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冷戰時期,日本經濟在美國扶持以及本國努力之下發展迅速,然而高速發展的經濟需要的是龐大的原材料供應,而日本是一個島國,物資貧乏,極度依賴進口,恰好日本是美國在亞洲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處於美蘇易衝突地帶,在蘇聯解體前,蘇聯太平洋艦隊有戰略導彈核潛艇23艘,其他潛艇90艘,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驅逐艦等大中型水面戰鬥艦艇87艘,飛機505架。這樣龐大的海軍實力確實給了日本不小的壓力,即使在服役旗風級與太刀風級驅逐艦的情況下也不足以應付來自蘇聯飛機、水面艦、潛艇的飽和導彈攻擊。因此,如果護衛群欲在遠離美/日岸基防空導彈與戰機掩護範圍以外有效作業,顯然必須擁有更好的防空護衛能力。所以日本將新一代驅逐艦的標準放到了美國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以及其宙斯盾艦載防空系統。

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太刀風級驅逐艦

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旗風級驅逐艦

到了1988年,日本決定以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為藍本,在整體結構上輔以日本獨特的建設思路,建造本國的宙斯盾系統的防空驅逐艦,“金剛”級就這樣誕生了。首艦“金剛”號1990年開始建造,1991下水,1993年服役,它的服役標誌著日本成為了除美國以外世界上第二個擁有裝備了宙斯盾系統艦艇的國家,至1998年四號艦“鳥海”號的服役,四艘“金剛”級驅逐艦全部入役,立刻就成為亞洲地區除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以外最強大的驅逐艦。

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阿利·伯克級DDG-55斯托特號

金剛級驅逐艦的艦首與阿利·伯克一樣裝備了一門單管五英寸54倍徑主炮,但裝備的不是美製MK45型艦炮,而是裝備了一門意大利制奧托·梅萊拉127毫米艦炮,炮身長為54倍口徑;射彈初速807米/秒;最大射程23680米;發射率10-45發/分。配有穿甲彈、空炸榴彈、照明彈和雷達干擾彈,使用機械定時引信、瞬發引信和近炸引信。

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奧托·梅萊拉127毫米艦炮

垂直髮射系統分佈在艦首與艦尾直升機甲板前,採用前4x8聯裝32單元后8x8聯裝64單元佈局,引進自美國MK-41垂直髮射系統,通常情況下艦首32單元垂直髮射系統填裝了13枚“標準”防空導彈+16枚火箭助飛魚雷,3單元被VLS補給吊臂佔用;艦尾64單元垂直髮射系統填裝61枚“標準”防空導彈,3單元被VLS補給吊臂佔用。由於美方考慮,並未配備具有對地攻擊性的戰斧巡航導彈。

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艦首4x8聯裝32單元MK-41垂直髮射系統

紅色方框為並排的三單元VLS補給吊臂

近防系統由2座MK15型6管20毫米密集陣近防系統組成,分佈在艦橋前端與艦尾,設計上可進行全自動防禦,即給定目標的資料後,就可以完全靠內建的雷達搜索、追蹤、目標威脅評估、鎖定、開火。這種設計的優點是安裝容易,載臺只需提供電力,不需與船艦上的作戰偵測系統進行整合也能運作,安裝的甲板位置也只要確保足夠的結構強度,而不必在甲板上挖洞。但密集陣系統“單打獨鬥”的特性也是個缺點,只能倚賴火炮自己的雷達進行接戰,與艦上其他系統沒有協同互助。

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艦橋處MK15型密集陣近防系統

雷達方面,金剛級裝備了與阿利·伯克一樣的AN/SPY-1D無源相控陣雷達,在金剛級桅杆下部長條形的雷達是OPS-28D對海搜索雷達,該型雷達屬於海上自衛隊的第三代對海搜索雷達,它的下面是一部OPS-20導航雷達,金剛級還裝備了兩種火控雷達,一種是SPG-62防空導彈制導雷達,它作為宙斯盾系統的照射雷達,負責為“標準”防空導彈提供製導。另一種火控雷達是FCS-2-21型火炮火控雷達,它用於127MM/54倍口徑奧托梅萊拉主炮的照射和控制。此外還裝備有NOLQ-2型電子戰系統,在主桅杆頂部和上部平臺是NOLQ-2型電子戰系統ESM接收天線,在艦橋兩側的是箱型的NOLQ-2型電子戰系統ECM有源干擾發射機。

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AN/SPY-1D無源相控陣雷達

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綠圈處為ORQ-1C2型直升機通訊數據鏈天線 紅圈處為OPS-28D對海搜索雷達

藍圈處為OPS-20導航雷達

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藍圈為SPG-62型防空導彈制導雷達 紅圈為FCS-2-21型火炮火控雷達

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NOLQ-2型電子戰系統

金剛級在艦舯裝備了2×4聯裝的90式反艦導彈,它是美製AGM-84魚叉反艦導彈的仿製版本,射程超過100公里,可實現由直升機引導的超視距攻擊。

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90式反艦導彈

金剛級的艦體由於採用了與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基本一樣的佈置,艦尾沒有設置直升機庫,但裝備了ORQ-1C2型直升機通訊數據鏈天線,仍然可以與艦機之間擁有信息和數據交互的作用。可搭載一架西斯科基/三菱SH-60J“海鷹”反潛直升機,並且有相應的加油設施。

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三菱SH-60J“海鷹”反潛直升機

動力系統,金剛級採用了4臺美制LM-2500燃氣輪機雙軸推動,最高速度可達30節。


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LM-2500型燃氣輪機

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妙高號


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霧島號

日本海自跨時代戰艦 首創亞洲區域防空 深度解析:金剛級驅逐艦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機庫裡拍攝到的鳥海號

總體上說,在當時周邊國家均未擁有相同類型艦艇的情況下,“金剛級”絕對是當時一流的驅逐艦,其獨特的設計思路以及巨大的潛力,為以後愛宕級驅逐艦和摩耶級驅逐艦建造打下了夯實的基礎,所以它的建造服役對於日本海上自衛隊是有著格外意義的。

本文由零度Military發佈,2020-04-12 15: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