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魚》:如果生活容易,誰又願意拿著生命與命運抗爭到底?

餘華說,“拉克斯內斯的《青魚》讓我明白了史詩並不只是篇幅的漫長,有時也會在一部簡潔的短篇小說中出現。就像瓦西里康定斯基所說的‘一種無限度的紅色只能由大腦去想象’,《青魚》差不多是完美的展現了文學中浩瀚的品質。它在極有限的敘述裡展現了沒有限度的思想和情感。如同想象中的紅色一樣無邊無際。”

冰島,是一個靠近北極圈的國家,它的首都雷克雅未克素有“文學之都”之美譽。195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哈爾多爾·基爾揚·拉克斯內斯便出生於此,因為家境貧寒,從小飽經磨難,沒有受到過正規的教育,屬於自學成才的作家,具有獨特的個人魅力;他的小說也跳出了傳統文體形式的束縛和拘泥,語言質樸,哲理深邃,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青魚》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講述的是一個靠天吃飯的小漁村,這裡冰天雪地,氣候寒冷,生活資源極其匱乏。所幸的是靠近漁村的深海里生長著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青魚,漁民們以捕魚為生,青魚則是漁民們賴以生存的最大的資源,給他們帶來過輝煌的財富和富足的生活。可是由於某種神秘的原因,青魚卻逐漸消失殆盡,失去了生活來源的漁民們食不果腹、恓惶慘淡,這樣的日子維持了漫長的17年。17年後,杳無蹤影的青魚卻再次如潮水般湧來,面對從天而降的財富,漁民們欣喜若狂。對生存的強烈渴望,很多人不惜一切手段,盡其所有方法捕捉青魚,甚至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拿著生命搏生活。

讀者曾經閱讀《青魚》這部小說是在10年前,那時缺少生活的歷練,沒有生活的壓力,有的只是單純的美好理想和對幸福的嚮往,對書中人物的衣食住行、生活勞動皆被青魚所左右,感到很難理解,甚至感到有些好笑,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只覺著是人們的貪婪和無知,全然不知是在生活的重壓下人們所表現出來的無奈,更無法從更深層面知道那是人們在惡劣環境下和生命的抗衡。隨著生活的打磨和自己閱歷的豐富,再次重溫這部小說,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那些

字裡行間處處透露著的是生存的艱難,折射出的是貧困重壓下人性的本質,表現出的是在艱苦環境裡對命運的不屈和抗爭。

《青魚》:如果生活容易,誰又願意拿著生命與命運抗爭到底?

對未來生活的擔憂促使漁民透支身體換取財富

青魚按著它自己的怪癖能叫人變成富翁,也能叫人變成窮漢。

深海里的青魚,為居住在小漁村的人們帶來了取之不盡的財富。人們日復一日的下海捕撈,在冰凍的荒原上次次滿載而歸,一條條魚兒在他們的眼裡,那不是魚,是漁民們的衣食住行,是一家老小的依靠和保障,更是他們走向富裕生活的希望。漁民們辛勤勞作的結果逐漸換來了不菲的收益。山裡的村民住上了寬敞闊氣的房屋,村鎮的商家擁有了富麗堂皇的店面。孩子們也被送去了冰島的首都雷克雅未克學習,青春美麗的姑娘們添置了時尚的新裝。 外地的商人們也紛至沓來,商業貿易日趨繁忙。整個漁村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蓬蓬勃勃的繁華景象。作者在文章開篇也大篇幅的進行了描寫,著重點明瞭漁村人的命運要依靠棲息在深海里的這些任性的青魚來決定,青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時光流轉不息,命運多戕弄人。作為漁民生命線的青魚卻由於某種未知的原因一夜之間突然消失,持續了17年再也見不到青魚的蹤影。失去了青魚的漁村很快褪去了往日的繁華,無魚可捕的漁民逐漸陷入了困苦的境地,人們的生活朝不保夕,一切都跌入了黑不見底的深淵。然而青魚就像上帝一樣,在消失了整整17年後再次光臨了這個漁村!

這可是他們望眼欲穿的青魚啊,是大自然的憐憫和饋贈,它拯救著被飢餓折磨了17年的人們。青魚的到來,將漁民內心的希望點燃,將他們的情緒推向了命運的風口浪尖上。對生命的渴望和對未來生活的擔憂,讓他們將青魚當做救命稻草般牢牢地抓著,始終不願鬆手。人們興高采烈,傾巢而出,不分老少,不分男女,不顧身體狀況,他們攜帶著刀子、勺子、和鏟子,提著桶,拿著盆,絡繹不絕地來到碼頭邊。這裡升騰著久違的歡笑,流淌著幸福的音符,每張憔悴的臉上都洋溢著抑制不住的喜悅,卸魚、刮魚、運魚,人們夜以繼日通宵達旦地忙碌。 慢慢地,青魚讓漁村裡貧窮的人們再次都變成了富翁,該還債的還完了債,該上學的又重新拿起了書包,牧場也有了一群群吃草的奶牛,當地的銀行又迅速聚集起了人們百萬克朗的財富。

