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他的前半生是武藝超群的俠士,是出入高官府邸的江湖大佬,他的後半生是深藏不露的文人,是潛心畫壇書齋的閒雲野鶴。這位風雲三尺劍、花鳥一床書的人,就是陳子莊。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陳子莊

陳子莊出生於四川省榮昌縣,別名“石壺”,是一位巴蜀畫壇的奇才。

陳子莊善於繪畫山水、花鳥、人物,他學習百家之長於一身,創建獨樹一幟的風格,對整個川渝乃至全國的繪畫藝術都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自幼學武的經歷又讓他一直到晚年都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在他的畫中可以領略大千世界,山山水水所散發的強勁生命力。

他的作品多是寥寥幾筆,挺拔俊秀、蒼勁有力。“子莊風格”在中國繪畫的現代轉型上佔有一席之地,既有過人的天賦和觀察力,又有刻苦鑽研、潛心修煉的品格,造就了他的不同凡響。

成都畫院“藝術大家與四川”系列講座中,著名美術史家,四川博物院首席專家,成都畫院顧問魏學峰教授以《陳子莊藝術散論》為主題,對陳子莊藝術進行解讀,通過對其作品的分析,引領聽眾走進石壺的世界。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講座現場

【直播回看】魏學峰:陳子莊藝術散論

在魏學峰看來,陳子莊先生是20世紀四川傑出的藝術大家,也是20世紀中國畫壇的大家,他用五個“大”來概括陳子莊先生的地位和學術地位:第一是“大奇”——他的人生波瀾壯闊、充滿傳奇;第二是“大簡”——陳子莊先生的審美的傾向是趨於簡淡;第三是“大巧”——陳子莊說要創造不同的表現方法;第四是“大融”——他能夠把藝術史上有用的東西包容在自己的作品中間,能夠使自己的作品通過深化來提煉自己的藝術境界;第五是“大藏”——他的人生的態度是一個“藏”,他的精神也是一個“藏”。

“大奇”——波瀾壯闊的人生

陳子莊的人生可謂“大奇”。

1913年,陳子莊出生於四川榮昌。原名陳富貴,後改為子莊,號下里巴人、蘭園,50歲以後號石壺,又號十二樹梅花主人。一生中他有很多字號,但是最常見用的是蘭園、子莊和石壺。

陳子莊老家原來的老地方是在永川的永興場,榮昌有一個很特別的非遺項目就是紙扇,永川當地還有一個燒窯的窯場,陳子莊的父親便在那畫紙扇。從小耳濡目染的陳子莊一生都在畫扇面,這跟父輩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

從6歲開始,陳子莊一邊放牛一邊開始學畫畫,7、8歲拜了當地有名的武林高手為師學習武術。11歲到14歲,陳子莊在四川各地不斷拜訪名畫家,同時與人家交手,學習武術,雖為四川人,但身材高大,臂力過人,常愛打抱不平的他被當地人稱為“俠士”。16歲,到了成都後陳子莊結識了一位武林高手馬寶,跟隨習武並有很大進步。同時,認識了畫家劉既明。劉既明20年代初在上海昌明藝專讀書,是海派在四川最早的傳播者。19歲,陳子莊認識了著名的南社的成員談月色,南社是民國時期著名的一個文學團體,有一千多當時著名的文人加入,成員有孫中山、弘一大師、陳去病、柳亞子等等,其中有一位女畫家叫談月色,她的先生蔡哲夫也是當時一個很有名的學者和書法家,由於這兩個人在當代藝術界交往見識都非常廣闊,這對於年僅19歲的陳子莊來說幫助很大。後來陳子莊經蔡哲夫先生的介紹,又跟陳步鸞先生、肖仲綸先生讀《老子》、《莊子》和《易經》,開始學國學。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20歲時,陳子莊在德陽一邊開設武館一邊畫畫。23歲在成都的一家畫廊“荊關拾遺齋”當學徒,幫人賣畫。在老字號的買畫賣畫經歷,使陳子莊開闊了眼界,又由於四川當時一個大軍閥王纘緒經常在畫廊選畫,一來二去,兩人便有所結交。24歲,陳子莊在成都參加武術比賽,一舉拿下冠軍金章,名聲大振。後來陳子莊去杭州靈隱寺拜見弘一大師,弘一大師給他講了很多做人為藝的道理。“藝術的最高境界和宗教的最高境界往往是合一的”,這句話影響了他的一生。回來以後,陳子莊一邊教武術,一邊在重慶淳輝閣繼續賣畫。25歲時認識了晏濟元,併成為一生的好朋友。晏濟元是張大千的遠房表弟,曾留學日本學習化工,後受大千先生影響開始畫工筆畫。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王纘緒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晏濟元

