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之禮記第二十四講月令第五節:時雪不降,冰凍消釋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該書編定是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記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國學經典之禮記第二十四講月令第五節:時雪不降,冰凍消釋

仲冬之月,日在鬥,昏東壁中,旦軫中。其日壬癸。其帝顓頊,其神玄冥。其蟲介。其音羽,律中黃鍾。其數六。其味鹹,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腎。冰益壯,地始坼。鶡旦不鳴,虎始交。天子居玄堂大廟,乘玄路,駕鐵驪,載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與彘,其器閎以奄。飭死事。命有司曰:土事毋作,慎毋發蓋,毋發室屋,及起大眾,以固而閉。地氣且洩,是謂發天地之房,諸蟄則死,民必疾疫,又隨以喪。命之曰暢月。是月也,命奄尹,申宮令,審門閭,謹房室,必重閉。省婦事毋得淫,雖有貴戚近習,毋有不禁。乃命大酋,秫稻必齊,曲蘗必時,湛熾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監之,毋有差貸。天子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源淵澤井泉。

【譯】仲冬十一月,太陽運行的位置在鬥宿;黃昏時,東壁星位於南天正中;拂曉時,珍星位於南天正中。‘冬季的吉日是壬癸,五行屬水。尊崇的帝是以水德王的擷項,敬奉的神是水官玄冥。與水相配的動物是介蟲。與水相配的五聲是羽,與本月相應的音律是黃鐘。水的成數是六。與水相配的五味是鹹,五臭是朽。五祀中祭祀行神,祭品中以腎臟為尊。這個月,冰結得更厚,地開始被凍裂,鵑旦不再鳴叫,老虎開始交配。這個月,天子住在北向明堂的正室,乘黑色的車,駕黑色的馬,車上插著繪有黑龍的旗子,穿黑色的衣服,佩黑色的飾玉,吃黍米和豬肉,使用的器物中間大而口小。這個月殺氣旺盛,所以傷令軍士戰則必有犧牲的決心。命令有關官員說:“土工活不許做,千萬不要打開蓋子,不要讓房屋露頂及不要調集大批勞力幹活,以封固陰氣之閉藏。”如果打開藏物之處的蓋子,調集大批勞力幹活,地氣就將洩漏,這就叫做開啟天地用來閉藏萬物的房舍。這樣一年,各種蟄伏的動物就會死去,百姓也會染上流行性疾病,並導致喪命,這個月就被稱之為“暢月”。這個月,命令閹尹重申宮中禁令,審視宮內門戶,小心宮內房屋,內外的門都要關閉。要減輕婦女的勞動,不許婦女製作過分奇巧之物,即令是皇親國戚和天子寵幸的,也一律禁止,沒有例外。命令負責釀酒的官員:用以釀酒的襪稻要選擇同時成熟的,釀酒使用的曲一定要及時,浸泡和炊蒸的過程一定要清潔,使用的泉水一定要香甜,使用的陶器一定要精良,火候一定要掌握好。根據以上六點,、由負責釀酒的官員監督釀造,不許有任何差錯。天子命令有關官員祭祀四海、,大川、大河之源、深淵大澤以及井泉之神,祈求福佑。

國學經典之禮記第二十四講月令第五節:時雪不降,冰凍消釋

是月也,農有不收藏積聚者、馬牛畜獸有放佚者,取之不詰。山林藪澤,有能取蔬食、田獵禽獸者,野虞教道之;其有相侵奪者,罪之不赦。是月也,日短至。陰陽爭,諸生蕩。君子齊戒,處必掩身。身欲寧,去聲色,禁耆欲。安形性,事欲靜,以待陰陽之所定。芸始生,荔挺出,蚯螾結,麋角解,水泉動。日短至,則伐木,取竹箭。

【譯】這個月,農民如有未加收藏積聚的禾稼,或將馬牛等家畜縱其在外亂跑者,別人可以牽走,官府對此不予追問。山林蔽澤之中,有能讓百姓採摘草木果實及獵取鳥獸的地方,野虞要給予指導和幫助;如有侵奪他人勞動果實者,定加處罰,決不寬恕。這個月,少白天最短,陰氣雖盛,陽氣也開始產生,二者形成爭鬥之勢,諸物之生氣開始動作。君子齋戒,居處要深邃,身心要安寧,摒除聲色,禁絕嗜慾,安定身心,遇事不急,等待陰陽鬥爭的結果。這個月,芸草始生,荔挺出芽,蛆卿出穴屈首向下,糜鹿的角開始脫落,水泉開始湧動。白天最短的月份,宜於砍伐樹木和割取箭竹。

國學經典之禮記第二十四講月令第五節:時雪不降,冰凍消釋

是月也,可以罷官之無事、去器之無用者。塗闕廷門閭,築囹圄,此所以助天地之閉藏也。仲冬行夏令,則其國乃旱,氛霧冥冥,雷乃發聲。行秋令,則天時雨汁,瓜瓠不成,國有大兵。行春令,則蝗蟲為敗,水泉鹹竭,民多疥癘。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婁中,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顓頊,其神玄冥。其蟲介。其音羽,律中大呂。其數六。其味鹹,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腎。雁北鄉,鵲始巢。雉雊,雞乳。天子居玄堂右個。乘玄路,駕鐵驪,載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與彘,其器閎以奄。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徵鳥厲疾。乃畢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子神只。

