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冬天”來了 橫店的青年演員們還好嗎?

影視行業“冬天”來了 橫店的青年演員們還好嗎?劇組《俠探白玉堂》群演

全國範圍內,都很難找到這樣的小鎮——夜裡10點,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上的很多飯館才剛剛開始營業。此時陸續下班的各種影視劇組年輕人便在這些小店裡聚集,有的小店老闆甚至保存著不少當紅明星助理的手機號。

從1996年為支持影片《鴉片戰爭》拍攝而建設第一個景區“廣州街·香港街”至今,橫店影視城逐漸成為擁有10餘個跨越幾千年歷史時空的影視拍攝景點,同時也是具備專業的服、化、道等服務團隊的全球最大規模影視拍攝基地。官網數據顯示,這裡累計接待超過2000箇中外影視作品的拍攝。

但今年冬天,隨著整個影視行業投資“寒冬”的到來,這個青年演員們的夢想之地似乎也迎來了另一個意義上的“冬天”。

“群演”有戲就來 “特約”機會少了

在橫店工作4年的特約演員“小李子”,曾在《還珠格格3》《甄嬛傳》等古裝戲中扮演過太監角色。他告訴記者,過去整個橫店影視城每天都有很多劇組同時拍戲,旺季時甚至超過100個,而現在劇組和群演數量都減少了許多。

來自橫店集團的數據顯示,今年橫店接待劇組310個,比2018年減少了60個。

最近沒戲可拍的“小李子”眼下正在明清宮苑景區兼職,為前來體驗穿古裝、坐“龍椅”的遊客提供服務。他在各個劇組與各路明星的合影照片被擺放在景區的醒目位置,用來招徠顧客。

橫店影視城的管理服務公司以組織“演員公會”的形式,每天在微信群發佈劇組招募通告,特約演員和群演(群眾演員的簡稱)接下通告後,坐上劇組的車趕赴拍攝現場。

在《俠探白玉堂》的拍攝現場,一名身穿親兵戲服的青年群眾演員說,自己看了爾冬升的電影《我是路人甲》後,來到橫店“追夢”。他向記者介紹,參加群演的酬勞是一天90元,工錢每週結算,“一天能跑3個劇組,有時候不知道具體劇情是什麼,也接觸不到明星”。

在橫店,有大量和前述“路人甲”一樣“打短工”的青年群眾演員,他們本身有別的生計,接到通告後才來橫店參與拍攝。

25歲的群演寧化玲告訴記者,她因為在影視劇片尾字幕上看到“橫店影視城”而想來這裡,2016年從大學音樂專業畢業後,她的第一個落腳點就是橫店,但每次都是“有戲就來,拍了就走”。火遍大半個娛樂圈的羽絨服店“橫店月娥”的老闆也表示,不少人抱著體驗和遊玩的心態來當群演,有的人其實“家裡有礦”,前不久一位租客開著保時捷跑車來橫店當群演,空閒時還舉著相機拍攝vlog(視頻博客)。

27歲的特約演員郝通通是沒有受過專業表演訓練的“草莽英雄”,3年前因為喜歡錶演來到橫店,演過不少親隨、將軍之類的角色,最近播出的《宸汐緣》第一集中就有他的鏡頭。“今年以來,確實感覺劇組變少了,特約的機會也少了。有時候還得當普通群演”。

據“小李子”介紹,特約演員的工資由戲份和臺詞的數量決定。在一個幾分鐘的鏡頭中說十幾句臺詞,大約能掙一兩千元;一部戲下來二三十個鏡頭就能掙兩三萬元。特約演員的收入要遠遠高於普通群演。

顧客中演員佔比少了

和普通的中國鄉鎮不同,在橫店鎮,到處是飲食店,服裝店、美容美髮店也不少,甚至還有多家整形美容機構。影視旅遊作為橫店影視城的重要業態,反映著影視行業本身的涼熱。

記者在影視城經典景區“明清宮苑”門口看到,這個常在古裝戲中出現的場景,如今被一家名為“初莧健康集團”的公司承包,正在舉辦“第十三屆全國武林大會”。大量觀眾聚集在舞臺兩側的空地上,吃著主辦方免費提供的飯菜。現場宣傳資料顯示,“初莧產業鏈”包括影視、網絡科技、品牌手機等多種業務。