但在財富積累的背後,卻是人們透支身體博來的富足生活。由於長期的失眠和過度的疲勞,那些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們幹著活便一頭栽倒在地,永遠也醒不來;有人精神錯亂,胡言亂語,逮誰打誰;就連即將死去的病人,也迴光返照般將藥丸擲向大夫,又開始張羅起漁網準備出海;那些刮洗青魚的孕婦,在陣痛發作後被人們強行送回了家,可是沒過多久,她們又像沒事人一樣回到了勞作現場。

文中極具節奏感和畫面感的語言,讓讀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看似人們在拿生命博取財富,其實是他們恐懼青魚的再次離開,飢餓的記憶揮之不去,而青魚的一旦離開,飢餓將捲土重來,大自然又會把他們拋向命運的漩渦。因而,為了生活,他們別無選擇,唯有透支身體,拼盡全力,才能換取未來生活的保障。

《青魚》:如果生活容易,誰又願意拿著生命與命運抗爭到底?

嚴酷的環境使他們將自身的命運寄託於青魚

  • 貧瘠的資源和有限的自然條件,導致人們的生活物質極其匱乏

漁民們生活的 冰島,冰川遍佈,格陵蘭海和挪威海環繞四周,臨近北極圈。受著冰島地理條件的限制和寒冷氣候的影響,人們的生存空間極其有限,可以利用的也只有少量的牧場,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無法自給,滿目的冰川不能給人們提供足夠的生活保障,人們只能將目光投向深邃的大海。勤勞的漁民們為了多賺點錢養家餬口,維持艱難的生計,他們每天僅僅只睡一個小時,整日忙碌在尋求可以果腹的食物上。但隨著青魚的消失,漁民們一次次垂頭喪氣空手而歸,心存的希望也一次次被現實打碎。人們再次談起青魚,無不流露出深深地無奈和無盡的留戀,繁華的往事如過眼雲煙,恍若隔世。

漁夫們的房子開始破舊漏風,生活開始無著無落,孩子們也都上不起學,只能輟學在家。家裡曾經添置的新衣已經破舊不堪,衣不蔽體。附近的商店倒閉了,銀行破產了。為了能讓一家人活著,不至於餓死,男人們就出門找活路。留在家的女人和孩子們就去外面割草喂幾家合養的奶牛,但割到的草也僅僅只夠奶牛湊合著吃。

冰島的冬季就像人們渴望青魚再次出現那麼漫長,飢餓、寒冷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他們一趟趟的去碼頭,又一趟趟的無功而返,自然惡劣的天氣徹底斷絕了這群被飢餓和寒冷折磨著的人們的求生之路

《青魚》:如果生活容易,誰又願意拿著生命與命運抗爭到底?
  • 傲慢的官員和冷漠的社會環境,使人們得不到社會的關懷和救濟

被生活所迫的人們聚集在廣場上尋求生機,卻招來了當地官員的橫加指責,他們謾罵老百姓們又蠢又懶,只會製造麻煩。他們一次次訓斥著煎熬中人們,既然有這麼多的空閒時間,卻只知道遊手好閒,像個傻子似地站在廣場上挨凍。他們認為人們應該趁著這段休閒時間去好好讀書,長長見識,促使自己不斷進步。首都的名流們也紛紛到來,免費給老百姓們舉辦各類知識講座。但讓他們感到詫異的是,除了牧師、醫生、律師外,卻無一個老百姓前來。於是他們便有了恨鐵不成鋼的忿忿感,覺得這些漁夫們簡直不可理喻,不但缺乏精神信仰,竟然連送上門的知識盛宴也無動於衷,可見這兒的人是多麼地愚昧無知。

但此刻的老百姓們卻正在為家裡嗷嗷待哺孩子而唉聲嘆氣,正在為家裡能有一間遮風擋雨的安身之處而煎熬發愁,正在為能借來一小撮麵粉而絞盡腦汁。寫詩、讀書、政治,這些精神上的食糧,對掙扎在飢餓線上的人們來說,如同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他們的首要任務是需要實實在在的將肚子填飽。

地方官員的傲慢和冷漠就像周圍寒冷的冰川一樣散發出陣陣的寒意,無時無刻刺痛著漁民們的身體和心靈,這種寒意,痛徹心扉,讓漁民們心灰意冷,走投無路的人們急切地期望救命的青魚給他們帶來溫暖,帶來希望。

《青魚》:如果生活容易,誰又願意拿著生命與命運抗爭到底?

