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銘芳:我國第一根國產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的研製者

2020年,又一位大師離我們遠去。鬱銘芳,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學纖維專家、丙綸非織造布生產技術先驅。4月12號,鬱銘芳因病於上海逝世,享年93歲。

鬱銘芳:我國第一根國產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的研製者

鬱銘芳

60多年來,鬱銘芳用一個個的研究成果為解決國人穿衣問題,並在國防戰略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他曾參與研製並紡出我國第一根合成纖維錦綸絲和第一根國產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組織領導聚酰亞胺纖維、碳纖維、芳綸等高性能纖維研製,主持“丙綸噴絲直接成布”項目,被網友親切的評價為"食有袁隆平,穿有鬱銘芳"。

鬱銘芳:我國第一根國產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的研製者

微博截圖

1、製出中國第一根合成纖維

1927年,鬱銘芳出生在上海一個小商人家庭。祖父十分重視教育,他的三個叔叔和小姑都是大學畢業。長輩的教導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鬱銘芳。

中學時,鬱銘芳十分喜歡化學實驗課。不同物質間相互作用,產生不同的化學反應,就像變戲法,讓他領略到了化學的魅力。1944年,鬱銘芳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東吳大學化學系。

鬱銘芳:我國第一根國產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的研製者

1948年,鬱銘芳(中)在大學圖書館學習

大學畢業後,鬱銘芳進入中國紡織建設公司上海第十七棉紡廠化驗室工作,負責紡織漿料的原料分析工作。

1956年,國家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號召,準備大力發展化學纖維,以解決穿衣難的問題。鬱銘芳考慮到自己多年在紡織系統的工作經驗和化學方面的知識基礎,向組織遞交了一份“技術歸隊”的申請報告,表達了自己想要從事化學纖維研究工作的願望。

鬱銘芳:我國第一根國產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的研製者

1950年,鬱銘芳(中)在化驗室工作

1957年,鬱銘芳參加籌建了我國首家自行設計的上海合成纖維實驗工廠,自此,步入化纖研究領域。

上海合成纖維實驗工廠設有卡普隆(錦綸)、尼龍、滌綸、腈綸、醋酯纖維五個研究組。鬱銘芳進入卡普隆研究組,與小組其他成員共同努力探索國產錦綸纖維研製。

當時,國內有關合成纖維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他們只能邊幹邊學。沒有技術,就儘可能查閱國外相關資料、圖紙;沒有原料,就尋找各種廢棄物改裝;沒有設備,就把圖紙帶回老廠加工。

經過共同努力,1958年6月,他們利用土設備終於紡出中國第一根合成纖維——錦綸,翻開了我國化纖工業嶄新的一頁。

鬱銘芳:我國第一根國產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的研製者

1958年6月,上海合成纖維實驗室工廠生產的中國第一批錦綸(卡普隆)樣襪(鬱銘芳上海合成纖維實驗工廠同事

1959年,他們利用錦綸絲製作的漁網,出現在國慶十週年成就展上。

2、自力更生,滿足軍用所需

錦綸還是軍用降落傘的重要原料之一。但降落傘用的錦綸屬於高強度的產品,就必須提高高聚物的分子量或初生絲的拉伸倍數。

1960年,中蘇關係惡化,蘇聯停止對我國供應軍用降落傘原料。為對抗國外威脅,我國急需研製出國產軍用錦綸絲。

面對重任,鬱銘芳等人沒有退縮,他們相信“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中國人一定能做到”。

憑著這股不屈精神,1960年11月,他們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根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1962年,中國第一條自己設計、製造設備、建設的年產六百噸錦綸生產裝置投入了生產,生產出中國第一批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

除此之外,他們還對多種化學纖維進行了研製攻關,其中包括芳香族聚酰胺纖維、聚酰亞胺纖維、碳纖維、滌綸高速紡絲、高強滌綸等項目,為我國複合材料的研究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滿足了國防軍工和航空航天領域所需。

鬱銘芳:我國第一根國產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的研製者

1984年鬱銘芳與我國碳素纖維考察團在美國

3、“中國版”螺桿擠壓裝備技術

1964年,鬱銘芳承擔了滌綸生產工藝研究的組織領導工作。當時,國內化纖廠普遍採用爐柵紡絲技術,其存在質量不均勻、進料堵塞等問題,且設備需定期停產清潔,耗時耗力。

一直關注科技進展的鬱銘芳發現,國際上有一種螺桿擠壓紡絲技術,該技術實現了連續運轉,可以克服爐柵紡絲技術的缺點。

為縮短研究週期,鬱銘芳從西德引進一套實驗設備,但在投料試車過程中,設備出現了堵料、漏油等問題。

他說:“引進設備花費不菲,一旦失敗後果難以想象。”對此,鬱銘芳和同事們迎著壓力,對設備多次進行改裝。根據實際的實驗效果,他們不斷探索,成功解決了不能連續生產的癥結。

