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真正的成功,是不斷超越人生限度

作者 | 金魚

《老人與海》:真正的成功,是不斷超越人生限度

海明威說:“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沒有複雜的人物關係,沒有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一個簡單的故事,卻概括了整個人生。

故事講述的是老人桑地亞哥在出海釣魚的第八十五天,終於釣到了一條大魚,但由於這條魚實在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長時間,結果在歸途中被鯊魚襲擊,回來時大魚只剩下一副骨架。

有人說:經典不僅隨著讀者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風度,而變得越來越有趣,而且能隨著讀者視角和關注點的不同,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讀過《老人與海》的人,都會像照鏡子一般, 讀出既陌生又熟悉的東西。

《老人與海》:真正的成功,是不斷超越人生限度

書中的每一個事物都有它的隱喻和象徵,而越是經歷過人生歷練的人,則越能從中有所體悟和共鳴。

其實我們都像老人一樣,面臨著一片汪洋大海,有著想要捕撈的大魚,會遇到像鯊魚一樣的危險和困境,也可能會在奮力抗爭後,顆粒未收……

但這就是現實,是一種人生常態。

《老人與海》:真正的成功,是不斷超越人生限度

人生就像大海,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洶湧

在《老人與海》這本書中,有不少關於大海的描寫:

“看那片藍與遠天銜接,猶如一塊緩緩隆起的藍色大陸,閃著遠古洪荒般的琉璃瓦的光澤,拓寬者茫茫無限的空間。”

“可是這老人總是拿海洋當做女性,她給人或者不願給人莫大的恩惠,如果她幹出了任性或缺德的事兒來,那是因為她身不由己。”

“眼下老人看得見的僅僅是藍色海水身處的巨大七色光帶,還有他那幾根筆直垂在有一英里深的水中的釣索。”

其實對於老人來說,大海孕育了各種各樣的生物,給自然生物和像他一樣的漁民提供了生存環境,也創造了無限可能。

而生活就像那探向深不見底的海洋的釣索,充滿未知。

《老人與海》:真正的成功,是不斷超越人生限度

他說大海的任性和缺德是身不由己的,是因為他知道大海有時候也很殘酷。

老人會遇到半路搶食的鯊魚,而我們的人生路上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磨難與坎坷。

做了很久的考研準備,卻因為意外感冒,影響了考試發揮;

一路小心保護的外賣,卻在最後送達時,不小心絆了一跤;

走過五年長跑的愛情,你終於準備好娶她了,她卻突然變心;

……

作家麥家說:人生真是像海一樣起伏不定,有各種可能。

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就像大海不可能一直風平浪靜。我們生活在這世上,本來就要接受各種失敗和不如意,正所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但是那又如何?

人生本就是在起起落落中明白,在跌跌撞撞中成長。

  • 你歷經了磨難,才能知道什麼是忍耐;
  • 歷經了失去,才能懂得什麼是珍惜;
  • 歷經了繁華,才能知道什麼是知足常樂。

人生在世,歷事修心。

你經歷的所有,到最後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

《老人與海》:真正的成功,是不斷超越人生限度

慾望就像大魚,你越是想得到,就越是得不到

老人探向深海的釣索終於有了動靜,但是卻並沒有如他所願的立刻將大魚捕撈上來,而是被咬著魚鉤的大魚,拖著一直向前行,遠離了大陸。

“我拿它一點沒辦法,它也拿我一點沒辦法。”

老人一直拼命拉著釣索,從白天堅持到了黑夜,身上的衣服溼了又幹,幹了又溼。

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內心有過無數的掙扎和矛盾:不甘示弱,卻總是擔心自己力不從心;想要以一己之力降服大魚,證明自己的力量,又希望男孩能在他身邊……

他曾是最棒的漁夫,擁有強健的身軀和最厲害的海上捕魚技術,但是歲月不饒人,年紀大了以後,身體大不如前,甚至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捕到魚,在別人的眼裡他成為了失敗者,還沒錢買吃食,靠著男孩給他的食物過活。

