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 (傲,利,惰,妒,怨)

有人說,人是慾望的動物。

人的一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難戰勝的也是自己。

但《莊子》說:“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意思是說,慾望過多,人就會缺少智慧與靈性,成為障礙。

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裡,非常注重個人修養,並且將做人的準則歸納為“仁、義、禮、智、信”。

古人認為,想要成“人”,必須“戒持”慾望,修養身心。

因此人生應該“戒傲”、“戒利”、“戒惰”、“戒妒”、“戒怨”,把慾望控制在一定的範圍。

01

戒傲

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意思是說功成名就卻失敗的人,都是敗於驕傲。

比如,唐朝的尉遲恭因為自己曾經救過皇帝命,就覺得很了不起。

但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卻沒有給他很大重用。

於是他居功自傲,很不服氣,找到皇帝理論:

“為什麼我替你賣命打天下,卻得不到重用?”

李世民看了他不可一世的樣子,說:

“飛鳥盡,良弓藏,大多數的皇帝登上皇位以後,都會殺掉功高震主的人,我不錯了,你這樣驕傲,都沒有治你的罪。”

言外之意,驕傲像一個巨大陷阱,隨時隨地都在吞噬著人生。

尉遲恭不能仗著自己的過去,就忘了做臣子的本分。

這番話,讓尉遲恭徹底清醒,他帶著國公的鐵帽子,悄然隱退,用皇帝的賞賜,在家中營造園林,逗笑兒孫,平安的終老天年。

太驕傲往往贏了開頭,輸了結局。

“驕傲自滿”,忘乎所以,不如戒驕戒躁。

因為放平心態,心如止水,才能走出最大的圓滿。

02

戒利

人的本質生活是被利益驅使的。

《史記》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但是“好利者,逸出於道義之外”。

過分糾結眼前的利益,常常會“人算不如天算”,失去很多東西。因此“戒利守拙”,不巧取豪奪相當重要。

《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個關於“取利”的寓言。

說一對老夫妻,養了一群母雞。母雞每天生蛋,供給他們換取生活。

但因為一隻母雞偶然生了一顆小小的金蛋,卻慾壑難填。

夫妻二人等不及母雞再生金蛋,就捉住母雞,把它殺了,剖開肚子想把所有金子取出來。

結果因為急功近利,把每天穩得金蛋的機會也失去了。

物慾橫流的世界,利益就像一面照妖鏡,讓人脫下虛偽的面具,見證了人心,也見證了人性。

利益成為人心的隔閡。

因此“戒利”者“善”,“讓利”者“公”,“圖利”者“貪”。

而只有不算計小利,不圖謀大利,用合理合法的正當渠道,取得應得的利益,才能保持人生細水長流。

03

戒惰

“一懶毀所有,勤動萬事頭”。懶惰亦是人生一大忌諱。

曾國藩曾說:“天下百病,生於懶也。”

梁啟超曾說:“萬惡懶為首。”

毫不客氣地說,一懶世間萬事休,萬病起於懶,萬事敗於懶,萬惡成於懶。

身體懶惰,會讓人身體出問題,肥胖、三高,接踵而來。

做事懶惰,效率低,喜歡拖拉,沒有人想和這樣的人合作。

思想上好吃懶惰,便會投機取巧,不付出,就想收穫。

常常因此走上歪門邪道,不想憑本事賺錢,憑力氣吃飯。想的都是賭博,騙人,搶劫越貨,以至於毀了人生。

是“懶”是“勤”,不但決定著人的身體素質,也決定著人的品質,更決定著人的事業發展。

富蘭克林說:“懶惰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

“四不勤,五穀不分”。

因此我們想要做人做事,就要與懶惰抗爭,超越這種劣根性的鉗制。

讓勤勞成為人生的主宰,貫徹始終。

04

戒妒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湍必激之”。

培根說:

“嫉妒乃是一種屬於惡魔的素質。魔鬼所以要趁著黑夜到麥地裡去種上稗子,就是因為他嫉妒別人的豐收!”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人因為害怕別人比自己過的好,對他人心生惡意。

也有很多人看見他人的本領成就超越自己,就心生不平。

嫉妒心就像每個人心底的一股暗流,或多或少影響過我們的人生。

懂得控制的人,找到了內心的平衡,任其蔓延的人,毀了他人,也毀了自己。

《紅樓夢》的夏金桂極其善妒,她看到丈夫薛蟠的小妾香菱人長得美,品行深受大家愛戴,就千方百計的想要把她除去。

不但設計計謀讓薛蟠誤會香菱,還心生毒計想要害死她。

結果害人害己,讓自己的孃家兄弟誤食,當了替罪羊。

年少的賈寶玉,心疼香菱的處境,曾經向王一貼尋求幫助,天真地希望能夠來一貼“妒婦方”把人的妒忌給治好。

但嫉妒是人的一種心理疾病,哪裡是一貼膏藥能治好的,需要自己擺平心態,及時糾正。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拼到最後,拼的都是人品。這個社會更推崇的是雙贏。

常言說的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嫉妒毀壞人際關係,倒不如更好地提升自己,與對方相互成就,一起努力,讓彼此都能收穫屬於自己的果實。

05

戒怨

抱怨是人生最大的負能量。

它就像一種傳染病一樣,從一件事到另一件事,讓你的生活不順。

曾國藩曾說:

“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然也。”

意思說:喜歡把抱怨發牢騷的人,人生路走起來就不順暢。

沒有原因的抱怨,傷人傷己得不償失。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華因為科舉考試連年失利,就心生不平。

他整日沉浸在失落的情緒裡,不是抱怨考官沒有眼光,看不懂自己的文章,就是抱怨自己的妻子,沒有照顧好自己。

沮喪有多大,他的抱怨就有多大。

曾國藩知道後,就寫信給自己的弟弟說:

“你怨天怨地,為什麼不反省自己?你考不上,完全是因為你沒有努力,自暴自棄,怎麼可以把責任推給別人呢?”

無用的抱怨,一點作用也沒有,弄涼了人心,也弄毀了事業。

三毛說:“偶爾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種情感的宣洩,並無不可,但習慣性地用抱怨解決一切,就是不聰明的人了。”

與其心存怨念,抱怨生活,抱怨工作,抱怨家人,倒不如反省一下自己哪裡做的不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應對。

06

戒傲者,懂的低調,養“仁”。

戒利者,明白長遠,養“義”。

戒惰者,攜手勤奮,養“智”。

戒妒者,品行高尚,養“信”。

戒怨者,心平氣和,養“禮”。

《超級演說家》的現場劉媛媛曾經有一句著名的話。

她說:“我們的人生是怎麼樣,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感受,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感動,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動的一生,一輩子都立志於改變這個社會,那你的一生就是一個鬥士的一生。”

與其放縱自己,在自己的恣意中活成放浪的一生,倒不如有“戒”有“持”,活成堅守、智慧,積極向上的一生。

戒 (傲,利,惰,妒,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