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平臺下的製造企業生存之道

成本的降低、資源利用率的提高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永恆目標。在工業互聯網時代,資源利用率的提升已經不再侷限於單個工廠運營改善,而是擴展到基於工業互聯網的整個產業鏈資源優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將逐步在生產運營中處於主導地位,就如同現在的淘寶等電商平臺在商業貿易領域的作用。那現有製造企業在工業互聯網模式下會如何生存、發展?我們從以下幾點進行探討。

工業互聯網平臺下的製造企業生存之道

1.製造企業的銷售訂單主要來源於商業互聯網平臺。製造企業本身的銷售職能會大幅弱化,商業互聯網平臺的訂單直接傳導到工業平臺,直接驅動工業製造,這是個性化定製高度發展的階段,對工業生產的柔性化、智能化有非常高的要求。淘寶等電商平臺是終端用戶的聚集平臺,每個終端用戶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單個終端用戶的需求規模不會很大,個性化設計和小批量多品種是製造企業要面臨的常態。

2.設備及產能等製造資源不再侷限於本工廠的使用調度,而是作為工業互聯網平臺虛擬資源全網調用,實現最大化製造資源的利用,避免閒置產能,是產能的社會化優化。當然產能社會化調度的前提是產能的安全調用以及量化衡量。商業平臺訂單根據製造企業的量化參數選擇並調用一級供應商,一級供應商逐級往下選擇形成最優供應鏈。

a) 要防止設備、產能等生產要素的非正常調用。這一方面需要平臺的安全防護和保證,包括對用戶的嚴格授權認證和防攻擊方案,另一方面要保證製造資源擁有者對製造資源的合理控制。

b) 產能參數的量化衡量。所有設備、產能按時間或區域歸類後,如果商業平臺提供的訂單信息可能是北京地區在某天需要交付多少產品,工業平臺就需要根據各製造中心的產能參數進行品種、質量、交付時間等的匹配,確定訂單交付給哪個製造中心生產,如果缺乏產能的量化參數,訂單匹配也就無從著手。另一方面每次的實際交易執行情況,也會成為下一次訂單匹配的重要參考。

3.產能的全網調度帶來的是覆蓋全網的生產計劃及排程管理。商業平臺的訂單傳遞到工業平臺後,各級供應商構成的完整產業鏈需要通過更大範圍的生產計劃來優化資源調度。相較於單個工廠的生產計劃,全網計劃的複雜度大幅提升,因為影響計劃準確性的因素更多,訂單、產能、質量、設備、員工、財務等都需要考慮,對各製造中心的產能參數準確性要求更高。當然我們可以採取各種方法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和產能透明度,比如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控設備狀態,通過人工智能提前預測不確定性因素的發生。

工業互聯網平臺下的製造企業生存之道

4.物聯網模式下更專業高效的設備維護。原來由工廠自己設備保障部門管理的工作大部分都會由第三方設備運維商提供,工廠自身的設備保障部門其實也只能對設備的常見問題進行維保,對設備的理解遠不如設備供應商。如果設備供應商可以通過物聯網進行遠程實時監控,同時基於包括全網設備運行數據的大數據分析,可以更大程度上提高設備利用率。如果在商業模式上,由出售設備給製造企業為租賃,按照設備的實際產出收費,生產製造商將設備運維交給第三方設備運維商的積極性會更高。

5.原材料採購及物流運輸的集約化,形成供應鏈服務的平臺化共享。物料採購、運輸包括供應源從單個工廠擴展到整個工業互聯網平臺下的製造企業,大幅度降低供應鏈成本。

6.產品研發將會是瓶頸。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未來產能不再是瓶頸,柔性化、智能化製造模式可以應對眾多個性化需求,但此時產品研發可能會成為瓶頸。個性化的要求也要求個性化的研發,這帶來的是工作量和複雜度的上升,而且個性化的本質也要求更多的客戶參與,無形中也要求更多的資源投入。相信VR、AR等虛擬技術在產品研發上的應用會給用戶更多的實際體驗,加快研發進程。

7.人力資源的平臺化管理。 從上述各職能進化可以看出,人力資源管理重心在向工業互聯網平臺轉變。工業平臺下的製造中心面對的是共同客戶,因此從平臺的角度加深與商業平臺包括終端客戶的理解尤為重要,銷售職能是平臺化的;生產計劃覆蓋的是全平臺的資源調度,物流是基於平臺的集約化管理,設備的運維也由第三方運維商基於物聯網平臺進行,現有工廠體制下的大多數支持部門都會向平臺轉移。

工業互聯網平臺下的製造企業生存之道

工業互聯網平臺不會這麼容易成型,其成型快慢取決於製造企業的生存壓力。以汽車行業為例,汽車市場經過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長,在增量市場環境下製造企業不會有很大的動力去從行業及產業鏈的角度考慮製造效率的提升,但從2018年開始增量市場結束,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已經出現很多產能收縮和工廠合併,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更加符合市場預期的產品顯得更加重要,這為行業或者產業鏈的互聯網平臺應用提供了可能。

作者曾經在別的文章中討論過製造企業的縱向和縱向智能化,其實也就是圍繞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形成進行的(見【智能製造縱向智能化:智能化起點】、【智能製造廣度智能化:傳統與創新的並存及融合】兩篇文章)。縱向深度智能化指的是不將信息化範圍反饋擴大到整個產業鏈,依然立足於單個企業的角度增強數據採集密度,利用AI智能技術進行知識提取並反饋到執行系統的方式,這也符合信息化階段企業的現狀,以信息化為基礎發揮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優勢,可以作為智能化的起點;但很顯然縱向模式的智能化不能充分利用雲計算的優勢,因此還需要在橫向廣度上智能化,將信息化範圍擴展到整個製造價值鏈,在雲計算模式下對鏈內運營及流程進行智能優化,對外實現向以客戶價值為核心的集群多向協作模式轉變,進而促進商業模式的升級。但具體工業互聯網如何成型,我們拭目以待。

工業互聯網平臺下的製造企業生存之道

當然工業平臺的形成力量除了內部的競爭因素,也可能來自外部,尤其是互聯網企業已經對很多行業進行顛覆的情況下,可能互聯網企業的介入會迫使工業企業抱團取暖,按照行業或者產業鏈進行更大範圍的整合,基於工業平臺提供服務。此時的競爭會是平臺與平臺之間的競爭,類似京東、淘寶。實際上互聯網企業跨界工業互聯領域已經開始,阿里打造的淘工廠類似於工業互聯網平臺,集成了眾多工業製造、產品設計企業,與淘寶商業平臺充分集成,成為新制造的開拓先鋒。

很多核心職能都被工業平臺拿走了,但工業互聯網平臺下的製造企業之間還是有競爭的。作為製造中心,影響產品交付的因素是多樣的,包括但不限於設備、原材料。製造企業要更多的關注如何與平臺更順暢的協作,如何控制製造環境保障產品質量,如何提高設備利用率加快產品交付等,要努力提高生產管理水平,打造製造中心的核心競爭力。

工業互聯網平臺下的製造企業生存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