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巡展之十八

201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巡展之十八

【崇信县】

今年,崇信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民营企业座谈会的讲话精神以及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聚焦关键重点,狠抓政策落实,着力创优环境,全县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年新增非公市场主体704户,其中,新增私营企业85户、个体工商户58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2户,非公经济市场主体累计达到4764户,占全县经济主体总量的53%。完成“个转企”32户,各类市场主体持续增加。

——提高政治站位,统筹安排部署。崇信县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坚持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政策措施落实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定期召开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座谈会等会议,集中听取企业意见建议,研究解决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困难问题,确保各项政策红利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成立了全县非公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分析研判形势,协调解决问题,推进政策落实,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形成了齐抓共管、协调联动推动落实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帮扶民营企业制度,经常深入联系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查准找实非公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特别是对生产经营困难的停产或半停产企业,逐企业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逐户分析原因,逐项落实扶持措施,从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力促企业健康发展。

——严格落实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坚持把落实国家及省市减税降费政策作为减轻企业负担的重要举措。全面落实国务院新一轮减税降费、小微企业“六税两费”普惠性减免、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改革等减税降费政策,大力清理各类涉企收费项目,全面推行预约办税、延时服务、导税服务和“最多跑一次”等办税服务制度,确保非公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落实到位。年内,共为266户企业、1851户个体户减免税收7873.59万元,其中增值税5815.59万元、企业所得税290.04万元、个人所得税1454.40万元、地方“六税两费”313.56万元。深入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逐单位、逐账目落实还款计划,靠实资金来源,全力调度落实,止目前,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9975.51万元,占清偿总额的 75.28 %,10万元以下小额账款全面“清零”。

——强化金融服务,解决融资难题。坚持把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作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不断深化“银企帮联”、“银税互动”、“百名行长帮百企”活动,增进银企互信,提高企业贷款获得率。组织召开金融联席会议1次、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发展融资对接会议2次,向各银行推介企业项目18个融资需求1.7亿元,3家银行与6家企业现场签订了贷款协议,落实贷款4100万元。坚持开展“一企一策”帮扶,对永康药业、龙祥生态、万园果品、鑫盛建材等融资困难或出现债务纠纷的企业,及时召集企业、银行、担保公司进行座谈交流,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特色产业担保工程贷款政策落实力度,共发放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1.05亿元,其中县农商行发放15笔4504万元,市金控公司担保发放4笔6000万元。建立了600万元的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池,发放互助担保贷款3笔300万元。

——完善政策体系,创优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甘肃省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关于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28条措施》,制定出台了《崇信县关于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企业注册、项目备案核准、税收减免、融资渠道、土地使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明确了具体扶持办法,对实施重点公共设施项目和从事节能环保、沼气综合利用等行业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全部享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就业,累计为企业输送“支企”人才595名,为名翔牧业、恒源建筑等67户民营企业招聘务工人员240余人,有效解决了企业用人难题。

——坚持“亲”“清”有度,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持续深化“放管服”、商事制度和“四办”改革,深入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落实“证照分离”、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等政策要求,精减办事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企业注册登记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实现了工商注册登记“零距离”“零收费”“零成本”。全年共发放电子营业执照79余份,实行简易注销登记企业21户,营造了快捷便利的准入环境。依托“12388”投诉举报平台和县纪委监委、非公办、工商联等监督举报平台,畅通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投诉渠道,加大对营商环境方面的投诉举报线索查办力度,严肃处理各类违纪违规行为,形成了风清气正、亲清有度的政商关系。建立完善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加强对民营企业财产权和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全力维护民营企业市场主体和广大企业家合法权益。

【华亭市】

今年,华亭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和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市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解放思想,创优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全市民营经济保持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20.1亿元,同比增长21.8%,占GDP得比重为42.06%,同比增长0.13个百分点。

2.全市各类非公市场主体共计9176户,注册资金805743.09万元,从业人员28165人,分别同比增长7.7%、23.7%和8.6%;新增非公市场主体1995户,注册资金185489.5万元,从业人员5527人。

3.非公经济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95亿元;

4.新增规模以上非公企业2户;

5. 新增“个转企”55户,同比增长12.24% ;

6.非公经济实现税收收入共计33753万元。其中,实现增值税10093万元,企业所得税6566万元,个人所得税1557万元,资源税1586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002万元,房产税632万元,印花税181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663万元,土地增值税917万元,车船税884万元,车辆购置税1429万元,消费税3万元,契税1046万元,环境保护税69万元。

7.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4201人,同比增长12%;

9.新增商标申请126件,注册商标92件。

——组织领导不断加强。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工信局、财政局等21个市直有关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指导和协调,研究安排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从组织上保证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结合华亭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详细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华亭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华亭市支持民营经发展二十五条措施》,《实施意见》和《二十五条》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财税支持、解决融资难题、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目标责任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针对性、操作性较强,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定时期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措施。

——“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坚持破立并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取消、调整涉企行政审批事项4类98项,承接行政许可事项72项,项目审批前置手续压减50%,基本实现了项目在线并联审批、协同监管的目标。全面落实“多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实际开办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营业执照办理时限缩短到1个工作日内,当天取照率提高到90%以上。投资301万元改扩建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市直42个单位全部进驻政务大厅,公布“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404项,梳理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1251项,“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成效明显。

——亲清政商关系不断改善。制定印发了《关于县级领导联系帮扶非公有制企业的通知》,要求每位县级领导联系帮扶1户非公有制企业,每年至少深入所联系企业开展调研活动2次,每年至少召开专题研究会或现场办公会2次,至少帮助企业解决2件具体实际困难和问题。先后帮助豫华、乐华、大昌鑫等冶炼加工企业完成了复产复工,黄庄煤矿、华信煤业等重点企业证照办理等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搭建产销对接桥梁,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全市建筑建材、装备制造、投资企业产销对接活动及消费品生产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企业、旅游星级饭店等消费品企业产销对接活动,通过企业和大用户直接对接,有效帮助企业拓展产品销售市场。

——企业负担不断减轻。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从用地、用能、减税、降费等环节入手,着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统筹安排投资项目用地,通过政府常务会议集体研究确定企业发展用地8宗,对鼓励类工业企业按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税收优惠“不来即享”业务,为非公市场主体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各类税费23085万元,相比2018年税收减免优惠金额18771万元增加4314万元,增幅23%。全面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政策,发放企业稳岗补贴28.26万元,从5月1日起,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19%下降到16%。积极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华亭市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总计拖欠账款20035.26万元,已偿还10440.6万元,提前20多天完成了国家规定的清偿50%的年度目标任务,清偿进度达到52.08%。

——普惠金融体系不断健全。市政府列支100万元政府风险补偿金,设立了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分池,和甘肃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签订了互助担保协议,建立了小微企业名录库和小微企业互助贷款目标客户库,今年落实互助担保贷款1户500万元,累计落实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8户3525万元。积极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物登记,共为4户企业办理了动产抵押物登记,为企业解决融资7.93亿元。先后组织开展行长企业行3次,深入9个乡镇20户企业开展座谈调研,研究解决中小微企业发展融资等方面的问题,达成意向性贷款资金1.85亿元,建立了2019年金融系统拟支持市域民营中小微企业项目库,储备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项目58项5.56亿元;筹措1000万元充实了特色产业风险补偿基金专户,累计向金控集团平凉分公司推荐融资担保企业2批53户3.61亿元,向华亭农村商业银行推荐特色产业贷款融资企业1批45户1.12亿元,落实特色产业贷款34户8286万元。

END

编 辑:靳浩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我们:0933-8214473

201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巡展之十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