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紀霖:再見!全球化1.0時代


許紀霖:再見!全球化1.0時代

經許紀霖教授授權發表,答問FT新聞網

這場大流行病會成為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嗎?

許紀霖:從八十年代開始的全球化,到特朗普上臺以後,已經開始搖搖欲墜,經歷英國脫歐、中美貿易戰,到這次全球大疫情,很有可能會為這一輪全球化劃上句號。這並不意味著以後各國都完全是關門主義或貿易壁壘,而很有可能進入一個“後全球化時代”。全球產業分工不再是像過去那樣,完全按照最大效益原則,意識形態和國家安全將會是比經濟效益更高的考量。世界與中國的完全脫鉤是不現實的,但是對中國的依賴度將大大降低,中國的世界工廠位置將大打折扣。不要期待疫情結束之後,還會回到原初,即使全球化還在延續,將是一個全新的2.0版,即我說的“後全球化時代”。這一新時代的來臨,已經是不可逆轉之趨勢,其具體形態、交往方式和網絡結構如何,將有待於經濟學家、政治學家和國際關係專家們來提前預判。預判能力越強,中國越會處於主動,不犯方向性的錯誤。而以往的錯誤,往往是由於觀念嚴重滯後於變化,看不清時代變化的大趨勢、大方向所致。

許紀霖:再見!全球化1.0時代

我們已經看到不同體制(在不同階段)應對方式的利與弊。如果比較各國“作業”,中央集權、地方自治、公民社會各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

許紀霖:我們已經看到各國有不同的抗疫模式,第一階段的勝負一目瞭然,但抗疫是一場可能持續1-2年的持久戰,誰笑到最後,還遠遠難見分曉。

在我看來,到目前為止,最典範的是三種模式,中國嚴防死守的休克模式、英國群體免疫的放任模式,和介乎二者之間的東亞四小龍模式。其他國家的模式暫時還不具有典範意義,意大利、西班牙是失敗的,美國、德國是混合型的。

其他國家抄不了中國模式的作業。之所以抄不了,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制度不一樣,沒有一個國家(除了俄國)能夠像中國這樣具有權力高度集中的行政動員能力和管控能力。另一個是文化傳統不同,中國民眾聽話,服從權威,也有封建割據的傳統。封建割據與高度的中央集權可以同時存在,成為一種弔詭性的奇異現象,從歷史到現實都是如此。當民眾都龜縮在一個個封閉的土圍子裡面,病毒自然就被悶死了。

另外一個極端是英國的群體免疫模式。這也是別的國家很難完全模仿的,具有盎格魯·薩克遜民族獨特的個性。這個民族不太相信、也不願意政府為自己選擇和管控,他們相信,每個人都是經濟理性人,會按照自我利益作出最理性的選擇,只要告訴我真實的信息就ok了!約翰遜首相是牛津學霸,是丘吉爾之後英國最聰明的首相,他將最壞的結果告訴英國公眾,反而起到了各種強制令起不到的禁足效果。當然,英國這種放任的群體免疫療法,也是迫不得已,他們錯過了早期防控的最佳時期,感染已經大面積瀰漫,只能將錯就錯,以英國功利主義的方式,用壯烈的局部代價換取全體利益的最大化。

許紀霖:再見!全球化1.0時代

這兩種極端的模式孰優孰劣?中國模式持久不了,英國模式代價昂貴。如今公認比較成功的抗疫典範,反而是介乎兩者之間的東亞四小龍模式,特別是韓國模式。韓國一度局部爆發,但成功地控制住了,但並不像中國那樣,以社會生活和企業生產的停擺為代價。技術上的成功大家都知道,採取的是大規模檢測、迅速隔離的措施。但除了技術之外,還有什麼制度和文化上的因素?在1980年代曾經有過東亞儒家資本主義之說,現在四小龍的成功抗疫是否也與儒家式的自由民主有關?我的初步結論是,自由法治體制(如新加坡)和民主體制(如韓國)使得信息比較透明,最大程度地抑制了對疫情的瞞報謊報,從而公眾能夠像英國人那樣有明智的理性選擇,也能對政府的社會公共政策有輿論的監督和矯正,比如香港的公共輿論和醫生的公共行動倒逼特區政府採取更為堅決果斷的措施。另一方面,悠久的儒家文化傳統,也使政府比較有權威,民眾具有相當的自律,無論是官府還是民間,都繼承了儒家的精英主義傳統,尊重專家的意見。

一個國家的抗疫模式,不僅是技術性的,也是政治性和文化性的,也就是說,受到政治體制和文化傳統的制約。同樣是自由民主體制,不同的文化傳統,就會形成不同的抗疫結果。相比較而言,民主國家裡面,新教國家比如英美、德國和有儒家傳統的東亞四小龍,在抗疫成績單上,要比天主教國家好得多。這次意大利、西班牙全線潰敗,與天主教文化傳統不是全然沒有關係。拉丁文化的民眾,生來浪漫任性,政府也比較軟弱無能,法治秩序與公民自律都及不上新教國家。


許紀霖:再見!全球化1.0時代

美國如今成為確認病例最多的國家,但我依然對它抱有審慎的樂觀。這個樂觀,不僅基於美國擁有世界上領先的完善醫療體系,更重要的是兩個指標,一是國家的動員能力,二是社會的自治能力,美國作為一個自由的帝國,兩者兼備,而許多國家,往往只具備其中的一個能力。

世界各國的抗疫模式,已經呈現出多元競爭的態勢,不同的模式之間,並非水火不相容,完全可以互相借鑑,互抄作業。以中國為例,第一階段嚴防死守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對付得了持久戰,勢必要借鑑東亞四小龍的經驗。而當新冠病毒慢慢退化一個普通的大型流感時,最終也會與英國模式殊途同歸,走向群體免疫之路。因此,不要自以為是,不要因此形成依賴路徑,要善於學習,隨機應變。最重要的經驗與教訓,就是要按照疫情自身的內在法則去抗疫,儘可能地去政治化、去行政化,尊重靠譜的專家的意見,以專業主義的態度辦專業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