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如何應對新一輪競爭?京東企業業務:數字化轉型、AI是關鍵

10月15日,國務院公佈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下稱《條例》)的決定。外資銀行主要在降低進入門檻、擴大業務範圍、降低業務開辦條件等方面迎 “鬆綁”。

專家認為,逐步放低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的這個審批,鼓勵外資機構進入中國,一方面能夠給中國市場帶來新的資金、新的產品、新的技術、新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夠引入新的競爭,“跟高手過招我們自身才能更好地提升競爭力,也有助於推動整個中國銀行業高質量的發展。”

金融業如何應對新一輪競爭?京東企業業務:數字化轉型、AI是關鍵

而中國銀行業又應該如何應對開放外資帶來的挑戰?

在近日舉辦的第十屆(2019)中國金融採購高峰論壇中,京東企業業務在論壇現場分享了以採購管理為中樞,打造的從前端用戶服務到中後端運營管理的一整套金融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以及運用於金融行業的智能配送機器人、智能巡檢機器人和銀行智能蜂巢空間機器人等,向業界展示了數字化、AI技術在金融行業巨大的應用前景。

記者從現場瞭解到,京東的金融行業技術解決方案,能夠實現從前臺用戶服務到中後臺運營管理的全方位服務。具體來看:在前臺,京東可以通過7X24智能客服、拍照即購進一步優化客戶服務體驗,並通過智能蜂巢空間機器人打造銀行網點和手機銀行之外的第三空間,為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在中後臺,京東可通過智能採購平臺、機房巡檢機器人7×24巡檢、固資及人員管控、智能RPA(流程化自動化)解決方案幫助銀行實現一站式、智能化的運營管理服務。

金融業如何應對新一輪競爭?京東企業業務:數字化轉型、AI是關鍵

在現場,一名金融企業代表告訴記者:“在與京東合作之前,我們的內部採購機制效率低、體驗差,這其中產生的人力成本、時間損耗以及難以監管的灰色地帶,這些都是企業的損失。”

而通過接入京東智能採購平臺,金融企業可實現全流程的信息、數據實時流轉,讓全國所有站點的採購管理從採購需求的下達、審批、執行以及後續的交付、履約、配送都可以在系統中實時查看監控。在財務管理方面,智能採購還能實現集中開票、一鍵對賬,大大減少財務、採購工作量,有效幫助金融企業實現“提質增效降費”的目標。目前,京東智能採購已與包括主要政策性銀行、國有六大行、股份制銀行共21家全部達成合作。

在銀行業開放外資、AI技術陸續應用、產業互聯網理念盛行的背景下,全球金融數字化轉型成為全行業人士思考的課題與努力的方向,金融採購改革作為金融改革的焦點之一備受關注。自去年財政部印發《國有金融企業集中採購管理暫行規定》以來,金融企業逐步建立統一管理、分級授權的採購管理體制,各大銀行、保險、證券企業持續探索自身的數字改革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