緊抓不放的青魚是老人對富足生活的回憶和眷戀

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一位名叫老卡達的90歲高齡老人,老人的腰已經彎得伸不直。青魚的到來,讓佝僂著背的老卡達早上6點鐘就要起床,辛苦勞作一天,也只能刮滿3桶青魚。但她依然不知疲倦地颳著一條條青魚,來賺取微薄的收入貼補家用。即便兒子如何好言相勸,如何用粗暴的語言想激怒她離開,都不能讓她丟掉刮魚的刀。

在漫長的一生中,她忘記了許多事,比如自己的兒女、情人、孫子,但貧窮苦難的經歷讓老人刻骨銘心,生活唯艱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老人體會最深,她記得只有青魚才能讓家人們活下去,因而本是頤養天年的歲數,她卻依然和年輕人一樣,拿著身體換取那一點點微薄的酬勞。當兒子強行帶她離開時,她邊哭邊罵著兒子,看似是對兒子發洩不滿,其實是擔心失去心中那期盼多年的夢想,這個夢想就是要得到不計其數的青魚,這滿筐滿筐的青魚在老人眼裡是以後生活的依靠,是一份份積累起來的財富,更反襯出老人對17年前擁有取之不竭的青魚而帶來的安定生活的回憶和留戀。

現在這一切就在眼前,唾手可得 ,但兒子卻奪走了老人刮魚的刀,這是割斷了老人的美好回憶、砍斷了老人的精神支撐柱啊!90年來的精神寄託和時日不多的未來,都濃縮在這一條條的青魚身上。青魚是老人也是漁民們身體裡流淌著的血液,是他們生命中的基因,他們視青魚如生命,代代相傳。

《青魚》:如果生活容易,誰又願意拿著生命與命運抗爭到底?

頑強不屈與命運抗爭到底的人們永遠值得尊敬

餘華在《活著》裡寫過這樣一句話:“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這部小說語言簡潔質樸,融入了作者切身的人生經歷,讀來真實感人。如同作者在他那部最優秀的作品《漁家女》裡所說,“同情是最高級的詩歌的源泉……”因而,在這部小說中,人類的苦難讓作者將悲憫的眼光放在了文字之上,平實的字裡行間流淌著對人類的熱愛和同情,以及對生命和大自然的敬畏。

人類最深痛的災難便是飢餓帶來的苦難,面對大自然設置的一道道障礙,為了活著,他們必須忍受命運的摧殘,必須拿著生命去和大自然做著殊死的搏鬥。人人都知道生命僅有一次,可是在命運的低谷,那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諺語和勵志的雞湯文還不如一把野菜來的實惠。

以前看過一部電視劇《葉落長安》,講述了1942年在河南連續幾年災荒之後,顆粒無收,導致大批的難民居無定所、食不果腹,顛沛流離,在兵荒馬亂中逃荒來到陝西謀生活的故事。女主人公郝玉蘭在西安小東門暫時尋找了落腳之處,在生活極其艱辛的年代裡養育了七個孩子,風風雨雨度過了幾十年的歲月。面對窘迫的生活,郝玉蘭堅信著活下去的信心,堅信只要活著就有改變生活的希望,只要活著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這種面對苦難的態度和《青魚》裡描寫的漁民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如果說《葉落長安》是一部心酸的遷徙史,那麼《青魚》則是一篇絕地求生的生活史,各自的主人公都演奏出了不同的命運交響曲。

今天的我們只是看了看這些作品,對於沒有經歷過飢餓的人們,誰又能懂得他內心的酸楚和無奈?誰都知道生命的寶貴,可是生活卻不從曾優待過他們。如果生活容易,誰又願意拿著生命與命運抗爭到底

冰島的漁民們,他們也只是芸芸眾生中的滄海一粟,普通而平凡,

青魚就是他們全部的夢想、希望、尊嚴、信心、責任……從他們的身上,讀者似乎也能看見自己的影子。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或多或少都有一個“青魚”,或感情上的,或工作中的,或生活上的,那種內心的煎熬、困頓、無助,無不讓人倍受折磨,寢食難安。畢竟,只有極少數人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大多數人從出生就註定像一群沒傘的孩子一樣,只能在風雨裡奔跑。因而便同他們一樣,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和大自然抗衡,用生命書寫著人類面對艱辛不屈不撓的讚歌。

《青魚》:如果生活容易,誰又願意拿著生命與命運抗爭到底?

作者哈爾多爾·基爾揚·拉克斯內斯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很渺小,但同時也很偉大。面對苦難的生活,許多悲壯的故事令人扼腕嘆息。在歷史的長河中,強者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弱者被命運扼住了咽喉。古今中外,每一個有著不屈精神的人都值得人們欽佩;每一個有著堅強意志與命運抗爭到底的人都值得人們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