另一個景點“清明上河圖”有3個劇組正在拍戲。天色漸晚,道具組架起巨型打光燈,工作人員將拍攝場地內的遊客勸離,身著戲服的群演陸續到位。

趙九玲經營的小吃店就在《偷心畫師》劇組今天的拍攝地附近。她告訴記者,今年來拍戲的劇組確實不如前兩年多。過去街道上很熱鬧,不少劇組還要排隊等候拍攝場地,而今年“沒什麼人”;以前還有一些“大腕兒”,現在都是“小明星”。小吃店的生意也不景氣,“房租漲了,不划算了”。

“橫店月娥”是一家在娛樂圈內知名的羽絨服店,從2010年開始,劉德華、黃曉明、肖戰等知名演員都來這裡定製過羽絨服,月娥出品的明星同款也在粉絲群體中熱賣。店老闆的女兒胡海霞向記者介紹,這家店2000年左右開張,靠著好口碑生意漸漸火起來。

胡海霞對“影視行業寒冬”也有所耳聞。“總的來說,來自劇組的訂單有所減少。去年的訂單大部分來自演員,來自其他消費者的比較少,而今年來自粉絲和其他消費者的訂單比例上升了很多”。

“劇組變少有多方面原因”。“小李子”認為,橫店劇組減少不僅是因為“影視劇寒冬”,包括象山影視基地在內的其他影視基地的興起,也自然分流了一批橫店劇組,“劇組少了,但我覺得作品質量提高了”。

“小李子”的看法,也是不少影視劇業內人士的共同感受。

浙江一家影視公司的編劇小余告訴記者,自己2014年入行,最近兩三年的確感覺市場“蕭條”了,在電視節、電影節的活動上,能明顯察覺正在拍攝的片子少了。“這是優勝劣汰的結果,隨著熱錢減少、資本不斷向‘愛騰優’(即愛奇藝、騰訊、優酷三家國內最大的視頻平臺——記者注)聚集,平臺能夠以更專業的眼光和更強的話語權挑選項目。”

小余解釋說,影視項目的好壞在籌備期就能看出來,影視公司多、項目多,平臺能優中選優。從影視公司的角度分析,大公司項目質量好,不愁賣不出去;小公司一年拍攝製作兩三部劇,也能正常運行;最受打擊的是已經囤積了好幾部戲卻沒有播出的中型公司,受到“限古令”等審片政策變動影響,有些公司投資遲遲無法回收成本,“預計未來會有一批中型公司倒閉”。

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影視項目評估策劃專員小陳,今年從一家編劇公司跳槽到了互聯網公司,原公司去年有100餘名員工,裁員後現在剩下約70人。包括去年她自己手上的一個項目在內,很多項目開發到一半就停滯了,“編劇的收入下降,一些小有名氣的編劇甚至願意接別人寫到一半的劇本;好多小編劇沒有活兒,就轉行做微商、賣保險”。

演員的日子也不好過。此前,迪麗熱巴借訪談節目嚮導演喊話“我有時間”;于小彤在綜藝節目中坦言自己來的原因是“最近不是挺難的嗎,工作少了,就想過來學習”;某一線男星則接下了小公司操刀的“耽改劇”(即描寫男男相戀的小說改編劇——記者注)……

“之前參加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的,都是不那麼紅的演員;而最近有三檔與演員演技提升相關的綜藝同時開播,都是當紅的演員,說明他們都挺空閒。”小陳分析說。

上海理工大學出版系副教授、導演戴正認為,在影視劇投資火爆的時代,一些“只靠顏值和流量”的演員實際並不具備專業表演能力,甚至一些科班出身的年輕演員能力也很一般。如今,投資趨冷,反而給了影視圈一次“洗牌”的良機。

“我覺得現在是影視行業發展最好的時期,一些質量差勁、打色情暴力擦邊球的項目逐漸被淘汰,而國家近期出臺的《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等指引性文件,鼓勵了優秀影視作品製作和傳播。”戴正說。

事實上,橫店影視城對未來產業發展具備信心。橫店集團副總裁徐天福日前在新聞發佈會上說,“橫店不只是古裝戲的主戰場。”他介紹,近年來橫店對場景基地進行了大規模的拓展和升級,同時新建了大量的年代戲場景,接下來還將新增當代戲場景、革命戰爭拍攝基地,為各種題材影視劇的拍攝提供更豐富的場景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