【譯】這個月,可以把閒散無事的冗官免掉,去掉無用的器物。粉刷宮庭的門戶,修築牢獄。這些都是幫助天地閉藏的措施。仲冬十一月,如果施行夏季的政令,就會導致國內發生旱災,霧氣嚎嚎,冬天打雷。如果施行秋季的政令,就會導致經常雨雪交加,瓜瓤不收,國內有大戰發生。如果施行春天的政令,就會導致蝗蟲為災,河水井水一齊幹竭,百姓多患惡瘡。季冬十二月,太陽運行的位置在嬰女宿;黃昏時,婁星位於南天正中;拂曉時,氏星位於南天正中。冬季的吉日是壬癸,五行屬水。尊崇的帝是以水德王的擷項,敬奉的神是水官玄冥。與水相配的動物是介蟲。與水相配的五聲是羽,與本月相應的音律是大呂。水的成數是六。與水相配的五味是鹹,五臭是朽。五祀中祭祀行神,祭品中以腎臟為尊。這個月,大雁向北飛,鵲開始築巢,野雞開始鳴叫,雞開始下蛋。這個月,天子住在北向明堂的右側室,乘黑色的車子,駕黑馬,車上插著繪有黑龍的旗子,穿黑色的衣服,佩黑色的飾玉,吃黍米與豬肉,使用的器物中間大而口小。這個月,命令有關官員舉行大規模地驅除疫鬼的儀式,在國都的所有城門分裂牲體以消除邪惡;命令官員製作土牛,用來送走寒氣。老鷹兇猛迅捷。對名山大川的祭祀,對帝之大臣的祭祀,對天神地祗的祭祀,這個月進行完畢。

國學經典之禮記第二十四講月令第五節:時雪不降,冰凍消釋

是月也,命漁師始漁,天子親往,乃嘗魚,先薦寢廟。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冰以入。令告民,出五種。命農計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命樂師大合吹而罷。乃命四監收秩薪柴,以共郊廟及百祀之薪燎。是月也,日窮於次,月窮於紀,星迴於天。數將幾終,歲且更始。專而農民,毋有所使。天子乃與公、卿、大夫,共飭國典,論時令,以待來歲之宜。乃命太史次諸侯之列,賦之犧牲,以共皇天、上帝、社稷之饗。乃命同姓之邦,共寢廟之芻豢。命宰歷卿大夫至於庶民土田之數,而賦犧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凡在天下九州島之民者,無不鹹獻其力,以共皇天、上帝、社稷、寢廟、山林、名川之祀。

【譯】這個月,命令漁師開始捕魚,天子親往觀看。於是天子品嚐新捕之魚,在品嚐之前,先敬獻宗廟。此月冰正厚,無論是流動的水還是不流動的水,都又厚又結實地結成了冰。於是命令鑿取、冰塊,存入冰窖。命令農官告示百姓,從倉庫中取出五穀的種子,細加選擇;又命令農官計劃藕耕之事,修好來相,準備好一切農具。命令樂師組織太學生進行一次吹奏樂的大合奏,然後宣佈學年結束。命令主管山林川澤的官員,將應徵收的薪柴徵收上來,用來供給祭天祭祖及其他各種祭祀所用的燒柴及火把的需要。這個月,日、月、星都運行了一圈,又回到了老地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差不多也算過完了,新歲行將開始。要讓你的農民專心務農,不要派他們幹別的活。天子和公卿大夫共同整頓國家的常典,討論適應季節需要的政令,以便適宜於來年實行。命令太史把所有的諸侯按國之大小排列出一個名單,以便確定每個諸侯應交納犧牲的數額,以供祭祀上帝、土神和穀神。又命令與天子同姓的諸侯,有義務提供祭祀宗廟所需的犧牲。又命令小宰編排自卿大夫下至平民各自佔有土地的數額,據此向他們徵收犧牲,以供給山林名川的祭祀。總之,凡是生活在普天之下九州之內的居民,無不貢獻他們各自的力量,以供給皇天上帝、社授宗廟、山林名川的祭祀的需要。

國學經典之禮記第二十四講月令第五節:時雪不降,冰凍消釋

季冬行秋令,則白露早降,介蟲為妖,四鄙入保。行春令,則胎夭多傷,國多固疾,命之曰逆。行夏令,則水潦敗國,時雪不降,冰凍消釋。

【譯】

季冬十二月如果施行秋季的政令,就會導致白露早降,甲蟲為禍,四面邊境上的居民要進入城堡避敵。如果施行春天的政令,就會導致尚未出生的和剛剛出生的小動物多被損傷,國人易患不易治癒的病,這種現象被稱作反常。如果施行夏季的政令,就會導致水災為害國家,該下雪時反而不下,冰凍融化。

月令完!


國學經典之禮記第二十四講月令第五節:時雪不降,冰凍消釋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由於歷史上中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是以這一帶為依據建立起來的。遠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先賢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已完全確立,成為中國古代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06年5月20日,“十四節”作為民俗項目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

——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其中既包括相關的諺語、歌謠、傳說等,又有傳統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工藝品、書畫等藝術作品,還包括與節令關係密切的節日文化、生產儀式和民間風俗。二十四節的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每個月有兩個節氣。在二十四節氣裡,“節”指的是一年中的一個節段,是一段時間的表示;而“氣”則指的是氣候,是天氣變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據每個階段內特有的氣候或物候現象、農事活動定出的名稱。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指一年當中某個階段的天氣變化。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即十四節

國學經典之禮記第二十四講月令第五節:時雪不降,冰凍消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