後來,這套“中國版”螺桿擠壓裝備技術和工藝問世後,成為國內熔融法紡絲的主流技術,大大加速了我國滌綸的工業化生產,為解決國人的穿衣問題立下大功。

鬱銘芳:我國第一根國產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的研製者

20世紀60年代聚酰亞胺纖維實物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鬱銘芳在高性能纖維研究領域孜孜探索,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國家科委、國防科工委等部門為表彰他在國防建設中做出的突出貢獻,先後授予他“國防軍工協作配套管理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譽證章。

4、年近花甲,仍連續工作36小時

隨著我國紡織業的不斷髮展,工藝流程過長,勞動密集和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逐漸引起了鬱銘芳的注意。上世紀八十年代,他通過國外科技期刊了解到非織造布技術,意識到這是從高聚物經過紡絲直接成布的先進技術,是今後高紡織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於是他積極引進並創新該技術。

1982年,他在國內率先申請建立“噴絲直接成布”的研究課題,得到了紡織工業部和上海市紡織工業局的支持。

為縮短研究週期,鬱銘芳決定利用外匯貸款引進設備。由於當時資金極為短缺,他在與國外廠商洽談後反覆權衡比較,最終引進了一套價格比較低但技術還不太成熟的設備。他說:

“我相信,依靠我們研究所的技術力量,一定能夠克服引進不成熟設備帶來的風險。”

在設備安裝調試階段,為確保每個環節不出紕漏,年屆花甲的鬱銘芳堅守現場,親力親為,為了瞭解工程最新進度,他與工人師傅和技術人員同吃同住,一起“三班倒”。

有一次,為查看機器連續運轉情況,鬱銘芳整整36小時沒有休息,樓上樓下來回巡查,一夜沒有閤眼,匆匆吃過早餐後又馬不停蹄趕赴與外商談判。

鬱銘芳:我國第一根國產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的研製者

1990年,鬱銘芳(右三)參加上海合成纖維研究所“丙綸噴絲直接成布”項目鑑定會

1989年,項目順利投產,不到三年還清全部貸款。到2000年年底,國內已有60多條規模更大、技術更先進的引進和國產生產線,年生產力達20萬噸。噴絲成布技術的成功運作,為我國應用紡織新技術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直到現在,由鬱銘芳率先引進紡絲成網非織造布技術還在國家的農業、工業、交通和水利建設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鬱銘芳:我國第一根國產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的研製者

1992年9月,鬱銘芳(左二)在奧地利考察德國吉瑪公司七萬噸聚酯項目

5、“我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

1995年,鬱銘芳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面對此項殊榮,他沒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加關心國內化纖工業的發展。

他說:“經過化纖人的努力,我國實現了化纖工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大的發展,但難掩其中的尷尬,我國僅是化纖大國,遠非化纖強國。”

鬱銘芳:我國第一根國產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的研製者

20世紀90年代初,鬱銘芳(左二)與上海紡織建築設計公司人員在研討工作

他將希望寄託於青年人身上,2001年他應邀加盟東華大學,擔任材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給本科生開設了“材料導論”“材料方法學”等課程。

錢寶鈞是我國纖維化學家、教育家,中國化纖工業和高分子科學的開拓者,中國化學纖維學科奠基人。為了傳承錢寶鈞對化纖科技的追求,鬱銘芳為錢寶鈞教育基金增資24萬元,以獎勵品德優良的學生。學院多次建議他將捐資的24萬元設置為“院士獎學金”或“鬱銘芳獎學金”,但均遭婉拒。

談及幾十年的風雨歷程和輝煌成就,他曾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在過去的50多年裡,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工作。”

“為人謙虛,待人誠懇。對科學,保持高度。為人處世,保持低調。”這是鬱銘芳院士推薦表上的評語,也是他的寫照。

先生已逝,精神長存,一代又一代的化纖人將繼續他的腳步,為我國化纖工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鬱銘芳:我國第一根國產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的研製者

鬱銘芳 (1927.10-2020.4) 化學纖維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

文:採集工程項目辦公室/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

參考文獻:

1.《夢想織就的絲路人生——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鬱銘芳》,中國科學報

2.《滄桑不倦,經緯酬繆寫春秋——記我國著名化學纖維專家鬱銘芳院士》,科學中國人

3.《“錦綸院士”鬱銘芳為百姓為大飛機“織衣”》,新聞晚報

4. 本文圖片來源於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中國科學家博物館(網絡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