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來源再生疑,“流浪狗”引爭議

鈦媒體4月16日消息,渥太華大學生物學教授夏旭華本週二在牛津大學出版社旗下期刊《分子生物學與進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中發表關於新冠病毒溯源的研究成果。


該論文通過對不同物種之間追蹤冠狀病毒特徵進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流浪狗可能是新冠病毒(SARS-CoV-2)起源”的假說論,研究團隊認為病毒先感染了犬科動物的腸道,隨後可能在動物體內快速突變進化,並通過氣溶膠或飛沫/接觸傳播方式感染給人類。


夏旭華教授對鈦媒體App表示,這一研究成果為新冠病毒起源和傳播提供了新的假設——犬科動物或是新冠病毒來源之一。


另外,他否認了“貓是新冠病毒來源”的說法,他認為這一可能性非常小,不過,流浪狗可能是新冠病毒來源之一,且有必要對流浪狗進行新冠病毒檢測。


最近,關於新冠病毒宿主話題持續引發關注。從穿山甲到蛇,再到貓和雪貂,科研專家都紛紛找尋,導致全球200多萬人受感染的病毒,最初是如何傳播給人類的。


鈦媒體App曾報道,新冠病毒是通過受體之一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 II(ACE2)進入人體細胞,並與細胞膜融合,逐漸侵害人體免疫系統。而病毒入侵宿主時,人體免疫系統將會採取行動抵制其侵襲。(詳見:完整覆盤新冠病毒擴散鏈,悲劇或可避免)


本論文提及,鋅指抗病毒蛋白(ZAP)作為人類和哺乳動物具有的一種關鍵抗病毒前哨蛋白,可通過RNA結合域與病毒RNA基因組中的CpG二核苷酸特異性結合,從而阻止病毒在體內繁殖。


所以,本研究主要圍繞CpG含量多少來進行實驗和分析。夏旭華團隊檢查了迄今為止存放在GenBank中的所有1252個全長β-冠狀病毒基因組,從而發現,新冠病毒及其最密切相關的親屬蝙蝠冠狀病毒(BatCoV RaTG13)在其冠狀病毒近親中的CpG含量最低,這意味著病毒隱蔽性極高,而毒性較弱。


新冠病毒來源再生疑,“流浪狗”引爭議


隨後,研究人員繼續使用CpG檢測工具檢測並分析包括犬冠狀病毒(CCoVs)在內的所有完整的α-CoV(AlphaCoV)基因組,發現只有CCoVs與在新冠病毒和BatCoV RaTG13中觀察到的CpG值相似,而且含量也較低,從而說明流浪狗等犬科動物可能是新冠病毒起源,並與RaTG13一樣,都是較為隱蔽地進行傳播。


基於這些證據,夏旭華團隊提出一種假設:犬科動物(流浪狗)吃了蝙蝠肉使其腸道受到感染,而病毒在其腸道內快速進化,導致CpG值下降,而該動物可能有舔舐肛部的習慣,或者是糞便等通過氣溶膠傳播,讓病毒從消化系統傳播到了呼吸系統,在人群中傳染,從而導致大流行局面。


儘管這一論點很有根據,也有相關實驗論文報告,但有部分專家並不認同這一假設性結論。


劍橋大學獸醫醫學專家James Wood指出:“本論文推論太多,直接數據也太少。我看不出本文有任何證據支持這種假設。更別說導致冠狀病毒可能是通過狗進化而來的。”


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首席獸醫Caroline Allen則直接表示,這個結論不負責任,忽略這個說法,希望可以拯救動物。


夏旭華教授也承認,這一結論是推測性的。並且明確指出,“在我的論文中有關冠狀病毒如何進化的相關信息不是基於新冠病毒的結果”。


他指出,如果有更多的哺乳動物物種的數據,這一假設很可能會被確定,併成為最終準確的結論依據。


新冠病毒來源再生疑,“流浪狗”引爭議

夏旭華教授


在該論文發佈之前,夏旭華教授接受鈦媒體等的採訪,以下內容為對話實錄,鈦媒體進行了部分整理和編譯:


(鈦媒體)問:本論文的意義是什麼?


(夏旭華教授)答:第一,該論文檢驗了以下假設:新冠病毒已進化為通過減少基因組CpG來逃避人類ZAP蛋白。ZAP通過靶向病毒基因組中的CpG引發對病毒RNA的攻擊, 並有望促進CpG降低的基因組變異。實際上,新冠病毒與蝙蝠衍生的冠狀病毒 (RaTG13)和穿山甲冠狀病毒在所有測序的Beta冠狀病毒基因組中的CpG最低。鑑於之前(其他人)的發現,從而說明許多RNA病毒基因組中CpG持續增加會降低毒力,而CpG的降低則相反,這是很重要的。特別是,這種與CpG相關的毒力降低和增加與年齡有關。


其次,本文指出了一種檢測宿主轉換或組織轉換事件的新方法,它可以改善和增強當前對病毒監視的相關實驗程序。特別是,相關部門應密切監測病毒基因組中CpG二核苷酸頻率的變化。由於冠狀病毒很少獲得低CpG基因組,因此我們的免疫系統通常不準備/針對它進行免疫。


第三,該論文提供了證據,表明犬科動物的組織有利於低CpG基因組的冠狀病毒的進化,這表明需要將流浪狗納入病毒監測程序,進行相關病毒檢測。


第四,該研究與疫苗的開發有關。冠狀病毒很可能依賴於其降低的基因組CpG來逃避ZAP介導的宿主防禦。其次,考慮到減少CpG的好處,基因組中其餘的CpG可能在功能上很重要。因此,在新冠病毒中增加基因組CpG能導致減毒病毒,可用作疫苗。


問:您是否認為,流浪狗是蝙蝠與人之間,或穿山甲與人之間的感染來源?


