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背後的秦羅敷丈夫逆襲之路:普通人怎麼逆襲成郎官?

大家應該都讀過《陌上桑》這首詩,在這首詩中,講了一位美麗的女子秦羅敷的故事,裡面太守想要與秦羅敷共乘一車,但是被秦羅敷堅決拒絕。一直以來,人們都讚歎於秦羅敷的美麗與她的知禮節。但是我卻發現了裡面非常有趣的一處,那就是秦羅敷對於自己丈夫的介紹,秦羅敷說道: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從秦羅敷的丈夫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到秦羅敷的丈夫從一介平民到一方地方官,那麼在裡面她的丈夫都會經歷怎樣的故事呢?今日一文,日航君便帶大家去看漢代官員的升遷之路。

《陌上桑》背後的秦羅敷丈夫逆襲之路:普通人怎麼逆襲成郎官?

美麗動人的秦羅敷

一、做小吏,先學文

秦羅敷的丈夫從十五歲開始便進入官府成為了一名小吏。在漢代,吏是沒有品級的官員或者是吏卒,看上去很差,但是實際上卻是學習辦事能力的非常好的一條渠道,因為經常幹實事,接觸基層,因此非常容易培養出人才來。

漢承秦制,小吏制度也多承接自秦朝,劉邦集團中幾個非常重要的人均是出身自秦朝的小吏。

例如說蕭何早年是“以文無害為沛主吏”,就是說蕭何文書寫得特別好沒有瑕疵,因此成為了沛縣的主要的小吏之一,其職責可能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秘書;曹參則為“沛獄掾”,其實就是沛縣一帶管理監獄的工作人員;夏侯嬰為“沛廄司御”,就是沛縣負責車馬的小吏,可以說是“沛縣弼馬溫”了;甚至劉邦本人也是沛縣一帶的亭長出身。我們可見雖然出身小吏,但是這些人各位所長,他們當小吏時候學習到的技能也應用到了以後的事業之中。

《陌上桑》背後的秦羅敷丈夫逆襲之路:普通人怎麼逆襲成郎官?

劉邦和他的幾個老夥計都是出身秦吏

在漢代,想要當一名吏可是不容易的。首先來說,你必須要具有一定文化水平,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吏。在發掘出來的漢簡之中,曾經記載了一名史學童(擔任書寫的學童)的考試內容:

“史學童以十五篇,能風書五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八體試之……取最一人以為其縣令,殿者勿以為史。三歲一併課,取最一人以為尚書卒吏。”

從這條記載中我們可見,當時考試之中,一名史學童最低要求是能要能夠背誦十五篇文章,能夠寫五千字,這樣才能夠成為一名專供書寫的學童。在每年一度的考試之中,成績最好的人可以去給縣令做一個書辦;在三年一度的考試之中,成績最好的人可以去給尚書做一個吏卒即便是想要做一個小吏,那也是需要比較高的文化水平才行。

因此秦羅敷的丈夫在成為一名小吏之前,必然是經過了刻苦的學習和過獨木橋般的選拔考試。

《陌上桑》背後的秦羅敷丈夫逆襲之路:普通人怎麼逆襲成郎官?

漢代比較總是啟蒙教育

秦羅敷的丈夫的學習啟蒙,離不開當時的鄉里教育。在漢代,民眾要在冬天農閒的時候跟隨著鄉里的三老進行一些識字學習,這樣可以掌握初步的識字能力,根據學者考證,漢代普通民眾的識字率還是比較高的。如果有人天賦異稟或者願意繼續學習,便可以拜訪大學者或者進入學校進行下一步的學習,進而通過考試,像秦羅敷的丈夫一樣充當一員小吏。

根據學者統計,在漢代平民子弟當官的比例大約在20%,可見漢代的人才流動性還是比較強的,平民百姓憑藉著自身學習和才能可以進入官府工作。南朝裴子野曾經緬懷漢代說:

“朝廷州里,學行是先,雖名公子孫,還齊布衣之士,士庶雖分,而無華素之隔。”

可見在當時尚且沒有形成魏晉時代那種嚴密的士族體系。正是因為比較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相對公平的社會晉升環境,秦羅敷的丈夫才得以邁出第一步,成為了一名小吏。

《陌上桑》背後的秦羅敷丈夫逆襲之路:普通人怎麼逆襲成郎官?

