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越好片酬越低?演藝圈畸形市場背後的故事

最近爆紅的網劇《慶餘年》中陳道明、吳剛幾位老戲骨的出演讓網友津津樂道。這兩年“老戲骨”這個詞特別受人推崇,很多有老演員加盟的劇都能得到不錯的收視率。看老戲骨同臺飈演技已經成了觀眾們的一大興趣。

演技越好片酬越低?演藝圈畸形市場背後的故事


演技越好片酬越低?演藝圈畸形市場背後的故事

說起《慶餘年》的片酬,吳剛居然是零片酬出演,而陳道明兩千一百萬的片酬,女一號李沁也是三千萬。張若昀的片酬雖然沒有曝光,但保守估計,三季下來也要上億。片酬問題也引來了網友的熱議,為什麼現在老戲骨人氣高了,還要拿那麼低的片酬?


演技越好片酬越低?演藝圈畸形市場背後的故事


其實近幾年來,天價片酬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之前范冰冰被曝光簽下雙份合同、收取天價片酬後,演藝圈的片酬情況越來越被人關注。限制過高片酬的“限薪令”也隨之頒發。但是這依然改變不了老戲骨片酬比小鮮肉低的局面。


演技越好片酬越低?演藝圈畸形市場背後的故事

不僅是比小鮮肉低,更比“花瓶”還低。前段時間陳道明公開批評baby楊穎演技和片酬不符的情況,而楊穎竟回應:本人的美貌和努力,8000萬的片酬是應當的。此事一出,一片譁然。眾所周知,楊穎是一線流量明星的代表,這句回應,似乎也是流量明星向實力派演員的“挑釁”。


演技越好片酬越低?演藝圈畸形市場背後的故事

其實流量明星存在的意義就是商業價值,而商業電影電視劇的一大賣點就是看臉。前些年流行這樣一種拍片方式:拉一些大咖客串,擴充演員表,宣傳時多拉大咖站臺,賺足眼球。這樣一來觀眾自然會衝著知名明星去看,票房便得到了保證。這樣一來,對於製作方來說作品的內涵和質量,也不用求精。這歸根結底是觀眾和製作方的選擇,有調查顯示,在演技派和顏值派中,更多的觀眾還是選擇了顏值,除此之外是對劇情的低要求。“高顏值低劇情”,也成了最吸金的一種組合。


演技越好片酬越低?演藝圈畸形市場背後的故事


金錢的力量是巨大的,製作方為了話題和熱度,甚至粉絲的錢包,不惜擲高額片酬與小鮮肉合作互捧。有數據顯示,僅去年流量明星的平均片酬就近五千萬,雖然要結合具體演出時長和角色,但這個數據已經遠遠超出了老戲骨平均近一千萬的片酬。

演技越好片酬越低?演藝圈畸形市場背後的故事

同時,營銷的力量是巨大的,很多時候小鮮肉只要靠幾份鋪天蓋地的通稿就能給人營造出“努力、有實力”的人設,而演了幾十年的老戲骨卻屈居後位,給小鮮肉做陪襯。在金鷹節上,張譯的一句話不僅令人心疼,也發人深省,“我今年四十了,終於拿到了金鷹獎。”老戲骨已經老了,現在的中年實力派也將變成老戲骨了,可他們從未獲得巨大的流量,卻有無數優秀的作品。這何嘗不是對影視市場的諷刺。


演技越好片酬越低?演藝圈畸形市場背後的故事

行業風氣不正,觀眾品味較低,流量明顯有市場,老闆覺得這價請來不虧,有大把人願意看,能怎樣。如果大家都不看她的片,部部虧到底掉,還有人付這天價片酬請她嗎?但是唯流量為上的風氣現在一時是無法改變的。就像層出不窮的選秀節目,造出了越來越多的快餐愛豆,證明這仍然是一個看臉的時代。

演技越好片酬越低?演藝圈畸形市場背後的故事

再看看零片酬出演《慶餘年》的吳剛,一方面體現的是老演員的節氣,另一方面則反映出整個影視市場供需畸形。好演員的片酬可以低,但不應該低。抵制不合理片酬,也應當是每一個觀眾應當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