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東看、向東學、向東靠,梧州全力打造廣西“東融”樞紐門戶城市


要以“六破六立”強化思想再解放,推動廣大幹部“敢”字當頭,學習先進、敢於創新;

開展“千名幹部東融培訓鍛鍊”行動,將50%異地培訓班次安排到大灣區舉辦,安排一批幹部到大灣區實踐鍛鍊;

深化與大灣區城市交流合作,各單位至少拿出兩項具體業務與深圳等全國先進地區對標,每年學習運用先進地區兩項以上的創新做法……

當前,全市上下正大力推進作風興市工作,圍繞市委《關於推進作風興市的實施意見》要求,大膽解放思想,主動對標先進,向東看齊、向東學習、向東靠攏、向東融合。

全面“東融”,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賦予“全面對接大灣區、深度融入珠三角、提升珠西經濟帶、建好廣西東大門”新定位和“發揮優勢、搶抓機遇,突出重點、抓好關鍵,奮發進取、狠抓落實,加快建設廣西東大門”新要求,力爭上游、主動作為、奮發圖強,全力打造廣西“東融”樞紐門戶城市,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務實之策和生動實踐。

夯基壘臺

暢通“東融”發展脈絡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度停工的西江航運幹線貴港至梧州3000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全面復工,四個航段建設按下“快進鍵”。西江航運幹線貴港至梧州3000噸級航道工程全長290.5公里,建成後將實現3000噸級船舶從貴港直達粵港澳地區,成為廣西內河航道中最高等級的“水上高速公路”。其中,二期工程由長洲樞紐至界首,是西江航運幹線貴港至梧州3000噸級航道工程的控制性關鍵性工程段,也是梧州加快“東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重要工程。

向東看、向東學、向東靠,梧州全力打造廣西“東融”樞紐門戶城市


全面“東融”,交通先行。近年來,我市著力打通外聯內接的交通“大動脈”,大力推進一批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眼下,梧州至信都高速公路梧州段、賀州至巴馬高速公路(蒙象段)、西江航運幹線貴港至梧州3000噸級航道工程二期等項目加快建設;賀州至巴馬高速公路(昭平至蒙山段)、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梧州段等項目已實現大規模施工,國道355線蒼梧梨埠至昭平馬江公路(梧州段)、國道207線梧州東繞城過境公路項目主體工程完工;梧州港中心港區大利口作業區碼頭3號、4號泊位主體工程泊位整體交工驗收。同時,我市積極推進柳州經梧州至廣州鐵路、梧州動車存車場等項目前期工作,協調岑溪至羅定鐵路項目復工,南寧至深圳高鐵(玉林至深圳段)、長洲水利樞紐五線船閘等項目均取得階段性進展。

“交通融”始於“足”下。隨著立體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日臻完善,東西連接、南北貫通的交通大動脈基礎框架基本建成,梧州實現了從交通“末梢”到區域性樞紐的躍進。水運方面,去年我市集裝箱吞吐量74萬標準箱,連續19年保持廣西內河港口集裝箱第一大港地位。其中,長洲水利樞紐船閘突破億噸大關,成為名副其實的“億噸船閘”,與長江三峽船閘過貨量持平;2019年全年過閘船舶核載量2.32億噸,雙向過閘船舶貨運量1.45億噸,同比增長10.3%,再創歷史新高。鐵路方面,每天經停梧州的動車達139趟,往返廣州、南寧、佛山、肇慶等地實現動車“公交化”。航空方面,梧州西江機場通航城市達11個,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2萬人次,航線平均客座率達70%,成為桂東和粵西地區重要的支線機場。

梧州全方位“東融”一路暢通!