26歲至42歲,陳子莊在社會上輾轉,既參加了抗日遊擊隊,也“嗨”過袍哥,成功為當時南方局策動過王纘緒起義。並且由於陳子莊救過張瀾以及很多民主人士,1955年,在他42歲時,由重慶統戰部推薦到四川省做文史館館員。當時文史館平均年齡80,收羅的就是前清的遺老遺少、民國的舊世文人、國民黨少將以上的起義將領等,所以42歲的陳子莊到文史館,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館員。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劉孟伉

文史館學者雲集,劉孟伉、謝無量、謝慕沙、姚石倩、施孝長、馮灌父、張霞村、陳用和、曾默躬、易均室、羅祥止等一大批四川的文化名人都集中於此,使陳子莊在藝術上有了長足的長進。

50年代末期,陳子莊開始潛心研究大寫意花鳥畫,並且從1959年開始正式用“蘭園”這個名字在報紙上發表作品。當時發表一篇作品的稿費是8塊,陳子莊在文史館當研究員,工資才60塊,所以經常在報紙上發表作品。

陳子莊第一次展覽是在1961年。當時是馮灌父、姚石倩、周掄園、陳子莊、趙蘊玉五人的展覽,這個展覽當時為什麼會有陳子莊呢?這與任啟華有很大關係。任啟華當年是浙江美術學院潘天壽的學生,分配到四川省文化局的美工室,那個時候好多畫展就是美工室在辦。陳子莊經常到任啟華那兒去畫畫,要點顏料,要點紙,再加上任啟華把陳子莊的畫帶回去,給他的老師潘天壽、王伯敏,同學周昌谷、周昌米看,得到的反映都是很正面的,都覺得陳子莊別具一格,堅定了任啟華對陳子莊藝術的認定,因此在1961年的展覽,實際承辦人任啟華把陳子莊邀請了進來,這是陳子莊作為藝術家的首次亮相。

1962年任啟華邀請陳子莊到劍閣、廣元寫生,又給了他很多機會。劉孟伉先生又帶他們去樂山、夾江、峨嵋,又從峨眉山通過樂山烏遊寺回來。1963年劉孟伉先生帶他們去三蘇祠,50歲的陳子莊畫了很多大畫——給武侯祠畫了《錦官城外柏森森》,給望江公園畫了6尺整紙的《薛濤》,給樂山大佛畫了《蒼山如海,殘陽如雪》,給桂湖畫了巨幅《荷花》,這一趟寫生陳子莊積累了很多寫生稿。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錦官城外柏森森》

上世紀60年代,陳子莊的生活出現了轉折,兒子不幸溺亡,夫人受到刺激精神失常。苦悶的陳子莊閉門讀書,畫畫相對就少了一些。

陳子莊創作的高峰是從1972年開始的,59歲的他被學生邀請到龍泉驛寫生,然後又沿著華陽下去,到彭山、仁壽這一帶。從72年到76年這3年多的時間,他創作了將近500張作品,陳子莊存世的作品也就2000件,在這不到4年畫了佔全部作品1/4的畫。他還與任啟華一起到夾江研究夾江紙的改造,然後又到綿竹、漢旺等等這些地方,使他煥發了青春,創作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可惜的是,1976年子莊因為心臟衰竭去世。在生命的最後時間,陳子莊沒想到自己會死,他做了很多創作的安排和計劃,但到最後他自己知道不行了,葉淺予來看望他的時候,他已經不能說話,但是他留下的最後一句話說“我死後,我的畫一定會光輝燦爛”。很多大師最後都說出了這樣的話,黃賓虹說“我死後50年可能有人會讀懂我的畫”,梵高說: “我死後,世界上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語言呼喚我的名字”,都是對藝術充滿了一種自信。