他感到挫敗,心有不甘,於是在第八十五天,下定了決心,去大海的遠方釣大魚。

帶著一腔孤勇踏上征程的老人,終於釣到了前所未見的大魚。

《老人與海》:真正的成功,是不斷超越人生限度

可是卻在歸途中,遇到了來勢洶洶的鯊魚。他用盡了一切辦法和手段,可是大魚最終還是被粉碎在了鯊魚的口中。

張德芬在《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一書中寫過這麼一句話:“如果你認為,你想要的的東西非到手不可,其實你是在推開這個東西。”

老人竭盡全力想要證明自己,可最後還是難逃挫折的痛苦。

因為出海遠,才能釣上大魚,因為魚太大,才被它拖了三天,因為船太小,死後的大魚暴露在船外才吸引了鯊魚……

而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追溯到源頭還是因為老人的慾望。

《老人與海》:真正的成功,是不斷超越人生限度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自我實現和成就達成的慾望,可是慾望是無止盡的,而我們的能力、生命等現實條件是有限的。

很多事情,不是你的本意有多強烈就能達成的。所以,握不住的沙,不如撒了算。

人生總是在得失中不斷循環,我們應該學會坦然接受生命中的歲月蹉跎。

想起卡倫·霍妮的一句話:“如果我不能漂亮,我將使我聰明。一個人要想真正的成長,必須在洞悉自己並坦然接受的同時又有所追求。”

不要被自己的慾望和執念矇蔽了雙眼,或許換個角度和方向,又有另一番新天地呢?

《老人與海》:真正的成功,是不斷超越人生限度

魚骨是強者的證明,勝利就是戰鬥到最後時刻

老人在第一條鯊魚咬去了大約四十磅魚肉後想:“然而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

這句宣言道出了本書的主題:直面失敗就是成功,堅持到最後就是勝利。

從一開始,老人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安然無恙的將大魚完整的帶回去。福禍總相依,一件看上去是好的事,可能會在你不經意間種下了禍根。

所以大魚最後招來了鯊魚們無情的掠奪,就像作者說的:“鯊魚的出現不是偶然的。”

但是即便如此,老人並沒有選擇放棄,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舉起魚叉、小刀、短棍等任何能與之搏鬥的武器。儘管魚肉還是被咬去了,卻並沒有摧毀他的意志。

《老人與海》:真正的成功,是不斷超越人生限度

真正的失敗,是當你面對挑戰的時候選擇了放棄和逃避。就像王小波說的:人類向限度屈服,這才是真正的失敗。

而那些敢於挑戰極限,直面挫折和困難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雙腿截肢,訓練43年,挑戰5次,69歲登頂珠峰的中國登山隊隊員夏伯渝是真正的英雄;

在高空32000英尺,溫度-40℃,氧氣飽和度55%的破敗的機艙內,仍臨危不懼將3U8633航班順利迫降的機長劉傳健是真正的英雄;

已經90歲,還堅守在科研一線,努力衝破大面積畝產1200公斤糧食的袁隆平是真正的英雄;

……

那些我們曾經覺得不可能解決的問題和不可能實現的事情,正在被人們一個又一個的突破和達成。

不給自己設限,人生才有無限可能。真正的成功,是不斷超越人生限度。

小時候看《老人與海》,看到最後老人還要把一副被鯊魚啃光的魚骨拖回家,感覺很費解。長大之後才明白,魚骨不是遺憾,更不是失敗,而是凝結著老人“不被打垮的意志”和“堅持到底的勇氣”的精神氣,是強者的證明。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像老人出海捕魚這樣需要為之努力奮鬥,但也許結果不盡人意的事情。

暫時沒有達成目標不要緊,勇敢的人都是跌倒了再爬起來,成功的人都是爬起來後再繼續堅持,只要你的每次付出都是盡力而為,每次努力都是不留遺憾,那你的人生終將變得精彩。

最後送給大家《大魚海棠》裡的一句臺詞:“這短短的一生,我們終將失去,你不妨大膽些,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夢。”

—End—

作者:金魚,左肩喵生,右肩人生的95後奮鬥女青年。一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