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某事件告訴我們,推進兒童性教育工作刻不容緩,家校該如何做?


鮑某事件告訴我們,推進兒童性教育工作刻不容緩,家校該如何做?


近日,某上市公司高管性侵未成年“養女”的消息,和疫情一樣,被推上風口浪尖,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鮑某明是否性侵,當事雙方各執一詞。為此,最高檢和最高法院專門派出了指導組,相信法律終有公正結論。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性侵兒童的事件並不罕見。前段時間,韓國的N號房事件、湯蘭蘭事件、比利時性侵博物館展覽等事件,都在述說著成人對兒童性犯罪的恐怖。


鮑某事件告訴我們,推進兒童性教育工作刻不容緩,家校該如何做?


我國在2013年-2016年間,全國法院審結的猥褻兒童案就有10,782起。這只是冰山一角。據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表示:兒童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害,其隱案比例是 1:7。

這也就意味著,被爆出來的案件背後還有7成未被發現。


隨著鮑某明事件的持續發酵,越來越多的網友在網上傾述他們童年的不幸。很多網友表示自己在幼時被自己周圍的熟人(哥哥,外公,繼父,鄰居家的叔叔等)以“玩遊戲“的藉口實施侵犯。


鮑某事件告訴我們,推進兒童性教育工作刻不容緩,家校該如何做?


當事情發生時,由於他們還太年幼,沒有任何性安全防護意識,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等到後來明白了,帶來的就是毀天滅地的痛苦。《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作者林奕含就長期籠罩在少時被侵犯的陰影中,最後選擇了自殺。所以,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做好適齡孩子性教育是當務之急。


家長忽視性教育的重要性


可悲的是,對於性話題,很多中國家庭一般採取迴避的態度。甚至,有些家長認為“給小學生講性教育還太早”。

“女童保護“曾對全國 31 個省份的 9151 位家長進行的調查問卷顯示,68.63% 的家長表示沒有對孩子進行過防性侵教育。

這也側面反映出家長性教育缺失。很多家長本身就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性教育知識,對性知識匱乏、無法正確認識性教育,且缺乏溝通技巧,不知道如何適度地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因此,不少家長採取的還是傳統的手段,認為孩子到了年紀就會無師自通。殊不知,兒童在未成年時期大多沒有防人之心及對自我保護的觀念,因而常給惡魔可乘之機。


性教育最大的謊言就是“你長大了就懂了”。


性教育普及困難重重


更諷刺的是,很多家長不僅自己不會給孩子科普性教育,還會阻止學校對孩子進行科普教育。

2018年推出的《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家長覺得尺度過大,群體激憤,聯合抗議,最終迫於輿論壓力緊急收回。


鮑某事件告訴我們,推進兒童性教育工作刻不容緩,家校該如何做?


事實上,這套教材是北師大兒童性教育課題組老師花費7年時間根據 2009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研發編撰的。

書中通過場景式對話、器官圖片、名稱展示等,希望孩子提升自我防範意識,別被侵犯了卻渾然不知,還給加害者二次傷害的機會。

家長如此強硬的牴觸態度,讓性教育的普及困難重重。

雖然,現在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對小學生的性教育普及,但由於家長的質疑和反對,讓全面推展性教育普及變得更見艱難。

性教育水平還存在地方差距。研究人員對成都、上海及部分農村地區家庭,就“是否展開性教育”進行過調研,發現只有一些發展比較好的城市從小學就開始進行性教育,而在偏遠地區,性教育水平仍非常落後,甚至“談性色變”。

性教育相關課件非常少,有些很好的課件還因為家長反對而被腰斬。因此很多老師沒有一個好的教案參考,對講解的“度”也無法把控。

另外性教育不會作為考試內容,一些老師為避免尷尬,也不會深入的講解。

目前,如何開展性教育,在家庭、學校以及政府方面,還沒有一個具體而完善的體系。雖然,現在為了杜絕犯罪,大家都開始重視兒童性教育。但很大隻是停留在思想上的重視,究竟該“如何行動“、”如何開展”,家長和老師都比較迷茫,因而造成全社會對兒童性教育的缺失。


如何做好性教育普及工作


《關於做好預防少年兒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見》特別指出:要通過課堂教學、講座、班隊會、主題活動、編髮手冊等多種形式開展性知識教育、預防性侵犯教育,提高師生、家長對性侵害犯罪的認識。