“大簡”——藝術就是平淡天真

陳子莊的作品總的說來是簡淡孤潔。

研究藝術史不外乎兩種方法,一種是圖象分析法——通過圖象來分析藝術家的畫中呈現的東西,第二種就是作者語錄——他直接說出來的美學主張。而陳子莊從1973年開始讓學生把他的話記錄下來,所以留下《陳子莊畫語錄》。這是研究陳子莊藝術最為直接的資料。

陳子莊一生追求簡淡孤潔的風格,“孤”不是“孤獨”,而是“獨特”,“潔”是“浩瀚無塵”。在他看來,最高水平的藝術就是“平淡天真”,書畫以“孤絕質樸”為上。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他在作品中說:“畫蜀中的山水,險峻易得,淡遠至難”。“平淡天真,跡簡而意遠”是他所追求的。而且他反反覆覆說:“淡為不易之境”——一個藝術家畫得很“平淡”,很“沖淡”,是很難達到的,“必須要有自己涵養幽微所至”,不是說你想畫得淡就淡,要有自己內心的涵養,幽微所至。對於表現藝術的技巧有深刻的認識,陳子莊說“藝術境界越高,技巧越樸素”。

在陳子莊眼中,技巧應該丟,不應該炫。他說藝術境界越高,技巧越樸素,畫格越高,越應該“簡”,越應該高度地概括。因此他的每一幅畫,都是從大處著眼,從來不在小的地方斤斤計較。陳子莊給他的學生講:“你看人類的藝術,不管是哪一門藝術,最高尚的藝術都是傾向於抽象,抽象一分你就高一分”,所以他說“平淡天真”,要達到這種高妙的境界,必須要通過自己內心的修行,心如止水,才可能會產生平淡的效果。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陳子莊的作品裡,沒有固定的山水皴法,只是“趨簡”,在他作品當中找不到類似“斧劈皴”“披麻皴”“亂柴皴”這種固定的範式,他是真正做到大巧若拙,隨手寫來,而且沒有絲毫經營的痕跡。他認為平淡是經過了複雜以後“復歸平淡”,要“淡而有味”。他所達到的境界實際上是對人生的一種徹悟——陳子莊經歷了那麼多,那麼多苦難圍繞著他,他的作品卻沒有流露出絲毫苦澀的東西,他畫的四川的山水,像桃花源一樣,但是他的桃花源就不像陶淵明虛構的桃花源,他的桃花源是我們覺得可以親近,可以走得進去的桃花源,所以說他具有永恆的真實的藝術價值。陳子莊有一個特點:不管山水構圖也好,形象佈設也好,都是趨於簡淡,而且他採取了一種平視的方法,他不刻意地去追究高遠深遠的感覺,反而把遠的地方拉近,近的地方推遠,把遠的地方畫得很實,近的地方模糊。他並不刻意地去描繪空間感、縱深感,而是淺而近,簡而明,類似於一種特寫鏡頭,這個是他在構圖上的一個特點。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當時陳子莊看畫有一個特點,他把黃賓虹的畫一打開一看,用手矇住,蒙到1/4、1/5的時候,他就說夠了,這一個局部就夠了,不需要再畫別的地方,他的這種特別的取景方法,類似於特寫鏡頭,而且是抓住大概,而捨棄一些瑣碎的細節,化繁為簡。同時他非常注重 “破墨”的方法,用墨去破,用水去破,墨破色,色破墨,然後水去破。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交替的“破”,作品不追求細的皴法,筆法非常簡順,所以陳子莊說“平淡天真,為不易之境,餘心嚮往之”。他認為不管你畫什麼東西,畫哪種景色,第一要有真切的感受。如果沒有真切的感受,只是止於物象的話,那麼你比真實的物象差一百倍,藝術家心裡過濾了的這種東西,又比自然高一百倍,但是不管你怎樣表現,最後都是追求一個字——“淡”。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陳子莊的作品,既有文人的味道,又有民間的情緒,因為作品他能夠善於取捨。其實陳子莊早年是學四王,後來學八大,然後學吳昌碩,學齊白石,學黃賓虹。總的來說,他這種“淡”,跟他內心的平靜有很大的關係。有人說陳子莊是“中國的梵高”,雖然這個比喻不恰當,但是他經歷的這種苦難是很多人承受不起的,然而他從來沒有被壓倒,在最困難的時候,他仍然是非常樂觀的,而且他善於在生活中尋找能夠畫的東西。他的作品是很恬淡的,同時善於吸收,他這種“淡”還跟他在其他藝術中間的感悟有關係。這張畫就是他聽到古琴大師王華德彈琴以後畫的,他聽了王華德彈《高山流水》,他覺得書法也應該像音樂一樣,充滿著旋律感,書法跟繪畫的線條應該富有律動感。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陳子莊講了一句話很有意思,他說畫實際上是跟音樂,跟戲劇相通的,所以他追求繪畫的節奏,講究戲劇性,每張畫要有安排,要有那種戲劇性的那種“場”。他就擅於處理這種關係,比如說他看了王華德彈琴以後畫的畫,整個的線條粗細都是根據韻律的需要,而不是根據物象的需要。他不是說我畫了哪座很雄偉的大山,我就要突出大山,而是根據韻律的需要來處理線條的虛和實的關係,總是把節奏韻律放在第一位,這種非常“情緒”、非常有韻律感的山水,在整個中國繪畫史上也是少見的,這就是陳子莊先生的過人之處。

