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臺拖拉機,被印在了人民幣上——“東方紅拖拉機”的光輝歷史

有一臺拖拉機,被印在了人民幣上——“東方紅拖拉機”的光輝歷史

一拖生產的“東方紅”拖拉機,上了1962年版第三套1元面值的人民幣。

1958年7月20日,河南省洛陽市西郊的第一拖拉機制造廠,鑼鼓喧天,人聲鼎沸。

在無數好奇目光的注視下,一輛大紅顏色的“大個子”,披紅掛綵,拖著寬寬的履帶,緩緩走出廠門。

相比圍觀群眾的好奇,工人們則顯得更加激動和自豪,他們手舞紅旗,歡天喜地跟在“大個子”身後,還有人不時抹把眼淚:他們的“孩子”——新中國的第一臺拖拉機終於誕生了!


有一臺拖拉機,被印在了人民幣上——“東方紅拖拉機”的光輝歷史

第一輛東方紅拖拉機開出廠房時的盛況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還有人記得當時的盛況。人們的激動和自豪是發自內心的,因為這個“大個子”的出現,我國幾千年耕田依靠牛的歷史被改寫,農業機械化的序曲被奏響!

這輛有著重大紀念意義的拖拉機被送給洛陽新唐屯,這個村為一拖建設作出了巨大犧牲。

為了迎接“大個子”,新唐屯村人喜氣洋洋地換上新衣,扶老攜幼,敲鑼打鼓,彷彿迎接遠道而來的英雄......


有一臺拖拉機,被印在了人民幣上——“東方紅拖拉機”的光輝歷史

東方紅拖拉機制造成功,中國進入了“耕地不用牛的時代”


拖拉機長啥樣子,好多製造者都沒見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百廢待興。當時我國有80多萬個村莊,還在以人作牛耕的方式進行農業生產。

中央政府咬緊牙關從國外進口的2.8萬臺拖拉機,光是支援全國重點農場都遠遠不夠。於是,在制定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我國就把設計和建設第一個拖拉機制造廠(一下簡稱“一拖”)提上了日程。

1953年7月12日,中國一拖籌備處建立;10月,籌備處代表在莫斯科與蘇聯正式簽訂《拖拉機廠初步設計審批議定書》;11月,籌備處副主任楊立功被任命為一拖的廠長;1954年2月,在毛澤東主席的指示下,國家計劃委員會發電文,正式決定中國第一個拖拉機制造廠廠址選在洛陽市的澗河西部地區!

於是,來自東北、上海等地的上萬名的建設者相應號召,齊聚洛陽。當年春天節,時任武漢新華社中南總分社辦公室主任的蘇遠“聽了這些新鮮的偉大任務,高高興興地來到了洛陽。”

雖然,在去洛陽前,他還沒有見過拖拉機什麼樣。

四個輪子能走就是拖拉機?

蘇遠的經歷絕非個案。拖拉機到底長什麼樣?它的功能都有哪些?在當時技術落後、信息閉塞的中國,這些問題很多人並沒有答案。

1958年的一個上午,在一拖廠前廣場上,一群人推著一輛4個輪子的“怪物”,向一拖人示威:“我們小廠都已經生產出拖拉機了,你們大廠為什麼還不生產拖拉機?”

這是洛陽一個修理廠用發動機裝了四個輪子,拼湊出的需要人推的“拖—拉—機”。

在那個大躍進的浮誇年代,如果沒有嚴謹的精神和過硬的技術,鬧出這樣的笑話,生產出這樣的怪物不足為怪。但是,一拖人的腳步堅定而紮實!

一拖建設早期,從專家指導到技術骨幹培養,從廠房建設到精密設備製造,都得到了蘇聯方面的全力支援。

但隨著中蘇關係惡化,大批工裝設備不能到位,工人們只能加班加點用更多的實踐彌補經驗的不足。他們每天從早上8點開始工作,一直到次日凌晨1點,然後集體睡在廠房內,這樣的奮戰曾持續半年之久。

1978年7月20日,第一輛“東方紅”拖拉機被工人們用鐵錘敲敲打打製造出來,於是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有一臺拖拉機,被印在了人民幣上——“東方紅拖拉機”的光輝歷史

地盤車間正在裝配第一臺東方紅拖拉機


“東方紅”名字的來歷

事實上,新中國第一輛拖拉機到底叫什麼好?這個問題讓很多一拖人,洛陽人乃至全國人民糾結了很長時間。

從最初一拖工程師取的“D·T·54”到機械部提名的“鐵牛” ,再到洛陽市提出的“龍門”和“白馬”,一拖人都覺得還不夠滿意。


有一臺拖拉機,被印在了人民幣上——“東方紅拖拉機”的光輝歷史

“白馬牌”也曾為一拖製造拖拉機的熱門待選商標(圖片來自網易)


直到那一天,一首熟悉的陝北民歌在廠區內迴盪: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東方紅!這個響亮而意義深遠的名字經廠辦領導提議,立刻得到了全長職工的認可,並出現在一拖生產的所有拖拉機車頭上。


有一臺拖拉機,被印在了人民幣上——“東方紅拖拉機”的光輝歷史

“描金”是當時東方紅拖拉機生產的一道特殊工藝


它被印在了人民幣上

1959年10月12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視察一拖,他對工人師傅們說:“你們要記著,你們是‘中國第一’啊!要出‘中國第一’的產品,出‘中國第一’的人才,創造‘中國第一’的業績!

一拖人沒有辜負周總理的期待。 1959年10月31日,一拖的工程驗收鑑定完成;1964年底,第一期工程全部建成,並全面達到了原設計的生產能力;當時,全國機耕地60%以上的耕作任務都是由東方紅拖拉機完成的!

“東方紅”拖拉機是那個時代“農業機械化”的代名詞。1962年版的第三套1元面值人民幣上,一位女青年駕駛東方紅拖拉機的英姿讓人印象深刻。

半個多世紀的歲月過去,第一臺壓路機、第一臺軍用越野汽車都在一拖相繼誕生,一拖也走出國門,累計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農業機械、工程機械等各類產品數萬臺。

1958年7月20日的那個“第一”,和一拖創造的更多“第一”一起,都已成為新中國富民強國曆史上濃重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