性教育是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各界全面參與的話題。最好是由學校主導,家庭配合。因為學校老師總的來講更懂教育學和心理學,並且家長不可漠視。

《教育要參》性教育研究中心認為:學校對學生進行性教育,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教科書進行分級


小學生對於性教育還很懵懂,尤其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

可以借鑑韓國文教部發布的《性教育指導資料》,將性教育從幼兒園開始進行分級。不同年齡階段選用不同的課本,當然教育的著重點也不一樣。

針對低年級,要讓學生知道哪些部位是別人不能碰的地方,如何區別自己是否受到了侵犯。針對高年級,要讓他們明白男生和女生的不同,科學地面對自己身體的變化等。


2、對家長進行性教育


由於我國對公民進行性教育科普的工作做的不多。不少家長在小時候也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性教育知識科普,他們也不太明白如何對自己的孩子開展性教育。因此,對家長進行性教育必不可少,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可以有所作為。

學校可以定期與家長溝通,或成立專門的微信組,對家長進行專門的科普教育,用事件說明開展的必要性,讓家長朋友們正確認識性教育,而不是還停留在傳統的“談性色變”。

引導家長,主動和孩子溝通性教育話題,加強孩子對自我安全的保護意識,非常重要。

在被公認的世界性教育最成功國家芬蘭,孩子在6歲時就會接受性教育,孩子可以與父母平等交流此類話題。


3、兒童性教育輿論宣傳


越是遮遮掩掩,越會給人可乘之機,應加強開展兒童性教育宣傳。

性教育就要大大方方講出來,聯合學校、社區和家長朋友,通過社區海報、社區公眾號推文、社區微博等方式,對兒童性安全進行科普宣傳。

通過場景插畫形式,讓孩子對怪叔叔怪阿姨有個防備心理,讓父母對周圍與孩子過於親密的“熟人”有防範心理,也讓社會群體關注兒童性教育安全。


4、加深對教師的性安全知識教育


但是目前,很多老師的性教育知識也比較匱乏,給學生講解根本就把握不了尺度,我們需要這些應對辦法。

成立專門的性教育研究小組:學校應該首先對老師進行心理評估和過往進行調查,注重教師的師德是否達標。對舉止有違師德的嚴禁錄用,建立行業黑名單;對於心理素質合格、沒有性犯罪史,號召對性教育有所研究的老師成立專門小組。

積極參加相關培訓並積累經驗:定期組織老師參與各級行政機關或社會機構舉辦的兒童性教育培訓,並讓培訓結業優異的老師在校內進行分享。與此同時,鼓勵學校開展兒童性教育課題研究,並給予經費支持。

師範類學校制定相關的課程:師範院校是教師的搖籃,建議開設《學生性教育教材教法》課程。當然,首先得有教育部審訂的教材。這樣可以很好地解決老師因缺乏性教育教材導致教而無法的問題。

定製相關性教育課時:學校一定要規定專門的課時,對學生進行相關科普,禁止任何老師以任何藉口佔用課時。


5、社會各界應給予相關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三條寫到:“計劃生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民政、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部門應當組織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學校應當在學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徵的適當方式,有計劃地開展生理衛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

現實中,我們會面對很多問題,社會應該給予一定的支持。國家確實應該考慮全面放開計劃生育,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和獨生子女教育的缺憾。當然,這是題外話,以後專文論述。


6、淨化互聯網不良信息


雖然我國開展了相關“掃黃打非·淨網”活動,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可避免有漏網之魚。

此次鮑某明事件,牽扯出“送養”黑色產業鏈。

很多家長之所以會“談性色變”,是因為網上很多低俗的廣告造成的潛意識,害怕這些低俗廣告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社會各界尤其是網絡主體加大內容審核力度,過濾互聯網不良信息,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比如各大APP都推出相關青少年瀏覽模式,非常值得推廣。


7、出臺相應的措施


《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明確提出將生殖健康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然而現實中,該項政策在很多地方未得到執行。可見,只有政策沒有政策落地的細則或措施是不行的,建議全國人大或各地政府制訂相應的條例或細則,這樣各相關部門執行起來才不會流於形式。

在英國,通過法律層面規定必須對5歲的兒童開始進行強制性性教育。

可以借鑑英國的行為,對相關政策的實施情況進行考核,提高性教育相關政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完善學校性教育體制。


結語

當前,要求學校更多地開展青少年性教育工作的確有難度。因此,最可行的方法就是父母更多地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