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康熙微服私訪途中遇刺客,其貌不揚的道人拂塵一揚救他一命

天道茫茫,史書藏詭譎,河海動盪,新帝初主政。

翦除鰲拜惡勢力後,年輕的康熙自掌朝政,但國庫空虛,人心浮動,可謂四面楚歌:

南面,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擁兵百萬,謀反稱帝;北部,察哈爾反清鐵騎,乘虛襲京;西方,汪士榮屠戮欽差,長安兵變。加之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鍾三郎”香會數百萬會眾,四處秘密串連,策反數十名太監為內應,陰謀舉火為號,同時起事,顛覆大清江山......

康熙大帝臨危不懼,大廈將傾而不驚,大地即陷而不慌。

他體察民情,不避艱險微服私訪,察民情,誅貪官;他慧眼識珠,不拘一格降人才,啟用周培公等棟樑佐臣。他縱橫捭闔,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

終於,驚心動魄的鬥爭塵埃落定,各種反清勢力灰飛煙滅,康乾盛世初顯示帷幕......

精彩片段:

(一)

話音猶未落,牆上已有七八名侍衛輕輕躍下。大門一響,這幹侍衛早已被驚動,他們都是魏東亭從大內精選的高手,極善夜戰,都不走大門,不出聲響地越牆而出,飄然落地,將三個刺客團團圍住。但這三個蒙面大漢功夫精湛,在一群高手圍攻之下,只防著魏東亭,對其餘人竟似不大在意,並無逃走的意思,反而越戰越勇。但這一來眾寡之勢倒轉,康熙已脫離危險,忙吩咐狼瞫:“進去再叫幾個人來,安慰著老太太不要受驚了!”

狼瞫答應一聲正待進店,忽見雨良道人執著拂塵大踏步出來,站在石階上略看一看,大聲道:“都住手!”

侍衛們不知出了什麼事,一怔之下都停了手。三個刺客卻不理不睬,“唿”地併成一列向康熙逼去。

“撒野!”雨良將拂塵一擺,三枚透骨釘呼嘯著打了出來,三個刺客竟一個也沒躲過,一齊倒在雪地裡。其中一個大概受傷不重,在地上一個鯉魚打挺跳起身來,“嗖”地便上了牆。雨良冷笑一聲道:“能接我這一鏢也算好漢,把刀留下,饒你去吧!”說罷,又是一鏢,牆頭上那人手臂一顫,單刀脫手落下,腳一蹬,只見一線雪塵飛起,便向西北逃走了,魏東亭躍上牆去覓時,早已不見了影兒。

“萬歲,”雨良道人下階來,向康熙深深納了一禮,“原想和萬歲一起與大同知府湊湊熱鬧,看來已用不著我了,就此告辭!”

故事:康熙微服私訪途中遇刺客,其貌不揚的道人拂塵一揚救他一命

(二)

楊起隆撇嘴笑笑,說道:“雖然與你尚之信初次見面,你的‘學識’我卻是久仰了——請問,你怎麼知道我的文理不通?”

尚之信怪模怪樣地說道:“即以此名刺為例,何嘗有一字真切——按你自己說,你是天潢貴胄,平西王曾受前明伯爵,義屬君臣,請問這名刺上的‘年’字從何而來?嗯?”尚之信冷冷地一笑,又指著“眷”問道:“再說這個‘眷’字——你姓朱,他姓吳,哪來的親戚瓜葛?這個‘同學’兩字,亦令人笑不可言,”尚之信忍不住哈哈大笑,“平西王軍功出身,足下祖蔭門第,何來的‘同學’?這‘弟’字嘛,更是胡扯亂攀——平西王年過花甲,足下年不過三十,若要稱子稱孫嘛……”說到這裡,列翠軒裡早已是鬨堂大笑。

楊起隆睜著眼愕然注目尚之信,按他的才學見識,批駁尚之信並非難事,但他已不願這麼做,他需要騰出精力重新思考這個人,為什麼和他得到的情報相差如此之大。楊起隆迅速恢復了神態,淡淡一笑道:“爾等只知道咬文嚼字,卻不懂得應時變通!我以君就臣,以大從小、紆尊降貴勉從俗流,此中妙用,豈是等閒之輩所知!”

吳三桂聽到這裡,格格一笑,說道:“不管你是什麼人,既來了,就請坐到這邊來談談吧!”

楊起隆沒有言語,也沒有移坐,只輕輕撣了撣袍上的灰塵,蹺起腿,身子微微後仰,那種從容不迫的風度,真有鳳子龍孫的氣勢。


分享到:

閱讀更多 熱門網絡小說 的文章

關鍵字: 今日頭條 一揚 尚之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