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不迷茫不退縮?那就奮力向前,無畏失敗

如何才能不迷茫不退縮?那就奮力向前,無畏失敗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它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司馬遷的祖上好幾輩都擔任史官,父親司馬談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十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到了長安,從小就讀了不少書籍。司馬談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兒子能編寫一部史冊。

就在司馬遷著手寫作的時候,發生了李陵事件,司馬遷因為替李陵辯護而獲罪,進監獄受了宮刑。他當時極為痛苦,甚至想自殺,但是想到還有父親的遺願沒有完成,於是忍辱負重,潛心寫作,最終完成了名垂千古的《史記》。

人生是由各種各樣的未知組成的,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將要面臨什麼,唯一能做的就是像司馬遷一樣明確心之所向,不迷茫不退縮,無畏苦難,奮力向前。

這讓我想起來最近看的一本書《如何成為一個不迷茫不退縮的人》。

如何才能不迷茫不退縮?那就奮力向前,無畏失敗

橙花的《如何成為一個不迷茫不退縮的人》以此觀點出發,集合知乎、得到等APP熱門話題,告訴每一個讀者你需要大膽直面不確定的未來,需要勇敢說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橙花,本名程蓓,武漢人,一位充滿江南鍾靈毓秀的女子,心懷夢想不停追逐,曾獲過多次文學類獎。資深周星馳粉絲,出版作品《周星馳:如果做人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因為遭遇工作、感情、家庭等方面的變故,她以涅槃的心,反省、頓悟,將自己放空後,又以積極的心態迴歸,去探索以後的人生之路,從而寫出這本《如何成為一個不迷茫不退縮的人》。

就像《如何成為一個不迷茫不退縮的人》的作者橙花所說:這一生,我們就像蒙著眼的小孩,在跌跌撞撞中摸索,在跌跌撞撞中前行,又在跌跌撞撞中深陷迷茫的未知中,然後在迷茫中驚慌失措,無所適從。原以為,只要自己讀全了哲學家的名作,看懂了思想家的智慧,人生便會一帆風順,卻發現問題來臨時,依舊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人生是如此的艱辛,我們要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如何才能不迷茫不退縮?那就奮力向前,無畏失敗

一 改變不了環境,卻可以改變自己

《原生家庭》是蘇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合著的一部振聾發聵的家庭心理療傷經典之作。蘇珊·福沃德博士通過工作中接觸到的大量真實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傷害子女,並持續影響子女成年後的生活的。

然而,作者的主旨並不在於控訴這樣的父母,而在於傳授具體的對策,使那些受過或仍在承受父母傷害的人們獲得勇氣和力量,從與父母的負面關係模式中解脫,恢復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你無法改變父母,卻可以改變自己,你的幸福沒必要仰仗父母。例如,在酗酒型家庭裡,即使父母一成不變,你一樣可以戰勝童年時期遭受的創傷,並擺脫他們對你成年後生活的控制,你只要堅持努力就好了。

如何才能不迷茫不退縮?那就奮力向前,無畏失敗

二 人生沒有安穩,學會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葉嘉瑩先生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穿裙子的士”,她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擁有眾多頭銜。

很多人陶醉於欣賞葉嘉瑩先生的詩詞講學,卻不知先生背後遭受的眾多磨難。

葉嘉瑩3、4歲時,父母就開始教葉嘉瑩背誦古詩,認識漢字。6歲的葉嘉瑩就隨家庭教師讀《論語》,9歲考入篤志小學,一年以後,以同等學歷考入北平市立二女中。17歲考入輔仁大學國文系, 專攻古典文學專業。

時值抗戰,北平被日本佔領已有將近4年之久。她的父親已因七七事變隨政府西遷,與家中斷絕了音信。

同年9月,她的母親因癌症住院,術後不久因為血液感染,在回北京的火車上離開人世。

如何才能不迷茫不退縮?那就奮力向前,無畏失敗

戰火紛飛的年代裡,失去父母雙親,家中尚有兩個年幼的弟弟需要照顧,心中悲痛,是他人無法體諒的。她曾寫下八首《哭母詩》,字字泣血,句句含淚。她曾在《朗讀者》的舞臺,面對觀眾緩緩說道:人生最悲哀痛苦的一段,便是聽著釘子被一個個砸進母親棺木時的聲音。