有人說陳子莊是一代大師,但是為什麼我說他是大家而不是大師呢?其實陳子莊自己說得很明白,他說:“我只是善於學習,在黃賓虹他們的基礎上,發展了一些技法和一些表現手法,總體上我沒有超過他們”。這個也是非常客觀的一個評價,是他對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陳子莊經常給人家講:中國繪畫為什麼叫山水畫,而西方繪畫叫風景畫。他說中國山水畫的基礎是哲學思想,是仁智之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這個過程中你感悟的才是真正的山水。而且他特別強調人的性情要和他表現的景色,所謂“景與心會”——人的性情的流露和“景”要相融洽。畫家就是“狀出目前之景,道出心中之事”——畫家心中的想法情緒和所看到的這景色要相融合。要善於“味無味”——人家看到“無”的東西,你要能夠發現它的趣味;要善於“景外景”——人家看到景,你要看到更深刻的景。陳子莊最了不起就是他一生從來沒有畫名山大川,他畫的都是一般畫家認為不入畫的丘陵,而他卻能夠在平凡中發現這些東西,而又在中間寄託自己的情懷理想。

大巧——創造不同的表現方法

陳子莊追求“大巧”。陳子莊說要創造不同的表現方法,這個“法”是畫法的“法”,書法的“法”,二不是法則的“法”,是活法,是一種無常法。他說什麼是“逸品”,中國繪畫的最高境界叫“神妙能逸”,“逸品”之“逸”是謂“逃逸”——從藝術的模式中間逃出來,跑出來就是“逸”。所謂逸品,就是從法則的網中間逃出來。他說藝術,最怕的是矯揉造作,搞藝術的要有幾分遊戲的感覺,“用筆草草,自然得趣”。陳子莊講得最多是“機趣”,天趣、墨趣、筆趣,一切的“趣”都是“機趣”,什麼是機趣呢?就是隨機而產生變化,這個叫機趣,“隨物婉轉,與心徘徊”,這個也是一種機趣,一種自然的流露。所以他說真正的“法”,真正最高尚的法叫“至人無法乃為大法”,你達到高的境界是一種自由的境界,並不是哪種法則可以限制你,所以說正是有了機趣,所以作品才能做到有天趣,才能夠做到天機活潑。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陳子莊的作品都講究趣味,他說一個人寫文章需要從艱難的地方入手,但是不能有艱澀之曲——表現出來不能艱澀,畫畫也是,你要從最難的地方打進去,但是你表現出來不是最難的,這是一個人學習繪畫根本的東西。他不贊成埋頭作畫,認為如果埋頭作畫,就是把硯臺磨穿也不可能得到畫畫的最高境界,他說也不能恍惚,而要加強自己內在的修養,子莊先生是沒有系統地讀過書,但是他的閱讀的能力是非常強的,他讀《老子》《莊子》《易經》,也讀羅素、黑格爾的書,一邊聽川劇一邊聽貝多芬的交響曲,他有一種高遠的見識能夠體現在畫風中,跟他的修養有關係。陳子莊學齊白石,學吳昌碩最多,但是他就能夠很快、很厲害地看出哪些是他們的長處,比如他說吳昌碩善於用復筆,齊白石善於用單筆,畫線條的畫,吳昌碩是線條完了還要勾,齊白石就很簡單,他就從單筆和簡筆中間找到了一種變化的東西。他說齊白石學吳昌碩,有些方面也超過吳昌碩,因為他把繪畫的題材擴大了,吳昌碩就是很簡單地畫梅蘭竹菊,但是,他認為齊白石學八大山人,沒超過八大山人,他為啥這樣說呢?他說因為齊白石老先生還在“認真地畫畫”,他的意思是藝術中需帶幾分遊戲,齊白石太認真了,八大就完全忘記了自己是個藝術家。陳子莊往往是一語就中的,把好多事情說得很直白,他能夠善辨好壞,因此他學前人可以說是“學一半丟一半”。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陳子莊非常善於信手拈來,所以他畫的這些東西是充滿情趣的,他畫的簡筆山水,這山石純粹是色彩,色彩暈出來的。以“沒骨”技法畫的鴨子,早年畫的梅花,畫的禽鳥、天鵝、 小鳥,充滿著情趣,在似於不似之間,追求大象。陳子莊說藝術貴在做減法,越簡越單純。他這種簡單古拙的藝術效果從何而來呢?來自於他大量地收集漢代畫像磚。他非常善於吸取各種各樣的資料,“善於得大勢”。在“大形大勢”中間有所得,能夠在視覺語彙上有所突破,這是陳子莊很大的貢獻。陳子莊說古代民間藝術家“隨性點染,信手塗抹,偶然得之”,講究的就是機趣,他說他們講究的是一種來自民間最純樸的氣息,所以他認為“因景生意,因意立法”是藝術家所要做到的。他點評學生學生的作品,說他們掌握的尺度不是自然的尺度,比如這個山有多高,我就掌握他的這種自然的尺度,或者這個山有什麼縱深感,他說藝術家掌握的度叫“意度”,“意度”是我們心目中間的度量,這把尺子是裝在藝術家心中的,而不是外在的,他說你們衡量任何東西的尺度是“意度”。

