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角色逆襲?談觀眾對反派態度的轉變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年少時看的不少經典電視劇,有一些優秀的影視作品在我們腦海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2005年大火的電視劇《小魚兒與花無缺》,這是一部優秀的武俠劇,故事講述了小魚兒和花無缺這對雙生兄弟在江湖的事蹟。

這部劇可以說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不但製作精良,劇情飽滿,更聚集了當時火遍兩岸三地明星,像張衛健、謝霆鋒、范冰冰、袁泉這些耳熟能詳的明星都是這部劇的主演。

反派角色逆襲?談觀眾對反派態度的轉變

充分讓觀眾們感受到武俠劇的魅力。但是今天要講的,可不是這些主演,而是當時作為反派配角,讓大家恨的牙癢癢的江玉燕。

說到江玉燕,看過這個電視劇的小夥伴一定不會對這個反派陌生,這個反派角色可以說是深入人心,一個將愛而不得,苦苦掙扎詮釋的如此到位的狠辣配角,難怪在這麼多大咖面前依然能顯示出自己的光芒萬丈。

江玉燕這個角色本身帶著,"狠毒"與"悲哀",她將愛恨情仇貫穿自己的一生,給很多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有不少人反覆觀看之後,開始對這個把整部劇殺的只剩下劇名的女反派有了欣賞的看法。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觀眾們開始對反派角色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呢?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觀眾對反派角色態度的轉變。

反派角色逆襲?談觀眾對反派態度的轉變

反派角色的定義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做反派。一般所說的反派就是與主角對立,使劇情產生戲劇性衝突的角色。

這個反派就像闖關遊戲裡的怪物,負責阻礙主角前進的道路,其作用,就是和主角產生矛盾,使劇情發生衝突。

簡單的說,就是用反派的"陰險狡詐",突顯主角的"英勇無畏"。

大家平常看電視劇的時候,注意力一般都會放在主角身上,很容易遺漏一個事實,許多研究表明,在一部劇中,反派往往才是推動故事發展的核心。

反派自帶的負面標籤,給主角鍍上一層金光,也給故事貢獻出了更多出乎意料的發展方向,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江玉燕",主角們表現出來的善良勇敢一定有她的襯托。

反派角色逆襲?談觀眾對反派態度的轉變

一部電視劇能否成功,就要看反派角色塑造得完不完美了。

一個優秀的反派不僅擔負著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產生並激化矛盾的重任;還能給主角當前進助推器;有的甚至可以揭露社會的陰暗面,引導觀眾產生正確的價值觀。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是眾所周知的優秀電影,而伏地魔作為大反派,可以說是塑造的非常成功,角色形象可能還要凌駕於主角之上。

伏地魔所做的惡行,從殺死哈利波特的父母,試圖摧毀霍格沃茨,再到用黑魔法統治整個魔法世界,都讓他的反派性格深入人心,大家能對哈利波特產生興趣可以說伏地魔功不可沒。

電視劇市場的逐漸完善飽和,在開闊受眾視野的同時也讓我們逐漸認識到反派角色對電視劇的推動作用。

知道了反派角色是電視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也會逐漸接受了電視劇中反派角色的設定,這是觀眾對反派角色改觀的原因之一。

反派角色逆襲?談觀眾對反派態度的轉變

反派的多元化與分類

觀眾對反派越來越欣賞和反派角色的發展變化離不開關係。

以前大家一定覺得區分好人和壞人很簡單,和主角站在一派的那就是好人,和主角站在對立面的就是壞人!

但這樣長此以往,影視劇裡反派壞得就非常"沒有邏輯"就好像是強硬的為了烘托主角而存在的人物,這樣形成的作品不但"枯燥無味"並且過於"程序化"。

千篇一律的東西看多了,觀眾對作品沒有留戀,對角色的印象也非常單一,就容易失去興趣。

反派角色逆襲?談觀眾對反派態度的轉變

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影視文化的國際化,電視劇慢慢變得精細起來,反派的故事越來越豐富。

觀眾審美提高以及視野和角度也有了新的變化,對反派的理解越來越深入,對於反派的態度也隨之轉變。

相比過去,如今的反派角色表現形式更加貼近現實,很多編劇在描寫反派時更加註重角色的真實,反派也從以前的刻板化轉向多元化,在塑造人物形象的過程中更貼近現實生活。

現在延伸出來很多不同類型的反派,這些反派自己的感情路線,有自己的獨特的身世背景。

反派角色逆襲?談觀眾對反派態度的轉變

1.雙面性反派

這種反派是具有光明面與陰暗面共存的反派,形成這類角色最重要的是身世背景,就是在成長過程中價值觀沒有得到好的引導,從而發生扭曲,與主流相悖,且行為惡毒,可謂是一半天使一半惡魔。

