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俠客行》,懂時已是而立年

前些日子,央8播演了新版《俠客行》,看了一點就不看了……我不想在此抨擊什麼,畢竟那部劇也耗費了很多人的心血,只能說我本人並不受用。

年少不懂《俠客行》,懂時已是而立年

相反,我對兒時曾看到的老版《俠客行》——吳健版《俠客行》——倒是重新審視了。

年少不懂《俠客行》,懂時已是而立年

兒時的我,看這個版本時,覺得製作粗糙(尤其是特效方面),服裝也不太喜歡,武打倒是蠻不錯的。

年少不懂《俠客行》,懂時已是而立年

演員方面嘛,印象中沒有特別深刻的人,只知道有些演員很熟悉,就是叫不上名來(例如扮演石清和白自在的演員,十分眼熟。後來才知道扮演石清的是姬麒麟,也就是後來的白眉鷹王。

年少不懂《俠客行》,懂時已是而立年

扮演白自在的就是《康熙王朝》裡的蘇克薩哈。當然還有扮演丁不三的"姚啟聖"和扮演白萬劍的"大鵬鳥")。等到過了些年,真正看了一遍金庸老先生的《俠客行》的原作時(非新修版),再回過頭來看這部劇,可真謂是良心劇作了!

年少不懂《俠客行》,懂時已是而立年

第一,我在網上查得該劇拍攝時,預算極其有限,甚至多次都快拍不下去了。可眾位參與者還是堅持下來了。相信這其中辛苦自不必多說了。

第二,該劇取景幾乎都在西北,劇中展現出來的江湖,不似江南般秀氣可人,卻大有北方般豪放粗獷。有些美國西部片的感覺。而鄙人感覺這樣的江湖似乎更為真實。

年少不懂《俠客行》,懂時已是而立年

第三,編劇和導演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上,為了使完整地展現書中的一些"暗筆"與內心活動,同時也是為了拓展劇情(畢竟,《俠客行》是金庸大俠諸多作品中較為短小的),專門添加了石中玉到處拈花惹草與胡作非為的一條線。既能展現並印證江湖中關於石中玉的惡行,也能與"石破天"的純真樸實形成鮮明對比。

年少不懂《俠客行》,懂時已是而立年

關鍵是這條線並沒有讓人感覺雜亂,反而與"石破天"的主線劇情形成了相輔相成的效果,同時也增添了一些喜劇元素。石中玉越是胡作非為,江湖人士越是仇恨"石破天",也讓觀眾對"石破天"的委屈感同身受。還有,劇中編劇和導演為了給本劇中樹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壞人",專門在貝海石的身上加大了戲份,把貝海石的狠毒陰損以及武功都誇大了。我覺得大可不必。我始終認為,天底下很少有純粹的"壞人"和"好人",畢竟"人無完人"。

年少不懂《俠客行》,懂時已是而立年

第四,主角與配角的演技的確在線。主演吳健自不必多說了,沒記錯的話在這部劇之前演過《西遊記後傳》中的"喬靈兒"。喬靈兒展現了他的儒雅和柔弱,而石中玉和"石破天"的一人分飾又印證了其英勇和"輕佻"。

年少不懂《俠客行》,懂時已是而立年

而配角的表現著實令人眼前一亮!謝煙客的糾結和重諾、丁不三的亦正亦邪、丁不四的痴情妄想、白自在的不可一世、石清夫婦的舐犢之情、貝海石的工於心計、白萬劍的正氣凜然、賞善罰惡二使的公正明察、白阿繡的單純可愛、丁璫的狠毒靈怪、侍劍的機靈善良、史小翠的爭強好鬥、龍木二島主的超凡於外等等,都演繹得恰到好處。雖然很多演員並不似當今的"流量小生"引人注目,但相信他們都是對自己的角色進行了深入剖析。

年少不懂《俠客行》,懂時已是而立年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表達一下我的觀點,我認為這部劇裡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丁不三和丁不四。我也很奇怪,為什麼不是石破天。我只想說,我認真觀察了劇中扮演這兩個人物的演員,他們對角色的把控和微表情的變化,都是把"不三不四"演繹到了骨子裡,而且可愛至極。

年少不懂《俠客行》,懂時已是而立年

總之,我很希望以後的製作武俠片的導演和投資人,能夠不單一地以特效為主,而是在武打場面和武打設計注重一些,如同上世紀九十年代TVB製作的金庸劇一樣,讓觀眾酣暢淋漓地走一次"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