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牛”漢人官員,歷經康雍乾三朝,卻因一句話身敗名裂!

清朝最牛的漢人官員,歷經康雍乾三朝,卻因一句話身敗名裂

清朝“最牛”漢人官員,歷經康雍乾三朝,卻因一句話身敗名裂!

說到大清時候最厲害的漢臣,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曾李左張等人,他們的功勞不用細說大家都明白:在晚清那樣一個風雨飄搖的大環境下,要不是他們幾個人苦苦支撐,大清能夠享國多少年還不好說呢,所以於後世而言,他們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可如果要說到大清時期的另一位漢臣,恐怕這幾位就顯得有點兒遜色了,他就是大清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臣——張廷玉。

清朝“最牛”漢人官員,歷經康雍乾三朝,卻因一句話身敗名裂!

張廷玉是安徽桐城人,父親張英是康熙朝的內閣大學士,在南書房任職,職權相當於宰相,這樣的家世教出來的孩子自然差不到哪兒去,一個是基因上的優勢,再一個就是對教育的重視,有這兩條在,張廷玉自然比一般人要優秀得多,公元1697年,張廷玉本來要參加會試的,可因為他的父親張英當時擔任主考官而不得不迴避,三年之後再次參加,一舉中第,成了翰林院的庶吉士,從此踏入仕途。四年之後,張廷玉憑藉自己出色的辦事能力被康熙提拔,成了南書房諸多文人中的一員,所有文人一輩子夢寐以求的地方,張廷玉在30歲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

清朝“最牛”漢人官員,歷經康雍乾三朝,卻因一句話身敗名裂!

之後的張廷玉就更受寵了,康熙帝但凡有決策不了的重大事項,無一例外都要徵求張廷玉的意見,時間一長,張廷玉的地位就日益顯赫,等到公元1622年康熙駕崩之時,張廷玉已經是文官當中的佼佼者,當朝大臣幾乎無人能出其右,雍正繼位之後,張廷玉自然而然就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什麼起草諭旨,軍國大事的討論等等沒一樣能夠少得了他,後來又幫助雍正設立了軍機處,功勞遠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得清楚的。關於這些,雍正是心知肚明,他心裡也明白,張廷玉為大清做出的這些貢獻,遠不是高官厚祿就能夠對得住他的,所以在臨終之前特地留下遺詔:“他日以張廷玉 配享太廟!”

清朝“最牛”漢人官員,歷經康雍乾三朝,卻因一句話身敗名裂!

張廷玉聽到這個消息簡直驚呆了,要知道,配享太廟可是滿臣的“特權”,漢人當中能夠配享太廟的不敢說後無來者,至少也是前無古人,別的不說,光這一項榮譽,就足以讓張家光宗耀祖!

清朝“最牛”漢人官員,歷經康雍乾三朝,卻因一句話身敗名裂!

乾隆帝上臺之後,遵照雍正的意思,讓張廷玉做了輔政大臣,後來又把他提拔為了皇子的師傅,可見他跟自己父親一樣,對於這位能力超群的大臣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信任,乾隆剛上位那幾年,張廷玉跟他之間的關係確實非常融洽,乾隆偶爾出京巡視,張廷玉就負責督辦大後方,倆人之間幾乎已經近的不分彼此了。張廷玉自己也以為,自己可以安安穩穩地度過後半輩子了,可沒想到,因為一句話措辭不當,君臣關係頓時變得無比緊張,最後居然導致張廷玉被革職抄家,身敗名裂。怎麼回事呢?

清朝“最牛”漢人官員,歷經康雍乾三朝,卻因一句話身敗名裂!

公元1748年的時候,76歲高齡的張廷玉請求退休,乾隆皇帝因為他表現太過出色而下詔挽留,張廷玉不好硬辭,只好拖著老邁的身體繼續工作,後來實在是因為年齡太大了,身體狀況不好,就再次請求退休,乾隆看他心意已決,也就答應了,賞賜豐厚,讓他回家安度晚年。

清朝“最牛”漢人官員,歷經康雍乾三朝,卻因一句話身敗名裂!

本來事情到這裡就該圓滿結束了,可沒想到張廷玉實在是太看重自己的身後哀榮了,所以就請求乾隆寫一道憑證,乾隆雖然心裡不高興,可又不好推辭,只好照辦,次日,張廷玉寫了一道謝恩的摺子,讓兒子 張若澄代自己呈上,乾隆頓時就不高興了,在他看來,張廷玉這是倚老賣老,不識抬舉,立馬就責令張廷玉明白回奏。軍事大臣中有跟張廷玉交情好的,立馬就把信透給了他,張廷玉聽了嚇了一跳,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宮裡謝恩,而這個時候,乾隆要求他明白回奏的聖旨還沒有下達呢。乾隆一看這個情況就徹底受不了了,立馬剝奪張廷玉的官爵,罷去配享太廟的優容。

清朝“最牛”漢人官員,歷經康雍乾三朝,卻因一句話身敗名裂!

張廷玉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為大清賣命了一輩子,到頭來居然是這樣的下場,沒過幾年就鬱鬱而終,後來,乾隆也覺得當初有點兒小題大做了,就下令恢復了他配享太廟的資格,算是徹底了了張廷玉的心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