前不久熱播的電影《少年的你》中的女反派魏萊就有兩幅面孔。魏萊是老師和同學眼裡的"尖子生""乖女孩",家庭條件優渥,且成績優異到有望考上北大清華的女生。

但同時卻也是校園暴力的施暴者,這種設定可謂是一半天使一半惡魔;不過這樣的反派也有幾分當代社會的縮影,一直以來就是優越環境下成長,被苛刻要求的"完美小孩",最怕的就是有人超越吧。

反派角色逆襲?談觀眾對反派態度的轉變

2.偏執性反派

這類反派活著只為證明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也就是具有自己獨特的信仰與追求。

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小丑,他和普通的反派不同,他所處在一個畸形的社會,他和社會格格不入,但他竭盡全力去改變,卻無可奈何,一個人撼動不了世界。

於是他愈來愈偏執,他的慾望並不是追求物質,他偏執到去犯罪只是想去證明自己的價值觀,就好像在追尋自己一直未曾明白的真理。

反派角色逆襲?談觀眾對反派態度的轉變

3.苦情類反派

這些反派往往是身不由己,默默揹負這一切。

像《寶蓮燈》中的反派楊戩,在眾多反派中,楊戩的呼聲可以說是非常高了,楊戩不曾訴說的難言之隱,配上氣宇軒昂,玉樹臨風的身姿讓不少花季少女至今難忘。

還有人戲言“一直覺得二郎神就長成他這個樣子。”

反派角色逆襲?談觀眾對反派態度的轉變

4.高智商反派

這類反派常常才華橫溢或者帥氣美麗,雙商都超越常人,常常第一眼就能引人注目,並且優秀到連主角都沒有看破他們的意圖,他們往往有內涵、有深度、卻有著自己的不同的世界觀。

看過電影《漢尼拔》的人都會記住裡面那個看似優雅、實則殘忍的漢尼拔,與那些一眼看上去就壞的純粹的反派不同。

他始終風度翩翩,總是帶著和煦的微笑,擁有高智商與判斷力,甚至在威爾和警察開始對他有所行動時,他也能冷靜自若,並且能做到殺人之後面不改色得和大家聊天。

簡直是人面獸心、衣冠禽獸的最好詮釋。但是大家還是會對他的智慧他的敏銳驚歎,對他表示佩服。

反派角色逆襲?談觀眾對反派態度的轉變

分析完各種類型的反派之後,我們就可以發現,其實觀眾對反派角色態度的轉變,也就是觀眾自己心理在不同時期發生了不同的變化。

觀眾對反派態度轉變的心理

1.同理心的產生

大家開始欣賞部分反派角色,其實不單單是因為某個反派的顏值,更可能是跟角色的產生了共鳴。

現實的世界,壞人其實沒有電視劇中那麼明顯,甚至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陰暗面。但是很少有人從出生就是大反派。

比如苦情反派,《武林外史》裡的白飛飛,悽慘的身世讓她有比正常人更為曲折的經歷,而這些經歷慢慢讓他們開始迷失自己,心理開始扭曲,這之中的轉變會折射一定的現實。

反派角色逆襲?談觀眾對反派態度的轉變

現實中的我們,沒有和主角一樣的光環籠罩,大多數人處境更像是銀幕中的反派,沒有好的運氣,也沒有貴人相助,只能自己慢慢前進,因此我們比起主角,更能理解反派的內心。

2.逆反心理

在普遍的價值觀中,我們都清楚支持和喜愛負面角色是不對的;但正是因為這樣,在觀看影視作品或者文學類作品的時候,我們的逆反心理就從中作祟,總是試圖打破這種"枷鎖",讓那些離經叛道的壞人看上去更有魅力。

反派角色逆襲?談觀眾對反派態度的轉變

3.個異心理

主角人物為了引導正確的價值觀,一言一行都要仔細斟酌,並且大多數主角設定都是陽光,勇敢,自信,善良的。

這樣完美無瑕並且公式化的主角與可以肆意展示自己人物個性的反派相比,就會稍微遜色一些。

特立獨行的反派反而更能向觀眾展示出他們不成功誓不罷休的堅定意志,與命運不斷抗爭的決心。

他們的失足折射出人性共同的弱點,會讓觀眾對他們悲慘經歷報以同情,另一方面又對他們的惡行難以接受,兩種感情交織在一起,就成了又愛又恨。

反派角色逆襲?談觀眾對反派態度的轉變

其實無論是那種心理變化,都說明了作為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同時期不同的價值觀念,也讓我們明白作為一個人的喜好轉變其實是豐富多彩,與反派角色產生共鳴是很正常的。

這是成長過程中人格不斷完善的體現,也是一個人逐漸成熟的標誌。但現實中我們不要去效仿,還是希望我們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做一個有品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