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騰衝:“鄉村主播”用“鄉音”送“黨聲”

“我們到群眾中去宣講,要立足時代需求、組織需求、聽眾需求,這樣才能把黨的方針政策更好的宣傳給群眾,發揮好鄉村主播的作用。”雲南騰衝市委黨校郭勝老師在每一場“鄉村主播”隊伍培訓中都會說起。

云南腾冲:“乡村主播”用“乡音”送“党声”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節,面對“上半年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騰衝市從市委黨校選定2名優秀講師、精選“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自強·誠信·感恩”兩個專題,從如何做好一名“鄉村主播”、如何抓住人這個關鍵等方面入手,深入18個鄉鎮對2000餘名講政治顧大局、有群眾基礎、善做群眾工作的“鄉村主播”開展專題培訓。各鄉鎮高度重視本次“鄉村主播”培訓,做到會前主動謀劃、提前申請,會上由黨委主要領導主持並作要求,會後“鄉村主播”及時進村入戶開講。

云南腾冲:“乡村主播”用“乡音”送“党声”

“你們想嘛,路修好了,造福的是我們子孫後代。你們再想想,寨子裡面未婚的小夥子談個女朋友帶回家裡,走著這個乾乾淨淨的水泥路,是不是心裡面都要開心些,這樣寨子裡單身男子的脫單速度是不是也會快些?現在都說鄉村振興,我們這些人也要跟上步伐。”固東鎮新河社區趙家營一組“鄉村主播”趙川國向群眾宣講時說道。整場宣講會在趙主播的方言聲中笑聲不斷、掌聲不停,大家不斷點頭稱是。

云南腾冲:“乡村主播”用“乡音”送“党声”

這樣的“土味”宣講,在全市如火如荼地開展著,“鄉村主播”將宣講內容揉進日常瑣碎、把“普通話”翻譯成“地方話”“民族語”、將“書面語”變為“聊家常”。讓農忙的群眾在山林中、田埂邊、火塘旁、大棚內、飯桌上“親聆”學習、“嘮嗑”討論、“消化”食糧。通過微信交流平臺,變“面對面”為“屏對屏”,在“手把手”指導、“點對點”支招、“一對多”或“一對一”宣講中,用“鄉音”將黨的創新理論傳遞到廣大群眾心間。

“鄉村主播”作為黨委政府的“喉舌”,他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培訓中“充電”“補鈣”“續航”,在宣講中為脫貧攻堅“加油”“助力”“引活水”。

面對“鄉村主播”“土味”宣講,群眾紛紛表示,他們是“小主播”,講的都是“大道理”,傳遞的都是“大聲音”,用的語言都“很土”“很接地氣”,總是“活靈活現”,講的內容我們也都聽得懂、記得牢,也總能記著要去做。

雲南網通訊員 楊宗嬌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