秦羅敷的丈夫也是經歷了艱苦的考試的

二、“郎”的誘惑

十五歲當上小吏之後,秦羅敷的丈夫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在二十歲那年當上了朝大夫,在三十歲那年當上了侍中郎。這便引出了漢代非常重要的一個官職,那便是郎官。

當上郎官對於每一個漢人來說那都是畢生夢想所求,因為當上了郎官就意味著未來所擁有的大好前途,因此漢人削尖了腦袋去競爭這個郎官,可以說是“郎”的誘惑啊!如果漢代人在現代,一定會大聲地唱:“這是郎給的誘惑!”

當郎官有什麼好處呢?我們就看秦羅敷的丈夫吧,在當上了侍中郎的十年後,四十歲的他便成為了一城的長官,可能是個太守,也可能是個縣令。

一般來說,一個郎官的前途是這樣的:“上應列宿,出宰百里。”也就是說如果內調中央任職的話,那麼最低可以當個三百石的公務員,最高可以當個六百石的公務員,已經相當於是中高級的官員了;如果外放地方的話,那麼少說也有一塊百里之地來治理,或是縣令,或是太守。

《陌上桑》背後的秦羅敷丈夫逆襲之路:普通人怎麼逆襲成郎官?

秦羅敷的丈夫已經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地方官了

除了權的方面,在錢的方面自然也是不少的。我們看秦羅敷的丈夫這一身打扮:

“白馬從驪駒,青絲繫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

騎著黑色的大馬,馬尾上拴著青絲,馬頭上戴著黃巾做成的籠頭,腰上掛著一把價值千萬金的鹿盧劍,可以說秦羅敷的丈夫的氣質就一個字“壕”!你可以帶入到現代情景之中想象一下,秦羅敷的丈夫開著寶馬車,方向盤是用黃金做的,手上戴著一塊價值千萬的名錶,差不多就是這個感覺了。因此我們可見,秦羅敷的丈夫非常有錢,非常豪氣。

《陌上桑》背後的秦羅敷丈夫逆襲之路:普通人怎麼逆襲成郎官?

估計秦羅敷的丈夫就是這樣一副帥帥的樣子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漢代之人都非常希望做一員郎官。在《後漢書》中曾有這樣一個記載:

“館陶公主為子求郎,不許,而賜錢千萬。謂群臣曰‘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苟非其人,則民受其殃,是以難之’。”

就是說館陶公主曾經請求漢明帝讓她的兒子做個郎官,但是漢明帝不讓,而是給了她兒子千萬錢,並且對百官說:郎官這個職務,向上走是要去中央任職,向下走是要去地方做父母官,如果所託非人的話,那麼民眾一定會遭殃的。也就是說,漢明帝寧可拿出錢來養著館陶公主的兒子,也不願意去讓他當這個郎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便是首先郎官這個職位很搶手;其次郎官這個職務很難當上,即便你媽是公主,直接找皇帝也不一定能當上。那麼在漢代究竟如何當上一名郎官呢?

《陌上桑》背後的秦羅敷丈夫逆襲之路:普通人怎麼逆襲成郎官?

郎官在當時還是比較金貴的

三、如何成為一名郎官呢?

