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強力撬動消費,廣州、上海在“憋大招”

消费券强力撬动消费,广州、上海在“憋大招”

你的城市發消費券了嗎?

從3月2日濟南發放首筆消費券開始,在最近的兩個月裡,已經有超過20個省份,50多個城市發放超過50億元的消費券。“滿150-75”、“滿100-50”,在疫情日益趨穩的背景下,一張張消費券助推著越來越多的人走上街頭。

不過,也有城市在刺激消費的手段上不走尋常路,例如上海。

從4月23日開始,上海市正式實施《關於提振消費信心強力釋放消費需求的若干措施》。其中的12條措施包括舉辦“五五購物節,全城打折季”系列活動,對購買符合要求的“國六”排放標準新車給予一定補貼等等。

不同的舉措,有著不同的考量。一邊是刺激零售、餐飲的消費券,優惠金額雖少但面廣,另一邊是上海拿出補貼專攻汽車消費。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24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稱,作為消費者,他更願意選擇消費券。

從實際的效果考量,盤和林認為,針對餐飲、零售和旅遊的消費券的提振效果會更好。“因為涉及的面更廣,使用的頻次也會高一些,尤其是對於低收入群體來說,(消費券)對改善民生各方面都有很好的好處。”

消費券撬動10倍消費

在這麼多發放消費券的城市中,溫州可謂花了最大手筆。

4月16日,溫州市宣佈將發放18億元消費券。如果平均到930萬的常住人口,每人可以獲得193.5元的消費券。除了溫州之外,杭州在3月份也已表示,將聯合商家發放16.8億元的消費券。

光大證券的研報曾指出,消費券對消費的額外拉動作用將會在10%至40%。但實際上,消費券的拉動作用又有多大?

消费券强力撬动消费,广州、上海在“憋大招”

部分城市和地區的消費券拉動效應。(圖片來源:時代財經 制)

隨著各地消費券的發放,有關部門也公開了消費券的“成績單”。

時代財經根據各地的公開數據整理發現,消費券的拉動效應大小不一。例如深圳、杭州以及鄭州,消費券帶動的市場消費金額比發放金額超出十多倍。

數據顯示,深圳市羅湖區、寶安區、光明區、福田區這四個區的消費券共帶動交易總額1.4億元,拉動消費高達14倍。而杭州自3月27日開始發放消費券開始,截至4月6日16:00,已經帶動消費22.26億元。其中一期兌付政府補貼1.45億元,帶動杭州消費18.05億元,撬動了超過12倍的消費金額。鄭州則以1427萬元的核銷拉動消費1.87億元。

不過相比之下,像佛山、紹興、嘉興等城市,消費券的拉動效應就稍有遜色了。

佛山市發展和改革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12日24時,共177.7萬人次使用消費券,合計使用4544萬元,有效核銷率90.9%,直接拉動消費1.6億元。

此前,不少專家在都曾建議消費券的設計要發揮好“撬動”的作用,而不僅僅是單純的消費“轉移”。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毛中根曾表示,消費券的發放要帶動更多原本不使用消費券就不會產生的消費。

對此,盤和林建議,消費券的發放應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同時在設計上儘量選擇非耐用型、替代效應較低的消費品,如本次疫情中受衝擊最大的餐飲、健身、文旅等生活服務消費品,能對當地需重點提振的行業起到切實有效的作用。

而從目前來看,盤和林仍然肯定消費券的拉動作用。“消費券對消費的拉動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幫助餐飲、零售等的一些店鋪度過暫時的難關,比起減稅、減租起到更大的支撐作用。”

消費券的效果有目共睹,不少城市都選擇跟進。在正式“解封”的11日之後,武漢市從4月19日起,分兩期向全體在漢人員投放總價值5億元的消費券。同時,武漢市還設置了約1800萬元的專用消費券,定向發放給低保、特困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盤和林預計,未來地方發放消費券的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

不發消費券,拉動消費還有大招

有人搶券搶得興奮,也有人等券等得著急。作為一線城市,廣州、上海的市民卻遲遲沒有等到消費券。比起向市民直接發券,廣州和上海豪擲過億對汽車消費進行補貼。

在上海的“五五購物節” 期間,拼多多方面透露將至少投入15億元參與,首批補貼的耐用品中包含55輛上汽集團新款汽車,每輛車最低直補超過10萬元。同時,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還可以繼續享受中央財政補助和購置稅減免等政策外,上海對消費者使用新能源汽車過程中發生的充電費用,再給予5000元補助。

而廣州則拿出了堪稱全國最大力度的汽車補貼政策,全年安排了4.5億元汽車更新換代消費補貼。市財政將對市民購買新能源汽車和置換國六標準新車予以補貼。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估計,一系列政策拉動的總產值將超過200億元。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23日向時代財經表示,廣州從補貼汽車消費入手,是一個深思熟慮的政策措施,既做到了變相發放消費券的功能,也產生了穩消費、穩生產的作用,

作為廣州市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汽車製造業在今年一季度的總產值下降了35.6%,佔比較大的限額以上汽車也下降32.3%,跌幅較1-2月份收窄3.6個百分點。

據廣州威爾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監測的數據,受疫情衝擊,廣州今年1月汽車銷量為38832輛,同比下降44.4%,而2月銷量僅有6460輛,與去年同期相比縮水64.6%。

林江表示,廣州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汽車製造中心之一,汽車消費不振會對廣州通過穩消費以推動穩增長產生障礙。“相反,如果汽車消費得以提升,一方面由於汽車消費的鏈條很長,會對餐飲、零售、批發、酒店等廣州比較重要的服務業產生穩定和促進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會對廣州的汽車製造產業產生拉抬的作用。”

與此同時,廣州在近年來因經濟下行也面臨著財政收入增幅放緩的壓力。

根據廣州市在2月份發佈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執行情況顯示,全市去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7.2億元,同比增長4%,較2018年下跌了2.5個百分點。而預算支出則達到2865.1億元,同比增長14.3%。

另從24日公佈的一季度情況來看,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94.2億元,同比下降8.5%,佔去年預算收入的23.2%。而在支出方面則同比下降了9.1%。

林江認為,廣州拿出較大數額的財政資金去發放消費券估計有難度。另外,廣州也無法靠簡單的刺激經濟規模來穩增長,需要有所取捨。

事實上,廣州亦有聯動商家舉辦全城聯動促消費活動,超過100家商超百貨、購物中心、餐飲企業參與,涉及4000多家門店。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林國強表示,此次活動涉及到零售、餐飲、百貨、超市、汽車、家電等全行業,各商家也推出前所未有的優惠折扣,累計補貼金額將超過10億元。

一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95.99億元,同比下降15.0%,降幅比1-2月擴大1.0個百分點,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下降12.0%。不過,林江指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指標並沒有把居民線上購物的因素充分考慮進去,廣州消費品零售的下跌暫時還不是個需要太擔心的問題。

近期,廣州在網上消費方面展現強勁勢頭。一季度,全市限上批發零售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8.6%,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9個百分點。網絡訂餐“點外賣”的熱度也在升溫,全市限上住宿餐飲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餐費收入同比增長51.1%。

林江指出,如果把電子商務因素充分考慮進去的話,降幅未必會那麼大。“廣州作為電子商務發展相當迅速的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暫時性下降並不足慮。”

疫情背景下市民的消費意願如何提振,固然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但林江認為,消費環境是否安全,疫情過後居民會不會擔心自己的工作能否保住,收入是否持續平穩增長,都是影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變動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