大融——包容並深化提煉

陳子莊講究藝術要“大融”,他對藝術的“融”叫“生化”。“生化”就是要濃縮表現對象,使自然的素材“生化”為藝術的表現題材。但“生化”的過程不是生搬,在這個過程中間,必須要拋棄小我,有一個澄澈的心境。他在最困難的時候說“處境困厄,心地愈澈”,人越困難的時候,他越容易在孤獨中反思一些東西,這心地愈澄澈,他說只有這個時候才能夠知道藝術的真諦在什麼地方。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在生活中“生化”體驗山水,找到一種趣味。他說“生化”,而不說“生活”,就是因為這中間有一個過程。他說畫畫必須“生化”,也必然要“生化”,如果不達到“生化”,就不能從必然王國邁向自由王國。陳子莊說每一幅畫如何佈局,如何表現它的形象,這是一個題材的“生化”過程,他說如果你不“生化”,你就叫“生料”,就只是料子,只是素材而已,如果不經歷這個過程,藝術就永遠停留在一個簡單的寫真的過程。“生化”是一個動詞,這個過程中間它有“變”的過程,所以說陳子莊強調的“生化”,實際上是從作品中間來是有無限的意趣,比如他說強調的 “機趣”、“機變”,都是在“生化”的過程中間表現出來的,所以他特別強調這一點。在藝術上,陳子莊經常給學生說,千萬不要忘記“生化”,生就是生機,化就是轉化,如果一幅畫如果不實現“生化”的話,那麼你就只是畫匠而不是藝術家,“生化”是陳子莊先生廣泛地在題材上進行提煉、上升的一個過程,這也是他藝術的精髓所在。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陳子莊早年受過莊子的影響,崇尚自然,也受過佛教的影響,但他實際上是以儒家學說為主要的,以莊子,老莊思想和佛教為兩翼,然後以近代的包括西方哲學思想為輔助,而形成了他自己的藝術。陳子莊主要還是一個儒家,對陳子莊影響最大的一個人叫熊十力,是新儒學的代表,民國時期熊十力長期在四川講學,他自然就受到影響。對於陳子莊最有用的是熊十力的兩個新儒學觀點:第一個叫“體不二用”——人和宇宙之間本身是兩體,我們是一個“體”,宇宙是一個“體”,但是這兩個“體”是不能分的,是連在一起的,就是人在面對自然的時候,必須要和自然溝通,不要把自然的東西看成是一種死的或者呆板的東西,藝術家的心靈和自然永遠是擁抱在一起,不是對立的。陳子莊說了一句話說藝術家的心量是無窮的,能夠包容宇宙之間的一切,他特別重視直觀的體悟與感覺,重視對物的第一直觀感覺,所以他就認為我們人的心量、想象力,必須要和自然是融匯在一起的,才能夠表現自然,才能夠讀懂自然之心,從而化為藝術家之心。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熊十力影響陳子莊的第二個觀點叫做“翕闢成變”,“翕”就是凝聚下沉,“闢”就是開張之勢,本來閉合和開放是矛盾的,但是事物正是在閉合和開放中間產生了變化。陳子莊說人要創造,就要善於發現。在學習的過程中間,既要善於吸收古人的一些東西,同時也要找到突破點,所謂吸納古人的東西是“翕”,創造出自己的就是“闢”,這個哲學思想對於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熊十力的新儒學,雖然是唯心主義的東西,但是在藝術上他有積極的方面,比如說他積極入世,比如說他剛勁、剛健、精進的這種思想,對陳子莊來說都是有很大的這個啟發。所以說陳子莊思想,基本上是老莊易經、新儒學、西方哲學的融合。

