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新會張保仔清嘉慶年間大海盜

張保仔(1783~1822),原名保,別名寶。清嘉慶年間大海盜。後被清政府招安,官至福建閩安副將。 張保仔,廣東省新會江門人,出生於漁民家庭。由於清政府閉關鎖國,限制百姓出海捕魚,經商等活動,浙江,福建及廣東地區沿海百姓為了生活被逼與官府作鬥爭,無家者,被通緝者流浪於東南亞海域,日久變成海盜,搶劫來往商船和沿海百姓。


廣東新會張保仔清嘉慶年間大海盜


15歲那年,張隨父出海捕魚,被海盜紅旗幫鄭一擄去,從此上了賊船。鄭一賞識他其手腳靈活,嘴巴乖巧,令跟隨左右,呼做保仔。不久,收為義子,升為頭目。 嘉慶十二年(1807年)十月十七日,鄭一在一場颱風中被吹落海溺死。妻子石氏,人稱鄭一嫂,便成為紅旗幫的首領。寡婦石氏與張保母子相稱,而又經常獨處一屋,日久勾搭一起,結成姘頭,久之紅旗幫變張保仔為頭領。每遇形勢不利,部屬思想動搖,或決斷重大事情的時候,張保仔往往藉助迷信手法:先把自己的主張告訴道士,然後在“神樓船”召開大小頭目會議,經過一番議論之後,由道士形式地進行求神問卜,最後將張保仔的意見當作神的意旨,使部屬深信不疑,言聽計從。由於行動計劃的安排巧妙周密,因而取得預期效果。大小頭目把張保仔奉若神明,投靠的人不斷增加,勢力越來越大,成為各幫派海盜的首位。


廣東新會張保仔清嘉慶年間大海盜


經常活動於清政府勢力偏遠的南洋海域,所到之處經常殺掠沿海村落,搶劫來往商船貨物,勒索通行費,購買大量火器船備,擴張勢力。全盛時期有部屬7萬多人,大小船1000多艘。大船裝有大炮,備有不少短刀、長矛等,小船裝有旋轉炮,橫行於南海海域。 張保仔的劫掠對象以過往的官船、洋船為主,清政府多次派兵剿滅,均遭失敗,虎門協副將林國良戰歿於開洲,參將林發敗於阿孃鞋,總兵許廷桂喪命於桅夾門,水師提督孫傳謀失利於澳口。


廣東新會張保仔清嘉慶年間大海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