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做作業就要上廁所、玩橡皮?"成功力"的培養比智力更重要

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則兩不成——《韓非子·功名》

記得小時候在看《射鵰英雄傳》的時候,裡面有一個場景,是周伯通創造了"左右互搏術"。而後小龍女學習這個新武功,入門的標準便是是否能"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她成功了。

為了證明自己也可以,開心果媽媽當年可是花了好大功夫,去練習這個技能,但是卻發現,怎麼都無法成功。長大之後才知道,為何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一點,主要還是因為人體的"專注力"是有限的。

為什麼會忽然想到專注力這個問題?主要還是源於最近很多家長的吐槽。

孩子一做作業就要上廁所、玩橡皮?

孩子一做作業就要上廁所、玩橡皮擦?比智力更重要的,是專注力

陳玉是開心果媽媽的高中同學,她最近吐槽最多的,就是孩子寒假在家懶散了這麼長時間,現在,又不好好寫作業了。

一讓孩子寫作業、看書,孩子的各種事兒就來了,比如上廁所,上完小的還要上大的。終於上完廁所了,又覺得桌子有點髒,開始用橡皮擦各種擦,桌上出現了一條條"長蟲"後,再給收拾乾淨。這一通操作,就個吧小時去掉了,一個晚上才多少時間?

好不容易,孩子開始做作業了,又要吃飯了。等吃完飯,又開始新的一個輪迴,做個作業,做到9點是很正常的。等時間越晚,孩子又開始變得焦躁,做作業便不再認真,想要儘快結束,洗澡睡覺。

陳玉吐槽:"這孩子,一讓做作業看書,就要上廁所、玩橡皮擦,即使他腦袋瓜聰明,但這成績,還咋上得去!"

孩子一做作業就要上廁所、玩橡皮?

※ 案例分析

其實,這和上面的"左手畫圓,右手畫方"是一個道理。人的專注力,一般只能在一件事情上,畫了圓,便無法畫方,像小龍女一樣,能夠一個腦袋分散出兩種專注力的人,少之又少。因為絕大多數人的專注力,只能在一件事情上。

孩子各種不願意做作業,上廁所、玩橡皮,其實也是專注力不夠。因為寫作業,需要很集中注意力,孩子坐不住,作業也做不下去。而上廁所、玩橡皮這些,不需要太多專注力,也不需要思考。

再反觀我們生活中的那些孩子,不少孩子明明很聰明,但就是"學渣",他們到底差在哪裡?其實,就是差在"沒辦法靜下心來學習",差在"專注力"。

孩子一做作業就要上廁所、玩橡皮?

培養孩子"成功力",家長請勿錯過"培養關鍵期"

君子之學貴一,一則明,明則有功。——宋·揚時《二程粹言·論學》

其實在古代,文人就已經非常注重專注力了。絕大多數的孩子生下來,其實能力是差不多的,但因為他們專注力有所差別,所以導致他們的差距逐漸變大。一般而言,專注力越強,越容易成功。因此,專注力,也被稱為"成功力"。

換句話說,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的"成功力"。

只是,孩子的專注力,還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並且不少家長也會發現,自己雖然已經成年,知道專注力的好處,但就是專注不了。其實,這是源於專注力,也有"培養關鍵期"。

而這個關鍵期,在孩子學齡前,最容易養成。

15天養成一個生活小習慣,而一個人的素質習慣,幼齡階段,才是最好的養成時機。0-6歲,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

而這個關鍵時刻中,孩子開始學會探索之後,又是關鍵中的關鍵,這便是2-6歲。

孩子一做作業就要上廁所、玩橡皮?

《他們在哪裡?2~6歲專注力訓練遊戲書》輔助孩子養成"成功力"

專注力的培養,往往是要藉助輔助工具的,而最廉價高效的輔助工具,或許就是繪本得。開心果媽媽研究過很多能夠培養孩子專注力的玩具、繪本,而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就是這套《他們在哪裡?2~6歲專注力訓練遊戲書》(後簡稱《他們在哪裡?》)。

※ 《他們在哪裡?》書籍介紹

書籍的作者是傑基•古皮爾,出生於1955年,於1971年創作自己的第一本漫畫雜誌。他所出版的漫畫很多,而他的作品都有一個特徵,那就是:風格幽默新穎,富有童心,孩子們很是喜歡。

開心果在拿到這套書後,就很是喜歡,當晚就看了3個小時,後來不得不睡覺,小姑娘便抱著這套書睡了,還說:"媽媽,我要繼續去睡夢裡和他們一起玩耍。"

孩子之所以這麼喜歡這套書,開心果媽媽之所以推薦這套書,不僅僅是因為是新書,還有很多其他層面。開心果媽媽做了一個簡單的總結,希望能夠給想要訓練孩子專注力的寶媽,一些幫助。

孩子一做作業就要上廁所、玩橡皮?

