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運用心理學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透過每個人的言語、表情、狀態、行動去捕捉一個人的情緒、性格和能力,這些都是心理學知識,它距離我們很近,甚至是遍佈身邊的每個人和每件事情。但是它卻摸不到、看不到,只能通過我們的感官來體會,並將它運用到我們的學習、交往、工作和生活中。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運用心理學


第一次專業的正確認知心理學,是通過《非常了得》這個欄目,8個身份不知真假的男女嘉賓站在臺上,通過90秒的問話,來辨別對方的身份是真是假。當時主持人是孟非、郭德綱,為了表現出節目的特性,還特意邀請了微表情專家姜振宇作為觀察團為選手提供幫助和提醒。正是姜振宇專業的講解讓我第一次領略到了心理學的奇妙。比如不同情境會人會出現什麼樣的微反應和微表情;人的不同經歷造就了怎樣不同的微反應和微表情;怎樣結合人的不同經歷判讀微反應顯示出的內心等等。雖然微表情只是心理學其中的一部分概念,但卻深深吸引了眾多觀眾的關注。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運用心理學


01.心理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心理學的定義是:研究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學科,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等發生關聯。它既來自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方法解讀。

一名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心理,捕捉學生的學習狀態,也可以運用心理學知識去增進教學實踐。一名銷售人員可以通過顧客的表情和言行等心理行為來幫助自己銷售產品,也可以用滿減送活動、打折促銷的手段來吸引更多顧客的消費。通過心理學在生活中的觀察和運用的事例不勝枚舉。

有一次,李鴻章前往南京處理公務,中間想去拜望自己的恩師徐子苓。 徐府門人看清他的頂戴花翎和官服後,嚇得趕緊跑著去稟報。看到門人著急慌忙的樣子,李鴻章突然叫住門人,問他:“能否先借我一套衣服呢?” 一旁的隨從奇怪的問:“大人,您要門人的衣服有何用意啊?” 李鴻章回答:“我方才突然想起,倘若穿著官服去見恩師,恩師一定會很有壓力。我脫去官服,換上便裝,恩師肯定會放鬆心情,如此方能拉近我和恩師之間的距離。”這個例子充分展現出了善於觀察和利用心理而取得的預期良好效果。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運用心理學


02.運用心理學,自我認知更進一步

徐悲鴻創作完成的代表作《巴之貧婦》,來源於自己最應該感謝的一位拾荒的老婦人。她吃了別人扔掉的半個饅頭,竟然還開心地哼起了小曲,在如此困頓的時光裡,老婦人非但沒有半點悲傷,反而微笑著面對苦難的生活。這一幕極大的震撼了徐悲鴻的內心。是這位老婦人讓自己明白瞭如何樂觀地笑對人生,給自己上了最重要的一課。

有時候也許我們不瞭解自己,也從來沒有和自己對話過,但是隻有“吾將三省其身”,與內心的自己進行交流和對話,才能更好的全面分析自己。不僅僅通過外界的接觸和反饋,而且加入自我修為、素養的提升,充分運用心理學的實踐方法去認知自我,完善自我。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運用心理學

03.與他人社交,心理學尤為重要

想在社交中左右逢源,除了你的背景、涵養和學識以外,對對方性格、行事甚至心理的各種因素瞭解可以說是尤為重要的。巧妙地運用心理學去接觸他人,才會事半功倍。讓你在職場中如魚得水。

老張在單位混了很久,從沒有見過像沈超這樣,從一入公司便籤下難啃的大單,短短時間,一路飆升至銷售總監的職務。好奇心崔使,老張終於開口詢問原因,經過沈超的解釋,他恍然大悟,心裡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原來,從那一大單開始,沈超付出了比所有銷售人員更多的心力,那就是調查這次大單負責人的家庭情況,得知這位負責人是位孝子的情況下,步步為營的通過另一層關係,終於簽下了肯定他成績的這一單,從此也開始了他的升職之路。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運用心理學

心理學既可以讓我們懂得駕馭自己、控制自己,又可以洞悉他人、交往他人;它既是深奧晦澀的,也是隨處可見的;只要會使用和把握,就可以引導你更好的適應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幫助你獲得更多的收益,讓你可以盡情的馳騁於各大領域。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運用心理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