:首先,目前尚不清楚蝙蝠(或穿山甲)是否攜帶新冠病毒。


其次,我確實暗示了哺乳動物的消化系統(特別是犬腸)總體上可能促進了新冠病毒進化的可能性主要還是因為新冠病毒(SARS-CoV-2),RaTG13和穿山甲CoV在已知的冠狀病毒基因組中關係最為密切,我認為,對這三個低CpG的最簡單解釋是,他們的祖先獲得了一個低CpG基因組。


最後,鑑於新冠病毒可能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與人類共存,並且具有很高的傳染性,因此人畜共患疾病的傳播可能是一個重要,被人遺忘的事件,因此,我建議將流浪狗納入病毒監測計劃。


問:上週四發表的《科學》雜誌報道稱,貓和雪貂對新冠病毒高度易感,而狗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較小。您對此有何想法?


:我之前提到過,新冠病毒感染後生病的動物不是冠狀病毒的來源,但那些被新冠病毒感染,攜帶並沒有明顯症狀的動物很可能是病毒來源。


根據實驗發現,貓所攜帶的冠狀病毒均具有相對較高的CpG,因此表明具有低CpG基因組的冠狀病毒起源於貓的機會很小。


問:病毒能從動物傳人再傳動物嗎?


:病毒能否從X物種跳到Y物種主要取決於:1)Y物種是否具有允許病毒進入細胞的細胞受體;2)病毒一旦進入宿主細胞,是否能夠逃避Y物種的抗病毒機制;3)是否可以輸出足夠的病毒體病毒來感染其他病毒體;4)病毒是否已經獲得了一種從Y種個體傳播到另一種的方法。


目前已知的結論是,新冠病毒似乎是通過宿主ACE2蛋白作為細胞進入受體,我和我的學生正在研究哪種哺乳動物的ACE2與人ACE2相似(序列相似性和結構相似性),但暫時還未有定論。


所以,不要讓我們的寵物誤以為人類是將致命病毒傳遞給它們的中間物種。


問:流浪狗之間是否有可能傳播新冠病毒?


:如果將新冠病毒從動物傳播給人類或哺乳動物,必須在向外界環境開放的組織中建立新冠病毒種群才可以。目前,尚無在狗組織建立新冠病毒種群的證據。這可能表明,流浪狗對新冠病毒免疫,或者是由於監測不足。


問:若在武漢發現流浪貓攜帶新冠病毒。他們會感染人類嗎?


:受感染的貓是否可以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尚無法通過實驗進行測試。但是,由於受感染的貓可以將其傳遞給其他貓,並且所傳遞的病毒體是同一新冠病毒體,因此可以合理地假設,貓可以將新冠病毒傳遞給人的。


問:關於新冠病毒在犬中進化的信息是如何進行的?


:在我的論文中有關冠狀病毒如何進化的相關信息不是基於SARS-CoV-2的結果,而是基於犬冠狀病毒的結論。


問:接種過疫苗的家養寵物(犬類動物)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嗎?


:如果他們接種了某種冠狀病毒疫苗,那麼可能會有針對新冠病毒的異源免疫。如果給寵物接種與冠狀病毒完全無關的疫苗,則很可能無法保護它們免受新冠病毒的侵害。


問:這篇論文有侷限性嗎?


:是的。如果我們有來自所有哺乳動物物種和所有組織的數據,就可以得到準確結論,犬科動物將或被認為是導致新冠病毒來源的有力候選者。但是,我們現在發現,只有犬類消化系統攜帶的冠狀病毒具有低CpG基因組,所以最終才認為這一結論是推測性的。


問: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隨著時間的流逝,新冠病毒的致命性可能會降低。其他人則認為,它可能會變異而變得更具殺傷力。您同意哪個觀點?


:在擁擠的環境中,新冠病毒可以輕鬆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然後有效進入細胞,在受感染的宿主組織中迅速傳播病毒,從而形成可以感染他人的病毒粒子,並作為病毒傳播者出現。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新冠病毒並不會降低致命性。


相反,我們可以看到,當人們進行自我隔離時,立即致命的新冠病毒將有效阻止其自身傳播,從而降低其適應性。在這種情況下,病毒僅從其無症狀感染者之間傳播,而讓疫情難度增加。


換句話說,病毒傳播適應性取決於環境,而自我隔離方式,通常會阻止病毒起源再次傳播。自我隔離在對抗病毒爆發方面從未失敗過。


問:流浪狗(病毒傳染)為何進入了消化系統,而沒有之間在呼吸系統之間傳播,這有何區別?


:與感染哺乳動物(流浪狗)呼吸系統的冠狀病毒相比,感染哺乳動物消化系統的冠狀病毒的基因組CpG較低。因為新冠病毒樣本的CpG非常低,所以它比哺乳動物的呼吸系統更有可能是由哺乳動物的消化系統進化引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