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湖瑟瑟半湖濁的鄂州五四湖

五四湖位於鄂州市西部


  東經114°4255


  北緯30°2748


  水域面積12平方公里


  武昌魚基地


半湖瑟瑟半湖濁的鄂州五四湖

半湖瑟瑟半湖濁的鄂州五四湖

半湖瑟瑟半湖濁的鄂州五四湖

半湖瑟瑟半湖濁的鄂州五四湖

  五四湖的確有些幸運:在周圍四五個湖泊被圍成湖垸的日子裡,她怡然保持著鄂州西部最大湖泊的榮耀;她的水系抵達武漢光谷,成為武漢釣友的野趣之湖;她是上市公司“武昌魚”的八大養殖基地之一。


  然而,在傳統鄉村與新興經濟開發區勃興的城市版圖之間,五四湖正經受著一場保護與開發、冷清與喧鬧的無聲之戰,起伏在清波與濁浪間。


  尋訪湖跡幾多問


  “五四湖”還是“武四湖”?諧音的湖名,讓湖邊居民與政府相關部門頗感迷惑。


  水務部門2009年的地圖上標註為五四湖;同樣,被公佈為我省第一批湖泊保護名錄的也稱“五四湖”,但當地民政部門則答覆水務部門應為“武四湖”,而環保部門在人大議案辦理的答覆中也稱其為“武四湖”。網絡傳播的信息裡,五四湖的信息遠沒有武四湖多。當地居民也認為,“武四湖”更為準確,這裡有武四湖漁場。


  史料記載,武四湖原名南湖,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五師開闢江南抗日根據地,組建的第一支游擊隊,就以該湖命名,叫南湖支隊。因湖中野鴨多,上世紀50年代改名為鴨兒湖,並根據湖區情況分為上、下鴨兒湖。圍湖造田時,於上、下鴨兒湖的分界點附近修築大堤,切斷了上、下鴨兒湖聯繫,上鴨兒湖由此改名為武四湖,下鴨兒湖改名為四海湖。“湖名不統一,的確給湖泊管理和對外宣傳帶來一些麻煩!”


  五四湖屬淺水富營養淡水湖泊,與其相鄰的武城湖、湯家湖、餘湖、壋網湖、曹家湖相繼變成民垸,僅與嚴家湖、四海湖相連相通,湖水經薛家溝排入長港入江。


  五四湖盛產魚、蝦、蟹、蓮等多種水生動植物,以湖為中心有12萬餘人依水而居。《南湖的變遷》的作者姜火洲回憶,1959年到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五四湖豐富的水生動植物,使多少人得以戰勝飢餓。


  到今天,五四湖仍是鄂州華容區和葛店開發區沿湖鄉村生產、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半江瑟瑟半江吟


  如今,日夜守護五四湖面的是居住在武四湖漁場的20多名工人,他們都是承包戶姜明格聘請的。從上世紀80年代起,這個漁場與湖就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了。《梁子湖志》記載,武四湖漁場由鴨兒湖子湖四海湖和武城湖的合稱而得名。這片水域面積1.4萬畝,原來隸屬鴨兒湖漁場,因圍湖墾殖後,被圍垸分隔成獨立的水面,管理起來很不方便。加以“文革”的影響,這裡基本處於荒廢狀態,本地和外地的漁民齊聚這片水域亂撈濫捕,導致水產資源近於枯竭。


  1980年,鄂城縣組建成“鴨兒湖漁場武四湖分場”,1984年升格為獨立的漁場即武四湖漁場。1988年,武四湖漁場由市水產局劃歸鄂州市漁工商總公司管理。1997年,鄂州市漁工商總公司改制並更名為鄂州市武昌魚集團有限公司,武四漁場的人、財、物整體納入武昌魚集團。2003年,湖北武昌魚集團有限公司整體改制,公司屬下的養殖水面被承包給個人經營。


  在田野與湖面之間,一大片紅色房子圍成的四方大院落,破敗的門廊上“武四湖漁場”清晰可見,幾隻雞、鵝在院子裡遊蕩,四五位年紀大的老職工圍坐在破舊的房子裡打牌。一條直通湖邊的路,方便冬天運輸鮮魚的車輛抵達水邊,高大的裝卸水產品的鐵架子在水中晃動,發出“吱嘎嘎”的聲音。“湖裡的魚可產上百萬斤,以花白鰱、胖頭魚為主!”這裡看護魚苗的湯豔兵告訴記者,他們常年有15名員工日夜駐守湖面,主要任務就守住5道湖港的漁網,防止洪水季節魚跑了,或著被人破網偷魚。此外,五四湖吸引眾多武漢、鄂州來的釣魚客,他們負責收費,50元可釣一天。


  五四湖的西北部,這裡連著一條長20多公里的武城西湖港,該港跨武漢光谷的左嶺鎮、葛店開發區地域流向五四湖。


  站在武城村胡家大壪跨西湖港的水泥橋上,眼前發黑的水與封鎖了港道的水草裹在一起,老遠難聞的臭味撲鼻而來。


  正要在港邊澆菜地的村民無奈地指著西湖港:“這水沒法澆,我們都是從家裡用自來水或者攔雨水!”他告訴記者,這裡每年都出現4到5次死魚現象,大量的死魚沿港漂著。


  今年以來,當地環保水質監測數據顯示,五四湖為三類水。


  這個監測數據,受到胡家大壪村民們的質疑。他們認為,環保部門的監測點靠近水質較好一些東邊或者南邊,監測的次數和時間或有選擇性,那邊的水肯定比西邊尤其是靠近胡家大壪一帶的湖水要好。“我們這邊的湖水劣五類都不為過!”一位村民乾脆地說。