開門迎商

承接產業轉移集聚

4月15日,在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國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車間,800多名工人戴著口罩,在20條生產線上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為趕訂單,我們2月份就開始復工,預計今年產值達到10億元。”公司總經理許仕華說。這家總部位於廣州的全球知名電聲製造上市企業,去年把產業製造基地建在了梧州。

向東看、向東學、向東靠,梧州全力打造廣西“東融”樞紐門戶城市


4月17日,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江南片區國光梧州產業基地已經初具規模,各項配套逐步完善。

敞開東大門,融入大灣區。我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推動“東融”產業招商、產業轉移集聚,吹響面向大灣區招商引資、聚才引智的新號角。

圍繞“產業融”,我市出臺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編制工業佈局規劃優化實施方案等專項規劃,引導各縣(市、區)、園區集中力量,圍繞再生資源、醫藥食品、冶金機械、建材環保、電子信息、文化旅遊等六大重點產業開展招商和產業扶持,積極引導“灣企入梧”。為助力“灣企落地、灣企發展”,我市做實做強產業發展平臺,推動承接產業轉移集聚發展,再生資源、不鏽鋼製品、電子信息、陶瓷等大灣區產業轉移集聚鏈條“枝葉”不斷伸展。

作為目前全國最大的不鏽鋼產業基地,市不鏽鋼製品產業園重點打造廣西梧州高端不鏽鋼輕工產業園,鑫峰特鋼950毫米不鏽鋼全連軋綠色精品生產線日前正式竣工,成為今年全市復工復產以來,竣工投產最大的“雙百雙新”工業項目。梧州循環經濟產業園年產10萬噸再生鋅、金升30萬噸銅恢復生產技改升級、正威國際寶玉石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園區正積極申報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推進國家級再製造產業基地認定工作,力爭成為華南地區首家、全國第五家再製造產業基地。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圍繞產業鏈精準招商,2018年以來統籌推進嶺南食品工業小鎮等43個重點工業項目建設,國光梧州產業基地等19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產業聚集步伐加快。藤縣中和陶瓷產業園已入駐知名陶瓷企業21家、配套企業10家,建成37組131條生產線,“南國新陶都”產業聚集和品牌效應突顯。

今年一季度,全市“東融”招商再傳捷報,新簽約大灣區企業項目32個,佔新簽約項目的66.67%;投資額達41.57億元,佔投資總額的54.11%。

城市合作

推動粵桂協同創新

“東融”開放合作,梧州不甘人後。

“我們要做實‘東融’發展,搶抓高質量發展機遇,全面推動交通互聯互通,加快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建設,全面推進產業大招商,推進多層次區域合作,全面提升東大門形象。”市委書記全桂壽多次強調“東融”發展的重要性。

2011年以來,我市紮實推進“東融”城際合作,先後與廣東肇慶、雲浮、佛山、廣州、茂名等市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搭建起戰略合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分管市領導工作協調會和市長聯席會議三個層面的工作協調機制。

聚焦生態環保合作,我市完善打擊跨省非法轉移聯動機制,與賀州、肇慶等兩廣多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和突發環境事件合作機制,嚴厲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組織部門推行“人才+項目”雙招雙引模式,在大灣區設立引才工作站,聘任引才大使,2018年以來共引進高層次人才超300人,引進和培育大數據應用項目、機器人項目等16個創新創業項目和團隊,並與10多個智力機構達成戰略合作關係,落地各類人才項目20多個。通過舉辦西江經濟發展論壇等方式,我市與大灣區多個城市在社會治安、城市治理、環境保護、醫療服務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其中與肇慶、雲浮、茂名合作推動醫療惠民項目,實現35項醫療檢驗結果互認。我市還建立兩廣四縣(市)綜治信訪維穩聯防聯控機制,與肇慶、雲浮聯合開展西江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工作,在兩廣交界處建設公安檢查站雙向檢查通道,快速查處暴恐、禁毒、涉外務工人員非法入境案件,助力平安“兩廣”建設。

從一個項目到一片領域到一座城市,我市不斷深化拓展“東融”城市合作層次,“生態融”“人才融”“治理融”一體化加速形成。截至目前,我市與廣東廣州、佛山、肇慶、雲浮、茂名等城市合作,共商定約200項重點合作項目和事項,總投資超20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