大藏——人生態度和精神

有人問過魏學峰,如果只用一個字的話,如何概括陳子莊先生?魏學峰說:“藏”,陳子莊最大的特點是“藏”。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藏巧於拙,這是第一點,他的作品看起來很拙,實際上內在很巧。陳子莊多次說到他善於用拙,他說渾厚畫之是要“拙”,他說要用篆書的渾厚,隸書的古穆和草書的飛動來畫畫。陳子莊的畫經常寫“子莊寫”,他不說“子莊畫”,他說他的畫都是寫出來的,他說寫意畫在“寫”不在“畫”,所以他能夠把大巧藏起來,外在表現的是一種拙,看似很拙,但是他內在都很巧。滿構圖的東西,他最巧的就是留出來的亮點和氣眼,如果把這些塞死,整幅畫就不行了,所以他巧就巧在這裡,線條都很拙,這個是他第一點。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第二點叫“藏正於奇”,陳子莊的作品表面上充滿著一種奇趣,他很多構圖很奇特。陳子莊經常說作品要平中見奇,他說“法在規矩外,神遊天地間”,有法,但是要“神遊天地間”,所以說他的作品是始終保持著一種正,這種正是中國文化的一種純正,在他心目中永遠奪不去的這種正,所以他的作品中,你看他無論如何奇,你覺得充滿奇趣,但是他總是正的,這是第二個“藏”。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四川往事 | 關山月:遊歷寫生繪就“多嬌江山”


第三個藏叫做“藏剛於柔”,陳子莊作品是剛勁的,他是行武之人,充滿著陽剛之氣,但他外在是柔的,他這個柔是至剛的柔,而不是柔弱,至柔則剛。他的作品很多是用自己叫“軟皴曲筆”的技法,軟的皴,用曲折的曲筆,有時候以水破墨,以水破色。他說外在的柔是以柔克剛的柔,所以說他不管怎麼藏都是強調“機趣”和“生化”。陳子莊幾乎是遊走在傳統藝術邊緣的一個藝術家,但是他的藝術思想是古今所獨步的。陳子莊為什麼要“藏”,這與他人生的太受壓抑有關,這個年代很多東西不能表露出來,陳子莊的個性是很張揚的,他如果表現出來,會沒有他生存的空間,所以他所有的都藏起來,他自己說把所有的東西折服在胸中,藏在胸中。雖然“藏”,但是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孤獨的靈魂內心的火

“1976年陳子莊第一次展覽的時候,我國著名學者馮其庸先生寫了一首詩——‘歷經困厄老畫師,胸中丘壑幾人知。可憐一支生花筆,待到花開已太遲’,意思是他的境界沒有幾個人讀得懂,最後大家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不在這個人世間了。但是我覺得幸運的是,今天我們又能夠親近陳子莊先生,因此後來我在陳子莊展覽的時候,又步馮其庸先生的韻,再賦了一首詩:‘歷經艱辛老畫師,胸中丘壑我輩知。留取一支千秋筆,且看今日花開時’,我們這輩人能夠讀懂他,陳子莊先生也不再寂寞了。”魏學峰如是談到。

注:圖片及文字來源於成都畫院“藝術大家與四川”系列講座之魏學峰《陳子莊藝術散論》講座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