  湖人情盼湖水清


  佇立五四湖大堤,深褐色的湖水,濁浪滔滔,圍網將湖天一色割裂,老人們嘴裡翠蓋如傘、千帆點點的盛景早已不再。


  《鄂州日報》有關該湖的報道里寫道:“經年累月,無法統計的化肥、飼料被投入湖中,湖水沒人敢飲用了,野蒿、菱角、雞頭苞等水生植物難覓蹤影”。


  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建築業汙水、養殖業汙水、居民生活汙水源源不斷排入湖中,使五四湖變成了聚汙湖。


  守湖人說,大雁不見了,野鴨不叫了,曾經常見的天鵝成為了傳說。


  鄂州市水務局2011年公佈的《鄂州市水資源公報》中披露五四湖水質為五類。在該市公佈的湖泊中汙染最為嚴重。早在2008年,就有關於五四湖遭受汙染的新聞見諸報端。報道指出,有些工業企業排出的汙水經西湖港流入五四湖。


  兩年前,鄂州市人大代表袁喆等提出議案,關注五四湖的生態環境治理。鄂州市環保局在辦理答覆稱,由環境監測站監測數據表明,五四湖的水質中總磷、總氮、氟化物三項指標超標,超標率分別為66.7%、50%、66.7%。


  分析認為,五四湖的汙染物主要由左嶺,大灣、葛店的部分工業廢水、生活汙水以及這部分地區的農業面源汙染所產生的汙水所帶來的,其次是沿沐鵝港流入的葛店鎮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葛店開發區部分生活汙水和部分工業廢水及沿汀橋港流入的華容區部分工業和生活汙水。


  環保部門人士介紹,通往五四湖的5個大的排汙口中有3個就在西湖港一線。


  在附近村民胡福齊,從12年前看護湖面到如今,他嘆息:“湖水一年不如一年了!越來越差!”


  除了水質汙染,填湖現象也時有發生。胡福齊指著靠近湖內側一個精養魚池邊上的小塘:“這個就是前兩年被填湖弄成的,像這樣的情況,每年我都遇到兩三起!再這麼折騰,湖就沒了”。


  湖城兩廂消情愁


  盼一湖碧波,讓兩地情愁。跨越葛店開發區和華容區的五四湖兼具蓄水、供水、防洪抗旱等多項生態功能,因此,其生態保護備受各方關注。“五四湖,我很熟悉,我到任的第一個協調會就在五四湖開的”,鄂州市湖泊局副局長高國獻打開話匣子—


  後鄂州市市委副書記陳新林掛點該湖,召集水務、環保、葛店開發區、華容區、武昌魚集團等相關方面現場辦公,商討治理五四湖對策。隨後,華容區區長陳攀、葛店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姜飛輪成為該湖的湖長,而華容鎮黨委書記張惠芬、葛店開發區財經局局長王建華擔任該湖的岸線長。“100多家企業入駐五四湖上游的葛店開發區,其中藥企有30多家!”葛店開發區城建環保局副局長梁文傑介紹,儘管這些企業絕大部分都建立汙水處理站,但偷排現象時有發生,就在上月,該局開出有史以來最大的罰單,對一家上市藥企因為違規排放廢水給予14萬元的罰款,起到震懾和警示的作用。“從源頭杜絕工業廢水、生活汙水排放才是根本!”鄂州市環保局負責人表示,由於葛店開發區現有的2萬噸汙水處理廠不能滿足需要,9日該開發區舉行招標會,計劃再新建一個日處理能力3萬噸的汙水處理廠。


  新城步履匆匆,老城改造在即,人來車往,產業勃興—“葛店鎮、華容鎮兩地人口5萬多人,生活汙水排放也很驚人,而僅葛店鎮老鎮區要實現雨汙分流需要5到10年。”環保部門表示。“五四湖等得及嗎?”當地居民發出疑問。


  眼看著項目扎堆,高樓林立,城市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五四湖會不會越來越小、汙染會不會加重?湯豔兵和同事擔憂著。


  微風習習,荷葉田田,西湖港毗鄰武城湖垸,7000畝的碧綠蓮荷鋪展。這個曾經的湖泊與五四湖一堤之隔。“武城湖將退田還湖,在五四湖上游建成汙水排放的生態前置庫,以生態淨化的方式,讓排放的汙水經過生物淨化後再排入五四湖;同時,還要將有湖堤隔斷的曹家湖、壋網湖,逐步退出養殖,與五四湖連成一體,總面積將達19671畝,其中曹家湖面積10888畝,壋網湖面積8783畝。這樣,相當於再增加一個五四湖!”高國獻表示。


  眼前,一座連通武漢光谷、鄂州市、黃石市的五四湖特大橋正在五四湖面如火如荼地建設著,她將見證著目前仍然靜謐的湖泊的未來。


  湖邊拾貝


  首義志士胡廷佐舊居


  首義志士胡廷佐的舊居位於五四湖旁的葛店鎮武城村胡家大壪。這棟飛簷高牆青瓦的老屋在村頭,屬典型的江南民居,進得大門,中間天井,兩邊廂房,正中堂廳,雕樑畫棟,玻璃窗格。目前,舊居里居住著胡廷佐的後人。


  當地人介紹,武昌首義後,胡廷佐當了革命軍協統,就在壪裡建起了這棟房子,回鄉就在此居住。1917年,胡廷佐參加了由孫中山組織的護法運動,在宜昌指揮軍隊作戰時犧牲。


  至今,胡家大壪仍保留著十餘棟民國初年的老民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