1、一套15本,一本一個主題故事,情景閱讀更有利於專注力訓練

《他們在哪兒?》這一套書一共有15本,每一本都有一個主題故事,每個故事,都是各自的情景。比如小貓咪的故事、女巫的故事等等。情景也很豐富,有森林、幼兒園、城市、節日、遊樂場、室內等等。

沉浸在一個故事、一種情景中,孩子會專注於這個故事,並且還會觀察到情景的差異性、相似性等。這樣的設置,就是一種專注力引導。

2、一邊講故事,一邊尋找,專注力、親子互動雙鍛鍊

2~6歲的寶寶,對文字還不熟悉,此時需要家長配合著孩子一起,去完成這套書的訓練。

首先,每本書都有自己的故事,就和其他繪本一樣,也是有教育意義的。

其次,每本書都有一個"全局"尋找的東西,在每一頁尋找的時候,孩子還能記得這個"全局物品",這無疑也是在

增強孩子的專注力,培養孩子的全局意識,以後不容易丟三落四。

最後,是每一頁都有4個物品,需要尋找出來。這個過程,家長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尋找,在孩子挫敗找不到的時候,給到孩子鼓勵。在孩子找到之後,給到孩子誇獎。

孩子一邊尋找,一邊培養專注力,一邊親子關係還更好了。

孩子一做作業就要上廁所、玩橡皮?

3、生活場景豐富,訓練專注力時,也能做其他早教啟蒙

這套書最讓開心果媽媽驚喜的,就屬書中的畫面了,非常豐滿,給人有血有肉的感覺,並且動物、人物、物品等的圖案,也都非常接近現實。這豐滿的畫面,還能給孩子們帶來不同的早教啟蒙。

形狀啟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等各種形狀,都可以通過這套書,給孩子進行啟蒙;

顏色啟蒙:寶寶在進入2歲之後,對顏色也是越來越敏感,而這套書中的顏色還是非常正的,很適合給孩子做顏色啟蒙;

數字啟蒙: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頁面中有4只小鳥,可以引導孩子去數,鍛鍊孩子數字與量的聯繫,在趣味中數數;

方位啟蒙:前後左右、上下、東西南北中等,也可以藉此機會進行啟蒙。要知道,孩子的大腦中有著方位神經元,如若不啟蒙、開發,那麼孩子長大之後,這種神經元便會消失,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路痴"。

其他還能做哪些早教啟蒙,就靠寶媽們繼續發揮了!

孩子一做作業就要上廁所、玩橡皮?

4、尋找目標很真實,一套書可以反覆玩,還能玩到生活中

尋找東西是一個有趣的過程,而找到東西,更是有趣。這裡面所要尋找的物品,都是比較常見的東西,畫得也比較形象。再加上畫面非常豐滿,所以孩子哪怕再玩第二遍,都不一定能夠迅速地找到指定物品。

最讓開心果媽媽意外的是,開心果現在在現實生活中,也開始"找東西"。比如,笤帚藏到哪個角落,她會快速發現。

總的而言,玩了這套書,專注力不但得到了訓練,開心果的視覺敏感度,也得到了提升,觀察能力也得到明顯的提升。

5、超大開本設計,給孩子更廣闊的視覺體驗

最後再說一點,這套書,真的好大!單頁比A4紙還要大上許多。從視覺體驗上來說,視角還真不錯。小孩子想要看完一整面,還是要費些功夫的。因為夠大,孩子們也不用眯著眼睛尋找,不費眼睛。

孩子一做作業就要上廁所、玩橡皮?

友情提醒:培養孩子"成功力",父母不要成為"破壞者"

如何陪孩子玩、能怎麼玩,開心果媽媽在上面也講述了不少。最後,開心果媽媽再囉嗦一下,在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時候,家長有幾個常見的行為,雖然看著覺得是關心孩子,但其實是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作為家長,我們有了正確的輔助工具,但不要讓自己成為"成功力"的破壞者。

1、孩子專心玩耍,家長請勿不斷地"噓寒問暖"

"寶貝,快來喝口水!"

"兒子,冷不冷啊?穿件衣服!"

……

有些父母,就屬於"操心型"父母,孩子在玩耍,自己在一旁最關注的,永遠是孩子的冷、熱、渴等問題。有時候,孩子不願意回應,家長便直接上手,喂孩子喝水,給孩子穿衣等等。

只是,孩子專注也就那麼幾分鐘,一下子,就被家長給打斷了無數次。孩子的身體是得到了照顧,但專注力,卻被破壞。

而身體上的照顧,大部分時候也不急於這麼幾分鐘。

孩子一做作業就要上廁所、玩橡皮?

2、孩子玩耍,父母別"亂帶節奏"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吧,孩子正在做手工,剪一個小兔子。而後家長在一旁陪伴著,但是嘴上卻嘮叨個不停:"耳朵太圓了、尾巴太長了……"

家長或許覺得自己是善意的提醒,但是

家長每次的話,其實都是在"亂帶節奏",讓孩子原本的思路被打斷,這還如何培養專注力?

3、別用自己的速度去約束孩子

無論是做事,還是思考,大人一般都要比孩子快一些,畢竟,大人有了這麼多年的經驗,有著固定的思維模式,已經很熟練。

但是對於孩子就不一樣了,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完成速度定然達不到大人的速度。再者,大人做事情,做完就好,但是孩子做事情,卻在不斷思考:怎麼做、為什麼這麼做、還可以怎麼做……

家長教孩子"匆匆做事",無形中,就是在減少孩子對事情的投入時間,孩子又如何有機會專注?

開心果媽媽寄語

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法有很多,開心果媽媽今天推薦的,是自己給開心果精心挑選,並且反覆實踐過的。輔助工具,加上家長的耐心、正確教育,還愁不能培養好孩子的專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