代中,宗祠與戲臺所構成的鄉村公共空間是增強族群凝聚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傳承傳統文化最後一道安全閥。

望嶷學校佔地1800平方米,始建於1869年,望是“希望”的“望”,“嶷”是“九嶷山”的“嶷”。取名“望嶷”蘊含“遙望九嶷,崇敬舜德”的意思。於2015年學校整體修繕改造,現改造為村委辦公樓、文化禮堂、農耕文化展示館、幼兒園,保存狀況良好。整個校門有 30 餘方石雕,內容有詩詞、山水、人物、動植物等圖案。最邊上的這個人物手中捧著一書卷,上面寫著“學富五車”,與右邊的“才高八斗”相對應。這裡還有六聯詩句,每個詩句的雕刻工匠的名字恰好包含“春”、“夏”、“秋”、“冬”四字,真正體現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也反映出了琵琶崗村重教崇文、耕讀傳家的優良傳統。這些圖案的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平底陰刻,特別是平底陰刻手法(寶田春和曹學冬的那兩句詩,碑上看到的字都是平的)是極為少見的,九嶷山舜帝陵中的“撫瑤頌碑”用的也是平底陰刻。最有意思的還是大門內側的 18 種圖案,據村裡的老人們說這是一幅圖案對聯,每個圖案對應一個字,可迄今為止還沒有人能說出對聯的內容,成了百年未解之謎。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圖3望嶷學校

琵琶崗村是古時永州地區通往廣東省的必經之道。當年廣東盛產食鹽,永州商販以當地特產:山茶油、茶葉、糧食等販往廣東連州市交易。返程帶回食鹽。由此便形成了一條來往客商絡繹不絕的鹽糧大道。鹽糧古道最初全是山間小道,崎嶇不平沿途常有盜匪出沒。琵琶崗先人見之不忍,於清乾隆年間聚眾籌款全程用青石板鋪設長達五十餘里的‘平坦道周’。沿途更修建多座涼亭,以方便往來客商歇息、納涼之用。此善舉有保存至今的‘平坦道周’築路碑為證。鹽糧古道由南至北貫穿整個古村,現有保存至今的:天梯、客棧、茶樓、酒米鋪、藥鋪、雜貨鋪等商鋪。正是因為修築道路方便了貨物的運輸,琵琶崗村成了當時湖廣兩地貨物往來的重要商貿樞紐。也成就了琵琶崗村富甲一方的輝煌歷史,直至上世紀70年代仍是當地行政中心所在地。因此琵琶崗村見證了整個湘粵鹽運史的興衰變遷,同時也是研究明末清初湘粵鹽運史的最佳考古資料!鹽糧大道延伸到後龍山上有一段360階的石板臺階,村民稱之為“天梯”。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圖4村內民居

四、特色景觀

琵琶崗村地處丘陵地區,四周群山環抱。村落傍山而建,有劉家山、曾家頭山、八家人山、柳樹山和王家牛山,共同形成後龍山。琵琶崗村地下水系豐富,地表大大小小井口分佈於村落。山上植被以樟樹和松樹為主,保存有兩棵上百年曆史的古樹。琵琶崗村生態環境條件好,物種資源豐富,野兔、野雞、野豬、貓頭鷹等野生動物在這裡棲居。

村莊有一處奇石,因其轉運奇效而備受村民敬仰。轉運石中部有一處能容納一人鑽過的小洞,據傳人從洞中鑽過,然後放鞭炮,發紅包,就會轉運。現在轉運石已成為村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信仰寄託。

湘南春遊好去處:永州傳統村落~寧遠縣禾亭鎮琵琶崗村簡述

圖5轉運石


本文由永州市科學技術協會贊助支持創作,感謝寧遠縣科協的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