講到了這裡,大家一定很好奇怎麼樣成為一名郎官。這裡我們就要從秦羅敷的反常行為入手了。

從秦羅敷的話中我們可見,秦羅敷的丈夫是一名地方官,光腰上懸掛著的寶劍就價值千萬,但是秦羅敷本人卻是一個採桑女。在《陌上桑》中寫到:“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按理來說以秦羅敷家的經濟條件,秦羅敷已經完全不需要親手工作了,為什麼她還是去採桑呢?個人認為這就是一場“政治作秀”了,與秦羅敷的丈夫當郎官有關係。

在漢武帝時代,為了吸納更多的地方精英為朝廷工作,漢武帝出臺了察孝廉的制度,優秀的人才可以入郎署充當孝廉郎,這便成為了郎官了。想當上孝廉郎,需要滿足兩個標準,第一為達到“孝廉能賢”,第二為要有地方官的舉薦。

《陌上桑》背後的秦羅敷丈夫逆襲之路:普通人怎麼逆襲成郎官?

選拔標準很明確,孝廉能賢

何謂孝廉呢?顏師古是這樣解釋的:“孝謂曰善事父母者,廉謂清潔有廉隅者。”也就是說秦羅敷的丈夫需要滿足這兩個條件才能夠被推選為孝廉郎。

就“孝”這方面,我們可以舉“二十四孝”為例子,二十四孝中,發生在漢代的故事有八例,約佔三分之一;若是我們再算上與漢代有著密切關係的魏晉,那麼將高達十四例,由此可見漢代人是非常注重孝道的。漢代的重孝風俗可以說發展到一種病態化的程度,出現了郭巨埋兒、賣身葬父、刻木事親這樣半神話半真實的故事,這種傳說性極強的故事,可能是為了迎合舉孝廉的要求而應運而生的。

其次便是“廉”這方面了。秦羅敷家非常有錢,但是為了照顧自己丈夫的清名,即便是在家中富庶的情況下,秦羅敷一樣會主動採桑幹活,這樣便為自己丈夫舉孝廉郎提供了一種“清名”保障。而秦羅敷的丈夫本人也努力將自己打扮成一副政治精英的樣子,其體態為

“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也就是說秦羅敷的丈夫長相白皙柔美,美髯紛紛,即便是在官府之中行走也是沉穩大度,從容不迫,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副天生孝廉郎的樣子。

秦羅敷夫婦的做派,大家有沒有感覺頗像現在美國總統競選之時的政治秀,女方負責扮演親民的角色,男方負責扮演政治精英的角色。其實秦羅敷夫婦的做法也大致類似,他們二人一人通過塑造廉潔奉公的形象,一人負責塑造政治精英的形象,進而獲得舉孝廉郎的資格。

《陌上桑》背後的秦羅敷丈夫逆襲之路:普通人怎麼逆襲成郎官?

秦羅敷夫婦的做法頗有些類似於美國大選的政治秀

說實話,兩個人的做法還是很成功的,在兩個人的行動之下,“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也就是說在太守座中聚會時在座的有幾千號人,大家都說秦羅敷的丈夫是個優秀的人才,這樣,秦羅敷的丈夫便得到了地方官的認同與重用。

當然,秦羅敷的丈夫不一定是通過舉孝廉的方式當上郎官的,他也有可能是通過“貲選”的方式當上郎官的。貲選需要非常豐厚的家產,因為貲選當上郎官,你需要承擔自身所有的生活費用、出席重大事務時所穿的華貴的衣服、彰顯自身身份的名貴的寶劍、高頭大馬等,因此不是有錢人是當不了的。結合秦羅敷丈夫一身華麗的打扮,我想他也很有可能是因為家中富裕而當上這個郎官的。

四、總結

一直以來,我們讀《陌上桑》。都把《陌上桑》當作一首簡單平凡的愛情詩歌,但是其實背後所隱藏的是一條漢代平民晉升指南,作者通過秦羅敷丈夫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普通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地方官的。

這裡面從最初接受教育到考試成為小吏再到成為郎官最後下放地方做到地方官,連如何進行政治秀成為一名孝廉郎都講得非常清楚,真的是很有趣了。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陌上桑》背後的秦羅敷丈夫逆襲之路:普通人怎麼逆襲成郎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