此後,葉嘉瑩便與伯父、伯母及兩個幼弟一同生活。淪陷區中,生活艱苦,幸而一應家務尚有伯母操持,葉嘉瑩在讀書方面並未受到太大影響。在喪母的悲痛中,葉嘉瑩反而寫作了大量的詩詞。葉嘉瑩從師於古典詩詞名家顧隨教授,並深得顧隨教授的賞識。

如何才能不迷茫不退縮?那就奮力向前,無畏失敗

21歲,葉嘉瑩大學畢業,她以出色的才華,同時被三所中學聘為國文教師,深受學生的愛戴。

24歲,葉嘉瑩結婚隨丈夫遷居臺灣。然而不久,她的丈夫就因白色恐怖被逮捕。此時他們的孩子尚在哺乳中,葉嘉瑩也因之受到牽連,一度遭到調查逮捕,並失去了工作和住所。她只得帶著女兒四處奔波,一邊教書維持生計,一邊打探丈夫的下落。流離苦痛之際,詩歌仍是她心靈的歸宿。三年後,丈夫終於出獄,卻性情大變,又因長年處於失業狀態,對葉嘉瑩非打即罵。

52歲,葉嘉瑩大女兒夫婦因車禍遇難。白髮人送黑髮人,她悲痛難抑,難道真的是人生無常,苦海無邊?

86歲,葉嘉瑩的丈夫去世,她用了王安石的一首詩表示對丈夫的諒解,這也許是最真誠的寬容了。

2019年5月,95歲的葉嘉瑩再向南開大學捐贈1711萬元,已累計捐贈3568萬元,她將全身心投入到傳統文化的傳承中。

在南開為她建的迦陵學舍的一面牆上,掛著她自己寫的一首詞:

一世多艱,寸心如水。也曾局囿深杯裡。

炎天流火劫燒餘,藐姑初識真仙子。

谷內青松,蒼然若此,歷盡冰霜偏未死。

一朝鯤化欲鵬飛,天風吹動狂波起。

人生存在永遠的不穩定因素,面對苦難,不畏懼,不退縮,以勇敢的心迎接一切變數,是我們不變的對策。

三 孤獨人生路,愛是最好的陪伴

2003年7月,93歲高齡的楊絳先生所著的散文集《我們仨》首度出版,風靡海內外,後來再版達一百多萬冊。書中講述了一個單純溫馨的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歷。先生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

如何才能不迷茫不退縮?那就奮力向前,無畏失敗

1997年3月4日,楊絳先生86歲,女兒錢瑗因患脊椎癌去世。

1998年12月19日,丈夫錢鍾書去世。

楊絳晚年的情景非常人所能體味。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92歲高齡的先生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家庭63年的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揭示了一個善良美好的家庭世界,深刻地表達出作者對親人的深深不捨。

2016年5月25日凌晨,105歲的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獨居18年,先生整理書稿出版書籍,每日陪伴她的除了書稿和時光,便是一家人之間的親情,那是你雖然不在身邊卻時刻在我心裡的思念,是綿綿無絕期的愛。

四 生命短暫,熱情迎接生活

去年臘月二十六,接到一個電話,是表妹打來的,姑媽的女兒。電話裡那頭傳來一陣哭泣,一問才知道,姑媽跟表哥吵了幾句,想不開喝農藥沒搶救過來。奔完喪,我回到家反覆思考這件事,覺得姑媽真是不值得,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值得搭上性命?

如何才能不迷茫不退縮?那就奮力向前,無畏失敗

生命短暫,遇到事情我們首先應該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千萬不能鑽牛角尖。即使再苦,我們也要充滿熱情,擁抱生活,迎接新的一天。

《如何成為一個不迷茫不退縮的人》的作者橙花,把尋常的小故事娓娓道來,帶讀者在閱讀中思考和自省,告訴我們,很多事情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只是我們很容易出現畏難情緒,誇大困難。在這個複雜又美好的世界裡,沒有誰擁有神力可以輕鬆擺平一切,也沒有誰是幸運常伴,遇事總能順水順風,前世之師後車之鑑,我們可以在前人的教訓中總結自己的經驗,堅持不懈地努力,成就全新的自我。

願你勇敢改變自己,迎接美好未來,願你有愛相伴,熱情擁抱生活,願你不迷茫不退縮,奮力向前,無畏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